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2-02 22: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复习训练题官坊中心小学 田安海一、知识点。《8、水是什么样的》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物理性质)。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9、怎样使水变清》
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等;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认识健康饮水,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10、烧开水》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水的沸点;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愿意合作与交流。
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水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敢于大胆想象;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12、水是怎样变热的》 设计实验,研究金属材料传热方式,认识到热从受热部位逐渐向非受热部位传递;认识水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热;了解不同的材料传热的性能不同。实验、观察、想象、合作交流。根据实验结果,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研究能力。
根据蜡烛倒的顺序,想象到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逐渐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人们把这种传热方式叫传导。
从水的底部加热,热的不断上升,冷的不断下降,最后达到整体均匀受热,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对流。 《13、糖到哪里去了》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永远也沉不下去。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叫溶解现象。《14、水与生命》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意识。二、基本训练。1、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二、基本训练。3、(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 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
(2)实验二:
用漏斗、滤纸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漏斗,从漏斗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二、基本训练。4、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2)眼睛要平视;(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
5、烧开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
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 实验6、(1)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
(2)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
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实验(3)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
结论 :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问题7、①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
②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8、水是怎样传热的?
用壶烧水时,火的热传给壶底,壶将热传递到壶内底部的水,壶底的水不断受热上升,壶上面的冷水不断下降,壶内的水不停循环,逐步使水变热。问题9、怎样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10、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花草树木都有会枯死……11、实验:(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
(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12、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
(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三、习题练习。1).填空题。
1、水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透明的 。
2、 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3、水沸腾的温度叫 。
4、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 ,受冷时 ,这种现象叫物体的热胀冷缩。
5、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
现象。
6、水是生命的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 也离不开水。颜色气味味道液体温度计沸点体积增大体积缩小溶解源泉2).判断对错。
1、水和空气的不同是体积不同、流动的方向不同。 ( )
2、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液泡不能接触杯壁。 ( )
3、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 )
4、水受冷结成冰时体积增大。 ( )√ ××√3)观察现象回答问题。(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2)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你看到什么现象?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又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3)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一点碎纸片,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壶内上部的水是怎样变热的?
(4)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杯水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4)设计实验。(1)空气是不是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实验研究的?
(2)我们已经知道水受冷时体积变小,可在寒冷的冬天,有时自来水管会被冰胀破。这是为什么?请你设计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