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古诗二首》word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古诗二首》word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8 16:1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21教育网
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 “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21·cn·jy·com
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 依(依靠)(依然) 尽(尽头)(尽力) 欲(欲望)(欲念) 登(登高)(攀登) 流(流泪)(流水) www.21-cn-jy.com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 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依 尽??”其中“尽”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 登 楼??流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21·世纪*教育网
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尽”“尺”的写法,强调两点的位置。 2-1-c-n-j-y
品读诗句
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www-2-1-cnjy-com
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 简笔画: 连绵起伏的山? ?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 “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21*cnjy*com
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 【来源:21cnj*y.co*m】
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
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 引读—— 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 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 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 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 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2·1·c·n·j·y
板书设计 ? ?? ?? ?? ?? ?? ??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  
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飞来峰的图片介绍。  
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  
1.引言: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这文苑之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  
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
4.读题,解题。  
二、流资料,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  
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21cnjy.com
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  
师补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三、解诗意,诵读体会。  
〈一〉初读  
1.自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二>.理解诗意 
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2.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  
3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  
<三>、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  
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  
<四>品读,体会诗的含义。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  
2.生自读体会。  
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4.生自由发言。  
5.师小结:  
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五>、诵读,表达情感。  
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生练读。  
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  
4.齐读。  
<六>、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延伸
1.作者以写山告诉世人深刻的人生哲理。提起山让我不得不想起中国的五岳,谁知道中国的五岳指的是哪几座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华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2.有一个故事这样说:一对老夫妻有两个儿子,老大卖雨伞,老二卖太阳镜。因为两兄弟的生意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老两口便时常为天气或喜或忧。每天起床,两位老人的第一件事便是开门望天,不管是晴是雨,总会引发他们各不相同的感叹。如果是晴天,老奶奶就唉声叹气:“今天大儿子的伞肯定卖不出去了,真是天不遂愿啊。”如果遇到下雨,她还是一筹莫展:“唉,老二的太阳镜今天又卖不掉了,真是倒霉啊。”老奶奶就这样天天担忧,日日犯愁,总是心情郁闷,没有一天快活。老爷爷却恰恰相反,对待天气总是另一种态度。天晴时,他欣喜万分,乐道:“好啊,老二的眼镜今天一定卖得好!”下雨时,他依然满心欣喜:“好啊,老大的雨伞今天一定卖得多!”年年岁岁,老爷爷总是豁达乐观,快乐无比。
3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诗。
生字指导
“缘”是三拼音节,“峰、鸡、鸣”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特别注意“寻”的写法和笔顺。
六.总结
学生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