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第1课《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19 09: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生字学习艾







筹ài
qióng
shān
zhēng艾草
琼玉
珊瑚
睁开zhū
màn
lián
chóu一株
曼妙
联想
筹备生字学习厌


挪yàn
jié
chàn
nuó厌烦
杰出
颤抖
挪动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项链》等,长篇有《漂亮的朋友》 、 《一生》 。
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凡诺夫》、《海鸥》、《樱桃园》等。
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他们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数量惊人,而且艺术精湛,成就极高。贝尔曼苏艾琼珊探讨:谁是文章主人公?
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
分别是怎样写的?
思考一: 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他的杰作?
思考二: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
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
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文章的重要情节,作者为什么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思考三:使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 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想象老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 用文字表述,想象要合情合理,力争表 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崇高的爱心 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人生最精彩的杰作生命固然不能永恒,但绿色确是永恒的,人类的真、善、美更是永恒的自我牺牲的精神真善美的丹青贝尔曼贝尔曼苏艾琼珊人 读了这篇小说,你一定被小说中折射出来的人性美深深打动,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贝尔曼用生命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 拓展:欧·亨利式结尾
“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 。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