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节 物质由微粒构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探究物质构成的基本观点和意识
2.知道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
3.知道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教学重点: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构成
教学难点:对三种微粒的认识及原子的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座座大厦由无数砖块构成联想到物质是否也是由许多“砖块”构成的,
2、观察书本的三幅不同放大倍数的苍蝇的眼的显微镜图,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放大倍数更高,能否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
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太小,肉眼是看不清的,人们在上个世纪建立了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而且这个理论预言了物质的许多性质,并且成功地应用于实际。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蔗糖、水、等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组成:金属铁、铜、稀有气体等
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食盐、尿素等
二、分子和原子
由方糖的分割引出分子的概念,这种能保持糖的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方糖是由无数个蔗糖分子构成的。同样,水也是由 水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问:分子是不是最小的?还能不能分?
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任何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化学反应中1个水分子可以分解为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都有分子这一层,如金属就是由金属原子直接构成的。
思考与讨论:书本140页,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原子、分子很小这—点。
分子体积很小,质量非常小。
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l.67×1021个)
5 g水有多少个水分子?(1.67×1023个)
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3×10-24 kg)(分子小到用肉眼看不见。)
【练习】下列物质由什么分子构成?
(1)氧气,(2)氮气,(3)蒸馏水,(4)空气,(5)河水。
视窗:让学生看图了解原子的STM显微图,从而体会科技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
阅读:原子—分子论
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道尔顿
提出分子学说的科学家:阿伏伽德罗21世纪教育网
提问:“原子是一种最小的粒子”对吗?为什么?
三、原子还能再分吗?
阅读:P142卢瑟福实验
通过介绍α粒散射实验,让学生知道原子的有核模型,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
在—定条件下,原子可以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如食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原因:在一定条件下,原子可以失去或者得到电子,成为带电荷的离子——
钠——失去电子成为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氯——得到电子成为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四、分子、原子与离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高锰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溴的扩散等
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对物质的微粒模型有—定的了解,对学生只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有相互作用和空隙、微粒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并要能根据这些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课前练习】
1.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
A 电子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2.分子、电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铜 B 氧气 C 氯化钠 D 二氧化碳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不运动
C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分子可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4.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 原子同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 它们都是电中性的粒子 D 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5.下列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B 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 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 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6.质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的某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
A a+b B a C b-a D b
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8.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21世纪教育网
A 大小不同 B 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C 能否保持物质性质 D 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可分
9.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水银 B 水 C 食盐 D 二氧化碳 E 铜
10.原子核( )
A 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 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 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随堂练习】
第一节 物质由微粒构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空隙存在。微粒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教学重点:理解微粒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微粒之间有相互作用及空隙。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难点:用上述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万物抚摸三种微粒,它们的体积很小,肉眼看不到,那么它们究竟是静止的,还是动的呢?
活动 观察高锰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 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21世纪教育网
现象 紫色的高锰酸钾不见,变成了紫红色的溶液。
结论 离子在不断地运动;离子与离子之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1.分子,原子,离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越快,如蔗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深解得快。
(2)物质的扩散现象是微粒运动的宏观表现。
实验 P145页图6.1.11,溴的扩散实验。
现象 红综色气体逐渐向上扩散,且无规则。
结论 溴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活动 观察水和洒精混合后总体体积的变化
现象 液面高度下降了
结论 液面下降说明洒精分子和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同时,插入到彼此分子间的空隙中,使总体积缩小,即分子之间有间隔。
2.各种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一般来说,气体微粒间隔较大,固体微粒间隙较小。
二、课堂小结
本课时着重学习了分子、原子等微粒的运动特点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并用微观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课前练习】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 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2.在加压条件下,25立方米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24立方米的钢瓶中,由此可以说明( )
A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分子由原构成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下列现金明既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又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 人在花园中能嗅到香气 B 湿衣服经晾晒变干
C 固体碘受热变成蒸气 D 空气受压体积变小
4.从微观角度看,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的质量很小
C 他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微粒的有关知识解释下列是现象。
(1)在箱子里存放毛衣、毛裤时,防虫蛀放向个樟脑丸;到取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却闻到了樟及丸气味
(2)二氧化碳分子在低温高压正会形成固态的干冰
6.用分子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 分子的特性
给篮球充气
在花园中闻到花的香味
100毫升的洒精和100亳升水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21世纪教育网
【随堂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学会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了解物质具有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3. 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4. 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和性质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和性质,晶体与非晶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和建议:
本节教材除了让学生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了解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还要通过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www.中考资源网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在物质世界里时刻发生着丰富多彩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虽然 千变万化,但就其本质而言,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www.中考资源网本节主要安排了两组活动来让学生正确而又形象地建立起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www.中考资源网活动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内容,并填写变化情况的记录表格。www.中考资源网然后通过这两个表格的比较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www.中考资源网
化学变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并非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www.中考资源网化学变化是以产生新物质为依据。www.中考资源网
还可以安排一个学生实验:观察燃烧着的蜡烛。www.中考资源网通过这个实验来探究物质的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并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虽存在着本质区别,但是也有—定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物理变化同时发生。www.中考资源网
讲授物质的物理性质时,由于有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氧气的无色无味等)www.中考资源网在本册的1、2章已经学过,有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如:蔗糖是甜的,易溶于水)www.中考资源网,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做一个归纳。www.中考资源网对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于学生接触不多,可以把前几章所讲到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复习一下(如;氢气的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水可以电解等)www.中考资源网。www.中考资源网然后归纳得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www.中考资源网
本节教材还讲到固体一般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晶体 和非晶体。www.中考资源网可以给学生观看有关图片,并指出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www.中考资源网要求能够通过观察物质的熔化曲线(可以结合冰的熔化曲线来讲解)www.中考资源网来判断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www.中考资源网
最后本节教材中,还介绍了金刚石和石墨这两种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矿石,它们都是碳的单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内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它们在硬度等性质上的极大差别。www.中考资源网对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般了解,只要知道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的就可以了。
引入:
活动1: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过五分钟后发生什么了变化?
