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每日一题2018年4月20日+电磁感应(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物理三轮复习每日一题2018年4月20日+电磁感应(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4-18 17: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月20日 电磁感应(一)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的两光滑金属导轨平行固定放置,间距d=0.5 m,电阻不计,左端通过导线与阻值R=2 Ω的电阻连接,右端通过导线与阻值RL=4 Ω的小灯泡L连接。在CDFE矩形区域内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CE长l=2 m,有一阻值r=2 Ω的金属棒PQ放置在靠近磁场边界CD处(恰好不在磁场中)。CDFE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在t=0至t=4 s 内,金属棒PQ保持静止,在t=4 s时使金属棒PQ以某一速度进入磁场区域并保持匀速运动。已知从t=0开始到金属棒运动到磁场边界EF处的整个过程中,小灯泡的亮度没有发生变化。求:
(1)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2)金属棒PQ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0.1 A (2)1 m/s
【试题解析】(1)在t=0至t=4 s内,金属棒PQ保持静止,磁场变化导致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电路为r与R并联,再与RL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此时感应电动势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2)当棒在磁场区域中运动时,由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电动势,电路为R与RL并联,再与r串联,此时电路的总电阻。
由于灯泡中电流不变,所以灯泡的电流IL=I=0.1 A,则流过金属棒的电流为
电动势
解得棒PQ在磁场区域中运动的速度大小v=1 m/s。
【知识补给】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1.电磁感应中电路知识的关系图:
2.分析电磁感应电路问题的基本思路
3.电磁感应电路的几个等效问题
如图甲所示,一个圆形线圈的匝数n=100,线圈面积S=200 cm2,线圈的电阻r=1 Ω,线圈外接一个阻值R=4 Ω的电阻,把线圈放入一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B.电阻R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
C.线圈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4×10–4 W
D.前4 s内通过R的电荷量为4×10–4 C
如图所示,一导线弯成半径为a的半圆形闭合回路。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磁场,直径CD始终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感应电流方向不变
B.CD段直导线始终不受安培力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m=Bav
D.感应电动势平均值
如图甲所示,矩形线圈位于一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用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取顺时针方向的电流为正。则图丙中的I–t图象正确的是
如图所示,MN和PQ是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其间距为L,导轨弯曲部分光滑,平直部分粗糙,二者平滑连接。右端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平直部分导轨左边区域有宽度为d、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从高度为h处静止释放,到达磁场右边界处恰好停止。已知金属棒与平直部分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金属棒与导轨间接触良好。则金属棒穿过磁场区域的过程中
A.流过金属棒的最大电流为
B.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为
C.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mgh
D.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为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 L,长度为3d,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导轨的中部长度为d 的一段刷有薄绝缘涂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m 的导体棒从导轨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在滑上绝缘涂层之前已经做匀速运动,并一直匀速滑到导轨底端。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仅与绝缘涂层间有摩擦,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R,其他部分的电阻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导体棒与绝缘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3)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电热Q。
【参考答案】
时的电动势,故Em=Bav,C正确;由,,,解得,D正确。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掌握平均电动势的求解方法,同时要能确定导线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的变化情况;此题是易错题,尤其是在确定CD边是否受安培力的问题上。
C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欧姆定律得:,所以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决定于磁感应强度B随t的变化率。由图乙可知,0~1 s时间内,B增大,Φ增大,感应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向外),由右手定则,感应电流是逆时针的,因而是负值,所以可判断0~1 s为负的恒值;1~2 s为零;2~3 s为为正的恒值,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此类问题不必非要求得电动势的大小,应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结合电动势的变化情况即可得出正确结果。
(1) (2) (3)
(1)由于在粗糙段匀速下滑所以有得摩擦因数
(2)在光滑段最终匀速下滑,必有,其中感应电流,
于是得最终下滑速度
(3)仅在光滑段下滑时才有电热产生,此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变成电热,一部分转变成动能。根据能量守恒有,将代入上式得电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