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
四章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利用
慈溪市新浦初中 骆双芬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知道土壤是由矿物质、水、和空气等不同物质混合构成的,土壤中还有大量微生物;
②了解土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土壤形成过程中腐殖质积累越多,土壤越肥沃;
③了解土壤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土壤与地球上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试验,知道土壤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结构,会使土壤水分、空气和养分状况产生大量差异。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保护耕地的意识。
二. 重点和难点
1. 土壤的构成;21世纪教育网
2.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
3. 土壤的形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诗歌欣赏: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马声唧唧遍传种,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同时出示一幅扎根于土壤中的大树)
引入土壤
板书:第四章 土壤
教师: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生长在土壤中
思考:若无土壤,世界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肯定)
提问:为什么植物能在土壤中茁壮成长?土壤中有什么物质提供其生长呢?
板书:第一节 土壤的利用和组成
1. 土壤的组成
探究:土壤中有什么?
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cm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学生思考:应该取那一层的土壤样本?用什么工具观察
2.观察土壤样本(四位同学为一小组,进行观察)
3.分析讨论
(1) 土壤中有无微小生物
(2) 用手搓摸土壤,感觉是否有颗粒?
(3) 用手捏一捏,是否有水分
(4) 把少量土壤放入盛水的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4. 观察记录填入表中
有 无
微小生物
固体物质
液体物质
气体物质
根据上述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土壤的成分。
教师总结:土壤是由不同形态的多种物质混合构成的,在搓摸过程中感觉到的颗粒物,就是矿物质,土壤中除了矿物质这种固体外,另有一种叫腐殖质的固体,即由植物死亡后转化而来的有机物,是土壤中特有的。气体物质主要是空气,液体物质为水,这是存在于固体颗粒物空隙间的成分。
板书:
(一)固体颗粒:矿物质和腐殖质——占50%
气体:空气——25%
液体:水——25%
学生活动:将各种成分按体积比例,画出扇形统计图(参照图4.1.2)
教师:从扇形图可看出矿物质所占比例最多,因此,土壤很多形状都与其密切相关。土壤中矿物质的多少与土壤颗粒物有关,影响土壤形状的好坏。
引入:土壤颗粒组成的比较
讲解:根据土壤中颗粒物粗细组合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
1. 砂土:砂粒较多的土壤
2. 粘土:粘粒较多的土壤
3. 砂粒、粘粒比例适中的土壤
板书(二)土壤的分类:1.砂土 2. 粘土 3.壤土
活动:比较三类土壤颗粒的组成(教师演示)
1. 准备砂土、粘土、壤土各一份(质量相同)
2. 取等量水,将三种土壤分别放入三杯水中,搅拌
3. 观察:停止搅拌后,学生思考:(1)大小不一的颗粒在水中自由沉降的先后顺序
(2)不同环境中大小不一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教师:砂土中颗粒粗的物质最多,细粒物质最少;粘土中细粒物之最多,粗粒物质最少;壤土中粗、细颗粒物比例适中。
因颗粒物粗细不同,水分和空气所占比例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思考:三种土壤中,水分-空气所占比例如何?
(根据固体见空隙大小,可以知道空隙大易存空气,空隙小易存水。砂土中:水分<空气; 粘土中:水分>空气; 壤土中:空气水分比例适中)
教师:由此,判断哪种土壤植物易生长?
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判断本地土壤性质属于哪种土壤?(为下节课土壤的多种利用作铺垫)
小结:土壤是由矿物质、腐殖质、空气和水组成,根据土壤矿物质颗粒粗细的比例,将土壤分为砂土、粘土、壤土三种。
布置作业:作业本B33-34
第二课时
复习:土壤由那些物质组成?
引入:知道土壤由矿物质、腐殖质、空气和水组成,但知道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吗?
板书:二.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
教师:土壤中的矿物质,是由岩石形成的
1.从岩石到土壤
学生活动:思考:岩石是怎样变成土壤的?(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岩石变土壤的途径)
教师总结:岩石变成土壤的途径有以下几种:21世纪教育网
1. 风的作用: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岩石,久之,岩石被慢慢地磨损,有了裂缝,最后破裂成小碎块;
2. 流水的作用:流水能促使大块岩石裂成小块;
3. 冷热交替作用:炎热的太阳会使岩石变得更烫,此时,若气温下降,岩石慧爆裂;21世纪教育网
4. 冰能裂石:雨水集聚岛岩石的缝隙中,如果气温降低到0℃以下,水就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使岩石缝隙加大,最终碎成小碎块;
讲解: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后,开始出现低等的生物,从而改善土质,然后出现了地衣、苔藓等植物,最后就形成了森林和草原。这就是岩石转化成土壤的过程,除了岩石风化,还需要生物积累作用。参照图4.1.4,了解这过程。
土壤仅是覆盖再陆地表面的一层薄膜,厚度在十几cm到1m左右,这是植物生存的空间。
(强调土壤形成是经过漫长的岩石风化和生物积累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形成1cm土壤,需要100-400年时间,温度低,时间需更久。从而让学生有保护土地的意识)21世纪教育网
植物生存的这层土壤,除了岩石形成的矿物质作为养料外,还需腐殖质、空气、水等物质。
提出腐殖质概念:(板书)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表层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解、转化为黑色的腐泥状物质,粘附在矿物质颗粒的表面。
学生思考:腐殖质有何作用?
(为植物提供养分,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越繁茂,而且,还使表面蚯蚓数量增多。)
过渡:土壤仅为陆地表层很薄的一层,但可分布在高山、平原、洼地、沿海和内陆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不同的自然土壤,生长不同种类的植物,根据土壤类型生存适宜的植物,可以有多种利用
板书:三. 土壤的多种利用
学生活动:讨论:人类对土壤的利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书本描述及图4.1.6-12,让学生总结)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判断评价。
1. 草原地区土壤适宜生长牧草而发展畜牧业;
2. 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土壤适宜生长森林;
3. 在平原或缓坡地区的土壤适宜发展耕作农业
学生活动:结合当地耕地利用情况,讨论我国当前耕地利用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耕地?21世纪教育网
(此题结合了当地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例子展开,问题开放,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小结:本节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
完成课后练习P102,活动与思考
布置作业:作业本A31-32。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