活动2:手电筒小灯泡灯丝在开闭电源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3:铸铁厂的车间里有许多砂,砂中混入了铁屑,可以用哪种简单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炼出铁屑。www.中考资源网请观察在分离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www.中考资源网
归纳:共同特征: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www.中考资源网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日常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例:矿石磨碎;粉笔变成粉末;
酒精挥发;树木做成桌椅……
问:当你打开啤酒或汽水瓶的瓶盖时,有大量的气体放出,这是物理变化吗?为什么?
结论:是结论:物理变化,因为溶解在啤酒或汽水瓶里的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www.中考资源网
活动4:取少量的自来水,然后滴加几滴1%AgNO 溶液,观察现象。www.中考资源网
结论:是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白色沉淀)www.中考资源网生成
活动5:镁 带 燃 烧
结论: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白色粉末)www.中考资源网生成
活动6:加热碱式碳酸铜
结论:共同特征:有新的物质生成
板书: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想一想: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化学变化的例子吗?
例: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变成褐色;用石灰水刷过的墙壁过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白
思考: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自主活动:蜡烛燃烧时会发生哪些变化?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变化?如何用实验来证明!
结论:现象1:蜡烛由固态变为液态或气态
现象2: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
这两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现象3:黑烟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的小颗粒和气体的混合物
现象4和5:说明蜡烛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
这三个现象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www.中考资源网
判断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矿石粉碎。www.中考资源网
2、年久的铜制品上出现了“铜绿”。www.中考资源网
3、手电筒按下按钮发光。www.中考资源网
4、将硝酸银溶液滴入到自来水中。www.中考资源网
5、铁片在空气中生锈。www.中考资源网
6、将石灰石碾成粉末。www.中考资源网
7、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www.中考资源网
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www.中考资源网
9、用石灰水刷墙,墙渐渐变白。www.中考资源网
10、将铁块煅烧打成一把刀。www.中考资源网
11、植物的光合作用。www.中考资源网
12、自行车轮胎受热爆炸。www.中考资源网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大家知道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物质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导热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你们了解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1、可燃性2、酸性3、碱性 等等
请你们帮助这些性质回自己的家
⑴颜色;⑵密度;⑶碱性;⑷溶解性;⑸沸点;⑹可燃性;⑺状态;⑻酸性;⑼导电性;⑽导热性
三、晶体与非晶体
我们知道,物质主要有三种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21世纪教育网www.中考资源网
固体一般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晶体如石英、云母、石墨、大苏打、食盐、冰和金属等
非晶体如玻璃、松香、蜂蜡等
晶体与非晶体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自发形成的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型;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③晶体在力学、光学、电学及磁学等性质上表现出各项异性。www.中考资源网晶体有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要掌握:有无熔点是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之一
图示表示
四、金刚石和石墨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www.中考资源网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图示:金刚石、石墨以及用途的图片
[投影板书]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小资料:我国现存最大的钻石——常林钻石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www.中考资源网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www.中考资源网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www.中考资源网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www.中考资源网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21世纪教育网www.中考资源网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www.中考资源网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图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图;加C60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他们的组合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附1:课堂练习一
1.自然界里存在的碳单质有__和__。www.中考资源网在天然物质里硬度最大的是____,它可以做____等。www.中考资源网____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__等。www.中考资源网
2.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的产物都是____,说明它们都是由____元素组成的____。www.中考资源网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____,这是由于它们的晶体中____而造成的。www.中考资源网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碳单质的一组物质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 B.木炭和焦炭C.活性炭和炭黑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B.一种元素可能形成几种单质
C.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性质相同D.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黑色的[21世纪教育网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金刚石 石墨 金刚石 钻石、钻头等 石墨 铅笔芯和电极等
2.二氧化碳 碳 单质 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D 4.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科 初一科学 课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学会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质具有二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4.通过实验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学习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实验、比较
教 学 预 设
