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天下扰攘,烽火几度回望,
烈焰燃着半壁残墙;
北汉南唐,从此乾坤独掌,
棋盘四海,纳入锦囊。
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
顷刻间杯酒销兵芒;
文治汤汤,方显礼仪之邦,
一场岁月将青史涤荡。
王者莫问何处归,
纵使重来亦不悔。
万里山河,今宵一醉,
留予后人再品味。 第6课 北宋那些事儿
——北宋的政治1、时间:
2、建立者:
3、方式:
4、定都:
一、“黄袍加身” ——北宋的建立1、时间:
2、建立者:
3、方式:
4、定都: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东京(今河南开封) 一、“黄袍加身” ——北宋的建立先南后北 识图辨析:
北宋是不是全国统一的王朝?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当皇帝虽然风光,可是高处不胜寒啊……我可是连觉都睡不安宁。 同学们,根据赵先生的夺位之路,你们觉得赵先生当皇帝后最为忌惮哪些人?
A、文臣 B、武将
C、外戚 D、宦官
B现场互动:抢答我最快! 二、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权的开始旁白:一天晚上,宋太祖在宫内举行宴会,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请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
宋太祖:“多亏你们的拥戴,朕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但这一年多来,朕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这是为何啊”?
宋太祖说:“龙椅高高在上,谁不想上去坐一坐呢?”
石守信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但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该当如何。”
石守信:“臣等愚笨,从不想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让臣的部下给臣黄袍加身,故而恳请陛下给臣指明一条生路”。
众将齐声说:“请陛下给臣等指明一条生路吧。”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多留产业。朕再同你们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这样不是很好吗!”
众将边磕头边谢恩说:“多谢陛下为臣等想的周到,臣等告退。”
旁白: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史上代价最大的一杯酒——杯酒释兵权》措施①“杯酒释兵权”,解除大将的兵权措施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措施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1、军事集权:议一议请根据学案上的材料1、2、3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完成学案第2问和第3问。…此非他故,方镇(地方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君臣密谈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原因: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夺其权(行政权):
制钱谷(财政权):
2、在地方:(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加强中央集权分割相权皇帝宰相加强皇权3、在中央:地方:夺其权,制其钱谷
1、派文臣担任各地知州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皇 帝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军事集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军队的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中央:
中央:分割相权
1、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2、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图表参考样式图例四图例五图例三图例二图例一设计一个图表,展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神童诗》“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重文轻武 三、重文轻武 ——北宋政治的特点1、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1)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2)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3)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4)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5)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6)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 × × 小试身手,抢答我最快!2、影响: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政治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利:2、影响:(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军事方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弊:谁来夸夸我!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国策总结人生今生遗憾!
文臣掌兵,军队战斗力减弱。以史为鉴太祖的这些措施,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实施的,也正是因为他的锐意改革,才把五代的扰攘之局,一变而为太平之世。但太祖以后的皇帝们,不能因时制宜,及时变革或者变革失败,才生出许多弊端,最终造成偏安亡国的悲剧。课堂小 结一、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
统一意义:
二、杯酒释兵权——强化中央集权的开始
军事:
中央:
地方:
三、重文轻武——北宋政治的特点916 赵匡胤 陈桥兵变 开封(东京) 削弱相权 “夺其权,制其钱谷”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军事集权 学以致用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点击新目标】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建立的方式。
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理解其影响。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学习,认识到革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前置学习】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年,后周大将 发动 兵变,建立北宋,定都 (东京),赵匡胤就是 。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的 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典故: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②在中央,采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③在地方,派 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 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使 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重文轻武政策:
①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抑制 ,使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②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了 ,增加科举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3、作用及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浓厚的 风气,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 、
、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②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思考:1、通过前置学习,你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你在这一课里能找到哪些典故或者成语?
【课堂进行时】
一、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
3、方式: 。4、定都: 。
5、统一的意义: 。
二、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权的开始
历史剧:《史上代价最大的一杯酒——杯酒释兵权》
旁白:一天晚上,宋太祖在宫内举行宴会,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请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
宋太祖:“多亏你们的拥戴,朕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但这一年多来,朕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这是为何啊”?
宋太祖说:“龙椅高高在上,谁不想上去坐一坐呢?”
