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5张PPT。圆的面积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小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特征和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及体积打下基础。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
(1) 、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说教材 3、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 “化圆为方”的转化方法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说教材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说教法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的过程,又借助教具和课件的直观性,在演示中进一步观察、体会,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三、说学法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四、说教学过程 S = ahS = ah÷2S = (a+b)h÷2用字母表示下列平面图形的面积S = a b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长 方 形 面 积 =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 面 积 = 底 × 高那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呢?
三 角 形 面 积 = 底 × 高÷2
平行四边形 面 积 = 底 × 高 通过复习线段图形面积公式是通过平移、割补推导出的,并利用课件演示,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做好铺垫。设计意图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四、教学过程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1、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开后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所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圆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自学提示1: 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拼一拼,想一想,解决以下问题:
近似长方形 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同时这样的设计给予了学生自主创新的机会,学生真正成为了探究活动的主体。设计意图 这一设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极限”的概念。设计意图 继续继续继续3、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4、计算圆的面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自学提示2: 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拼一拼,想一想,解决以下问题: 把圆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 ),( )变了,( )没有变。拼得的图形的长是圆( ),宽是圆的( )。由于长方形的面积=( )所以圆的面积=( )=( ),用字母表示是( )。长方形形状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长×宽?r× r?r 2S= ?r 2 例1 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皮需要多少钱? 3·14×102
= 3·14×100
=314 (m2) 314×8=2512(元)
答:铺满草皮需要2512元。
20÷2=10(m)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圆环的面积是多少?例22cm6cm3.14×62 - 3.14×222cm3.14×(62 – 22 ) 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设计意图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四、教学过程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2、用一条3米长的绳子把一匹马拴在桩子上,(接头处不计),求马吃草的最大范围是多大?3.求下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米) 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有针对性、层次性、生活实践性,由易到难,在掌握知识中形成能力。使他们观察力、想象力进一步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意图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
四、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表现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的? 小结既注重知识技能的总结,又注重了学习方法、转化思想的总结,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设计意图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长 × 宽
↓ ↓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 ×半径
S=π r × r
S= π r 2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