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同步专题04柳永词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同步专题04柳永词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8 22:2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 寒蝉(chán) 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
B.繁华(fán) 凝噎(yē) 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
C.豪奢(shē) 堤沙(dī) 珠玑(jī) 吟赏烟霞(shǎng)
D.叠(yǎn) 凄切(qiē) 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
【答案】D
【解析】“凄切”的“切”正确的读音为“qiè”;“兰舟催发”的“发”正确的读音为“f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催促 军帐 噤若寒蝉 胜券在握
B.暮霭 竞然 不勘入目 不屈不挠
C.天堑 箫鼓 寥若辰星 九宵云外
D.嘉宾 夜暮 嘻笑怒骂 童叟无欺
【答案】A
【解析】B项,竞—竟,勘—堪。C项,辰—晨,宵—霄。D项,暮—幕,嘻—嬉。
3.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胜:超过,越过
B.云树绕堤沙 云:茂密的
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盈:到处是
D.异日图将好景 图:绘制成图
【答案】A
【解析】胜:景色美好。
4.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看,与“杨柳岸,晓风残月”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答案】D
5.下列对相关诗句的赏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写其绘画技巧高超,突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答案】D
【解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对孙何的赞扬与奉承。
6.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词又称作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陈亮属于豪放派,柳永属于婉约派。
7.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柳永于词的贡献,_________,_________。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_________,大胆引进了巿民生活、市民情感、巿民语言,从而创造了巿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_________,基本上不用比兴,_________。
①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②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
③是里程碑式的
④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⑤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中解放出来
【答案】④③⑤②①
【解析】此题考査语句的连贯。首先要关注句号,分析每句话的内容;其次抓住关键词,第一句是“贡献”,第三句是“市民生活”,最后一句是“比兴”。然后对照分析所要填入的句子,得出答案。
8.如果把《雨霖铃》的上阕和下阕拍摄成“别时”和“别后”两个镜头,请你试着为它们各配写一个画外音。(各自不少于50字)
【答案】参考示例:(1)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
(2)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可这一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9~10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9.若把“怒涛卷霜雪”句中的“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浪翻滚、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10.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以后,“逐起投鞭渡江之志”。根据词的内容,请你简要说明完颜亮起意渡江南侵的原因。
【答案】①都市繁华;②市民殷富;③风景优美;④生活和乐。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概括能力。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城的繁华与市民殷实富有,下片主要表现杭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百姓安乐祥和的景象。答题时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即可。
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竹马子
柳 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①挂雨,雄风②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霄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①“雌霓”是虹的一种,色泽偏暗。②“雄风”是清凉劲健之风。
11.下片最后几句是写景,它对这首词感情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最后的写景句巧妙地以黄昏的霁霭、归鸦、角声、残阳的萧索景象来衬托和强化悲苦的离情别绪。
【解析】首先选定区域,下片的最后几句,“极目霁霄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其次找出其中的景物,霁、鸦、画角、残阳等。然后,结合修饰词“乱”“萧索”体会对情感的作用。
12.本词在“情”和“景”的处理上有何特点?
【答案】本词上片写景,由景到情。上片前九句写景,属实写;后三句写情属虚写。虚实相生,善于抓住时序变化,描绘了特定环境中的景色,奠定了全词的抒情基调。下片写情,由情融景;中间以情过渡,自然妥帖。下片前五句抒情,属虚写;后五句写景,属实写。全词以景起笔,又以景作结,结构十分巧妙。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3.此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答案】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解答此题要注意景物的色彩,景物的色彩和情调与词中主人公的情感是一致的。
14.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答案】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帆船,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下片用了推己及人的写法,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设想故园之闺中人,也在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感情的抒发更显曲折蕴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曲玉管
柳 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15.从词中的“凭阑久”“忍凝眸”“思悠悠”“雨恨云愁”等词语来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登高怀远,触景伤情,感叹羁旅行役生活的愁苦,抒发无限相思之情。
16.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答案】词以写萧瑟清秋晚景为主,羁旅之愁寓于其中;回忆思念恋人,抒离愁别恨,寄托无穷相思;全词以写景抒情为脉络,层层铺叙,步步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该词共有三叠,第一叠是先写景,后写情;第二叠则反过来,先写情,后写景;第三叠是“思悠悠”的铺叙。全词主要写萧瑟清秋晚景,将羁旅之愁寄寓其中;回忆思念恋人,抒离愁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