教学过程:活动一: 1.从冰箱中取出冰棒,过五分钟后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2.观察手电筒小灯泡灯丝在开闭电源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3.砂中混入了铁屑,常用磁铁来分离这种混合物,请观察在分离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产生。将上述变化的情况列于下表: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1固态的冰2灯丝(钨丝)3铁屑与砂子的混合物想一想: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归纳:(板)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然后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板)一般来说,物质形状、状态、位置、温度、速度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完成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21世纪教育网活动二: (演示倾倒法)1、在两只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然后其中一只试管中慢慢的滴入几滴1%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2、用坩埚钳夹住镁带,点燃,观察现象(教师演示)。3、在干燥的试管底部放入少量的碱式碳酸铜,用配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在试管底部加热,观察试管及烧杯中的现象(教师演示,学生帮忙)。将该活动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列于下表: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生成的物质1自来水和硝酸银溶液白色的氯化银沉淀2银白色金属镁白色的氧化美粉末3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比一比:这些变化与刚才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归纳:(板)我们把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完成154页思考与讨论小结:(板)1、化学变化以质变为其根本特征,同时还常伴随着物理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人们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并非是断化学变化的依据。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肯定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3.物质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人类利用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果不合理利用物质的变化,会导致对人类的各种危害。观察一支蜡烛,你能说出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有哪些吗?认为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板)我们把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板)我们把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酸性、碱性等。小结:做一做:以下是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请按要求填序号:(1)、硫酸溶液呈酸性 (2)、冰在0C时熔化成水(3)、钢丝能导电 (4)、镁带能燃烧,发出耀眼强光(5)、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6)、自来水遇硝酸银溶液变浑浊(7)、纯铁呈银白色 (8)、塑料压制成各种器具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有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 作业布置:作业本A 、方法丛书 第二课时复习回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讲解作业本中的易错题。从物质的性质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课本P155-156页,并说出主要内容(板)固体一般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板)像冰一样熔化时有确定熔点的固体称为晶体,如石英、云母、石墨、大苏打、食盐、金刚石和金属等出示图片介绍各种晶体和非晶体(板)像蜡烛一样熔化时没有确定熔点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如玻璃、松香、蜂蜡等。比较石英、晶体和水晶玻璃熔化时的曲线图,说明什么?(学生回答)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阅读小资料:介绍金刚石和石墨(板)金刚石是无色的或略带颜色的正八面体晶体,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熔点很高,不导电,也不溶于任何通常的溶剂,常用作各种切割工具、岩石钻头等。介绍小资料:我国现存的最大钻石(板)石墨是灰色不透明片状固体,很柔软,有滑腻感,是电的良导体,可制“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 举例介绍铅笔的种类比一比:出示金刚石和石墨内部碳原子结构图片,观察有什么不同(板)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内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了它们在硬度等物理性质上的极大差别。碳的单质除了金刚石和石墨外,还有焦炭、木炭、活性炭、C60等 ,它们统称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小结:本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学生总结)作业布置:作业本B、方法丛书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3张PPT)
复习巩固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牛奶变酸
冰雪消融
菜刀生锈
火药爆炸
酒精挥发
锅炉爆炸
钢水铸成钢锭
酒精燃烧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思考
酒精是一种怎样的液体?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无色,有气味,液体,能燃烧
这些性质可以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
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汽油可以燃烧
2、汽油不能溶解在水里
3、晒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的食盐晶体
4、金属可以导电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金子可以制成很薄的金箔
7、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晶体和非晶体
固体
有无熔点
晶体:有熔点的固体。如:石英、冰、金属、云母、石墨、大苏打、食盐
非晶体:无熔点的固体。如:玻璃、松香、塑料、橡胶、沥青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熔点。
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曲线
非晶体熔化曲线
晶体凝固曲线
非晶体凝固曲线
松香
蜂蜡
玻璃
沥青
三、金刚石和石墨
三、金刚石和石墨
金刚石与石墨都是C单质,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足球烯( C 60)也是一种碳的单质。
金刚石 石墨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光泽 经加工后发出夺目光彩 略带金属光泽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较软
导电性 不良导体 优良导体
导热性 无(因为熔点低) 良好
主要用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防腐材料
结构模型
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碳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练习:找找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不变色,遇碱性物质变红色),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再用小刀切下一块钠,从切面处可以看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但切面很快变暗(生成氧化钠),除去表面的氧化钠,将这小块钠放入上述烧杯中。钠浮在水面上,立即与水反应放出氢气,由于反应放热使金属钠熔化成小球,在水面游动,逐渐变小,最后消失,烧杯中的溶液变成红色(生成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