石守信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但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该当如何。”
石守信:“臣等愚笨,从不想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让臣的部下给臣黄袍加身,故而恳请陛下给臣指明一条生路”。
众将齐声说:“请陛下给臣等指明一条生路吧。”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多留产业。朕再同你们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这样不是很好吗!”
众将边磕头边谢恩说:“多谢陛下为臣等想的周到,臣等告退。”
旁白: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第1问:请结合历史剧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军事集权?
请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第2问和第3问。
材料1:宋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地方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2
第2问: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请根据材料2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夺其权”“制其钱谷”?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3:
第3问:根据材料3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在中央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集权?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
第4问:请设计一个图表,展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三、重文轻武 ——北宋政治的特点
1、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1)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2)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3)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4)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5)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6)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2、影响:
材料4: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注: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
根据材料4和教材内容,谈谈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
【课堂大练兵】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点击新目标】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建立的方式。
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理解其影响。
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学习,认识到革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前置学习】
通过前置学习,你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2、你在这一课里能找到哪些典故或者成语?
【课堂进行时】
一、建国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二、统一篇——先南后北,独掌乾坤
三、治国篇——革新制度,加强集权
宋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地方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随后宋太祖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小品:《史上代价最大的一杯酒——杯酒释兵权》
旁白:一天晚上,宋太祖在宫内举行宴会,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请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
宋太祖:“多亏你们的拥戴,朕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但这一年多来,朕没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这是为何啊”?
宋太祖说:“这不难知道,龙椅高高在上,谁不想上去坐一坐呢?”
石守信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但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该当如何。”
石守信:“臣等愚笨,从不想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让臣的部下给臣黄袍加身,故而恳请陛下给臣指明一条生路”。
众将齐声说:“请陛下给臣等指明一条生路吧。”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多留产业。朕再同你们再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这样不是很好吗!”
众将边磕头边谢恩说:“多谢陛下为臣等想的周到,臣等告退。”
旁白: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2、结合小品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收其精兵”?
材料1
注:宋朝文官帽
3、请根据材料1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采取哪些措施来“夺其权”“制其钱谷”,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2: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材料3: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注: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
综合材料1、2、3和教材内容,说说北宋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北宋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带来了什么影响?
5、设计一个图表,展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特点。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和建立的方式。知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理解其影响。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和动手画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分析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对历史事物进行辩证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学习,认识到革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图示法,学案导学法等
【课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王者莫问归》,同时提问“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个王朝?”听完歌后,学生大多能是“北宋”,继续提问“从哪些歌词能看出是北宋?”学生大多能找到其中的一两句。
过渡:那“黄袍轻扬,扬起天子端方,顷刻间杯酒销兵芒;文治汤汤”这些歌词都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宋,去看看北宋那些事儿。
(设计意图:用歌曲导入,带动氛围,激发兴趣。其次,让学生从歌词里找出与北宋相关的词句,既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件点出本课标题《北宋那些事儿》
检验前置学习的效果:
第一步:对预习填空,让学生同桌间相互检查,相互对答案。
第二步:让学生回答在前置学习时思考的问题:1、通过前置学习,你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你在这一课里能找到哪些典故或者成语?
对第1问学生大多回答觉得宋太祖很厉害很聪明等,老师点评,那宋太祖的厉害和聪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一会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对第2问学生大多能回答道陈桥兵变,黄袍加深,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
(设计意图:1、检验学生前置学习的效果;2、通过用一些简单又关键的问题提问,进一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过渡:由学生回答的这些成语和典故过渡,现在我们就走进第一个成语故事“黄袍加身”。
一、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
老师:“黄袍加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不过看视频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看旁边的几个问题”。1、时间: 。2、建立者: 。3、方式: 。4、定都: 。
看完视频,学生基本都能回答出这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视频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加深印象)
过渡:“那北宋建立的时候,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呢”?
看北宋建立时的地图,学生能看出当时的中国是分裂的。
过渡:“所以接下来,北宋有一样重要的任务就是什么呢?”
