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理科综合·生物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和蛋白质都是构成内质网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B.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主要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
C.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与其功能特点紧密联系
D.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需要通过4层磷脂分子层
2.亚甲蓝是一种化学氧化剂,氧化型亚甲蓝为蓝色,还原型亚甲蓝为白色。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大肠杆菌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组
甲组
乙组
处理
活的大肠杆菌+亚甲蓝
死的大肠杆菌+亚甲蓝
结果
大肠杆菌细胞呈白色
大肠杆菌细胞呈蓝色
A.甲组大肠杆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将亚甲蓝还原为白色
B.亚甲蓝进入乙组大肠杆菌细胞需要其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
C.甲组大肠杆菌能否产生二氧化碳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
D.甲组的实验结果不能用来判断大肠杆菌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
3.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通过基因重组组合到一条染色体上
B.相对于噬菌体、酵母菌和小白鼠,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更不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中的颠倒、重复、移位和缺失均可导致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D.卵原细胞的形成及其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均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
4.某医生接待了甲、乙(甲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两位同时手被割破的病人,查看伤口并询问相关情况后,决定给甲注射破伤风疫苗,给乙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疫苗要突破前两道防线之后才能刺激机体B淋巴分泌相应的抗体
B.乙病人通过注射抗破伤风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是由其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
C.与初次接种相比,给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使其产生更多的抗体
D.这两种治疗方法中,给乙病人的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会更长久
5.植物体内存在多种植物激素。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幼芽既能合成赤霉素也能合成生长素
B.秋天落叶中脱落酸合成量增加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
C.单侧光既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也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D.伸长区细胞既受生长素调节也受乙烯调节
6.性染色体ZZW的公鸡,有1/8的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Z和W染色体配对,而另一条Z染色体可随机地移向任意一极,其余精原细胞,Z和Z染色体配对,而W染色体可随机地移向任意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公鸡产生的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约为:ZZ∶ZW∶W∶Z=l∶14∶1∶14
B.该公鸡产生的精细胞性染色体组成及比例约为:ZZ∶ZW∶W∶Z=2∶13∶13∶2
C.该公鸡的后代的性别决定只取决于是否具有W染色体
D.该公鸡产生的染色体数正常的精细胞约占所有精细胞的一半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8分)受到外界刺激时,人体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请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1)遇到恐吓时,血液中 (填激素名称)会增多。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 ,产生冷觉;同时, 也产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甲状腺和肾上腺。
(3)在缺水环境中,人体细胞产生的抗利尿激素通过促进 过程来减少尿量。
(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 、 、 。
30.(9分)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及其探究实验的问题:
(1)所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所有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
(2)在人们对遗传物质认识的早期,与多糖相比,很多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从分子组成角度分析,你认为蛋白质能承担储存遗传信息的理由是 ;结合蛋白质和核酸的物理性质,你认为蛋白质不能作为遗传物质的理由是 。如果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自然界的生物的种类会 (填“更多”、“更少”或“变化不明显”)。
(3)格里菲思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理由是 。
(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
31.(10分) 研究人员以正常生长的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甲图为从豆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四种色素,乙图反映的是某一温度下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丙图为自然环境中放置的密闭玻璃钟罩内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其原理是 ;在提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应在研磨时向研钵中加入 。
(2)甲图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如果用一直生长于缺镁环境中的大豆叶提取、分离色素,与甲图相比,滤纸条上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有 。(填序号)
(3)若题干中的“某一温度”是最适温度,则适当升高温度,图乙中的B点位置将 (填“左移”、“右移” 、“不移动”或“不确定怎么移动”)。
(4)影响丙图中密闭玻璃钟罩内二氧化碳相对含量变化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在缺镁的环境中,图丙E点和G点对应的时间分别将 (填“都前移”,“都后移” ,“E点前移、G点后移”或“E点后移、G点前移”)。
32.(12分)某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对色素的加重效果相同。现用纯合的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全部表现为粉红花,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色∶粉红色∶白色≈1∶2∶1。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基因A、a与基因B、b之间 (填“能”或“不能”)发生重新组合。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请写出发生在哪种分裂方式的什么时期? 。
(2)若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F1与亲本的白花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在自然状态下,F2粉红花植株正常繁殖产生的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针对蔬菜废弃物纤维素降解慢的难题,从自然界中采集堆肥、枯树叶等样品进行分离,筛选分解能力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菌。某研究小组探究了温度对纤维素分解菌分解能力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①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分离及纯化→②纤维素分解菌菌株数量的测定→③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和降解滤纸能力的检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用 法将1 mL菌液逐步稀释成10-6的悬浊液。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 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
(2)对土壤中该类微生物进行计数,则步骤①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_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现代生物科技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利用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出了血清白蛋白,实现了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获得乳腺生物反应器的过程中,保证乳腺细胞能够分泌血清白蛋白的核心步骤是 ,为了提高胚胎的利用率,可用 技术对胚胎进行操作,培育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
(2)人体移植器官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猪的内脏构造和人的极为相似,科学家将器官供体的目光集中在小型猪身上,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难题是 ,采用的方法是在猪的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基因,以抑制 的表达,这种生物技术手段的原理是 ,可以通过 技术获得大量的某种调节基因。在猪的基因组中导入某种调节基因成功后,再结合 技术,培育出转基因器官移植的供体动物。
(3)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性克隆,需要把胚胎干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离体培养和 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然后才能进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