4月17日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二)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
B.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C.果酒和果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变化为前者不变、后者减小
D.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料酒抑制杂菌生长,促进毛霉生长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果酒、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但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A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一段时间内,密封的时间延长,酒精量就越多,但随着环境条件变恶劣,反过来抑制无氧呼吸,所以酒精不会越来越多,B错误;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果醋发酵过程产生醋酸,因此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均减小,C错误;腐乳制作实验中加入料酒可抑制杂菌生长,但不能促进毛霉生长,D错误。本题选A。
1.下列关于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
B.发酵过程中,在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一次性注满水即可
C.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2.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变通入气体种类,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
B.果酒发酵中期通人N2,酵母菌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
C.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
D.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可以交换使用
3.利用传统发酵技术,人们制作各种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等,请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桑葚含有丰富的硒、赖氨酸、蛋白质、葡萄糖、花青素等等,桑葚酒是用桑果(桑葚)原浆酿造的酒,具有很好的营养成分、养生价值。利用桑葚发酵制作桑葚酒的发酵装置内加入桑葚汁后要留约1/3的空间,目的是 。其发酵液因具有_________的特点,可以抑制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桑葚汁发酵后,可用_________来鉴定发酵液中的酒精,要使鉴定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
(2)喝剩的桑葚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变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充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
在腐乳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毛霉生长繁殖适宜的温度是_________。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除毛霉外,还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一种即可)。腐乳制作过程中需要加盐腌制8天,加盐可以析出豆腐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并且在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装瓶时加入的卤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有相同的作用。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______________。
1.【答案】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改变通入气体种类(氧气或氮气),可以研究呼吸作用类型对发酵的影响,A正确;果酒发酵中期通入氮气,酵母菌因缺氧将从有氧呼吸转变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正确;由于温度能影响微生物酶的活性,所以果醋的发酵周期与实验设定的温度密切相关,C正确;由于气体入口的导管长,能伸到培养液中,而气体出口的导管短,没有伸到培养液中,所以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不可以交换使用,D错误。本题选D。
3.【答案】(1)有利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快速繁殖,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缺氧、呈酸性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用等量的蒸馏水代替发酵液
(2)空气中的醋酸菌混入桑葚酒后发酵产生了醋酸
(3)加卤汤装瓶 15~18 ℃ 青霉、酵母、曲霉(写出一种即可) 香辛料 料酒
瓶口被污染(答案合理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