学生:“统一。”
老师:“对的就是统一。”然后观看北宋统一的过程,学生能看出北宋统一采取的是先南后北的方针。
然后通过对比唐朝和宋朝的疆域图,学生囊看出北宋并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的王朝,只是实现了局部统一。
老师:“不过宋朝虽然只实现了局部统一,但它依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并提醒学生勾书。
过渡:“现在赵匡胤已经通过黄袍加身当上皇帝了,他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好好享受当皇帝了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他遇到了哪些揪心的问题呢?他最揪心最迫切想解决的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害怕武将造反。”“那他是采取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现在我们就走进第二个典故“杯酒释兵权”。
二、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权的开始
第1环节:
学生表演:历史剧《史上代价最大的一杯酒——杯酒释兵权》
旁白:一天晚上,宋太祖在宫内举行宴会,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请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
宋太祖:“多亏你们的拥戴,朕才能有今天的地位,但这一年多来,朕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守信忙问:“陛下这是为何啊”?
宋太祖说:“龙椅高高在上,谁不想上去坐一坐呢?”
石守信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你们虽然无异心,但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该当如何。”
石守信:“臣等愚笨,从不想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让臣的部下给臣黄袍加身,故而恳请陛下给臣指明一条生路”。
众将齐声说:“请陛下给臣等指明一条生路吧。”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多留产业。朕再同你们结为姻亲,君臣之间,两无猜疑,这样不是很好吗!”
众将边磕头边谢恩说:“多谢陛下为臣等想的周到,臣等告退。”
旁白: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这个小品,我们知道,宋太祖通过一杯酒,让这些大将乖乖交出了兵权,但是大家想想,这些大将可不可以不交出兵权,不交出兵权的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要被杀头,所以他们是不得不交,而这杯酒也成了他们人生中代价最大最难喝的一杯酒了。
但是,除了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军事集权?
学生能很快回答出来。
过渡:现在兵权都集中到自己手中了,宋太祖是不是就可以放心了呢?学生回答不是。那他还有哪些揪心的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第二环节:
小组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小组讨论完成第2问和第3问。
材料1:宋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宰相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地方节度使)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2
第2问: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请根据材料2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夺其权”“制其钱谷”?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3:
第3问:根据材料3和教材内容,说说宋太祖在中央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强化集权?这些措施会带来什么影响?
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用示意图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设计意图:1、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归纳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材料主要选取生动形象的漫画,可以增加趣味性和加深印象。)
第三环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图表
第4问:请设计一个图表,展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设计意图: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示意图,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总结:通过总结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我们可以看出,杯酒释兵权仅仅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开始,通过军事、中央和地方这几个方面的措施,使北宋的中央集权打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正是因为宋太祖的锐意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才使得北宋避免了五代短暂而亡的命运,也避免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
过渡:除了强化中央集权,北宋的政治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朝谚语
通过这两句诗句,学生很容易看出北宋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重文轻武 ——北宋政治的特点
1、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1)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2)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3)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4)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5)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6)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抢答,调动学生参与度)
2、影响:
材料4: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注: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
根据材料4和教材内容,谈谈重文轻武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评价事物的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总结与升华:
由多角度评价事物过渡到多角度评价人物,让学生来谈谈宋太祖的功与过。
总结与过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宋太祖虽然是有功也有过,但主要是功大于过。“事实上,太祖的这些措施,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实施的,也正是因为他的锐意改革,才把五代的扰攘之局,一变而为太平之世。但太祖以后的皇帝们,不能因时制宜,及时变革或者变革失败,才生出许多弊端,最终造成偏安亡国的悲剧。”
升华:“宋朝的兴亡给我们今天中国的教训是,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唯有顺应时代的需求,继续深化改革。”
(设计意图:1、让学生总结宋太祖的功过,可以与前置学习中提问对宋太祖的初步相对应。2、总结宋太祖的功过其实也是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可以加深印象,也能更体现生本理念。3、从宋朝的兴亡吸取经验教训,正体现了历史的价值“以史为鉴”,也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学以致用】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 D.设立布政使
【课堂板书】
一、黄袍加身——北宋的建立
二、杯酒释兵权——强化中央集权的开始
三、重文轻武——北宋政治的特点
【课堂反思】
本堂课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且通过视频、小组活动、表演历史剧、画示意图等,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很好的体现了生本理念。但在设计上,如果把主角宋太祖的一生能很好的融入进来,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