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阳光
1、运动会上进行跑步比赛,为使计时准确,计时员应在____________
A、听到发令枪响时即开始计时 B、看到运动员起跑时即开始计时
C、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即开始计时 D、看到发令枪的烟散开始即开始计时
1、 受到下列电磁波辐射时人体最能感到热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3.一位在北京剧场里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米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观众,坐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看同一演出。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千米,哪位观众先听到演奏声?(电视靠无线电波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4.下列电器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____________
A、微波炉 B、消毒柜 C、电视机 D、电冰箱
5.在海边游泳时,对人的皮肤伤害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可见光 D、X射线
6.下列关于空中出现彩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彩虹一定是弧形 B、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21世纪教育网
C、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 D、彩虹会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
7、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课本P78)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甲、乙锥形瓶,甲瓶的外壁用烟熏黑。在两个瓶中注入质量和初始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水,用带有温度计插孔的瓶盖盖紧、,再在两个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舞蹈家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然后用发光的电灯对这两个锥形瓶照射:
(1)在这个实验中,还必须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2)照射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此,你将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秒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____米。
10、红外线取暖气,主要是利用红外线的____________来工作的。
11、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是应用激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工作的。
12、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21世纪教育网
13、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漠中的物体最烫手的是____________
A、植物 B、浅色的子 C、动物 D、黑色石头
14、下列属于光源的物体是____________
A、月亮 B、放映电影时的银幕 C、流星 D、放电视时的荧光屏
15、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A、月食 B、小孔成像 C、水中出现的倒影 D、人在光照射下有影子21世纪教育网
16、下列事例中用到光的志向传播规律的是____________
A、用两只眼睛确定物体的位置 B、住房装修设计时测量房屋的长宽高
C、射击时瞄准 D、岸上确定水中鱼的位置
1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一个光源只能发出一条光线 B、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C、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途径的直线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
18、光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A、玻璃 B、水 C、真空 D、空气
19、买早点时透过炉子上方看前面的物体在晃动,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可以解释。
20、下列各种光不属于复色光的是____________
A、阳光 B、红光 C、蜡烛火焰发出的光 D、白炽灯光
21、下列现象不属于色散现象的是____________
A、雨后彩虹 B、阳光经三棱镜后变成7种色光
C、阳光经钻石后变成几种色光 D、霓虹灯发出的五颜六色。
22、可用于医院的病房和手术室进行消毒的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红光 C、紫光 D、紫外线
23、银行的自动门,是利用哪种射线的遥感技术____________
A、红外线 B、紫外线 C、X射线 D可见光线
24、下列所举的事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解释的是____________
A、影子 B、小孔成像 C、日食 D、彩虹
25、下列光经三棱镜后能发生色散想象的是____________
A、红光 B、黄光 C、蓝光 D、白光
26、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就会在屏上形成影,关于改变影子大小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
A、增加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影变大 B、物与孔距离不变,增加屏到小孔的距离,影变大
C、增加物体本身的大小,影变小 D、物与孔距离不变,增加屏到小孔的距离,影变小
27、“非典”时期,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____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仪。
28、直接测定光速的著名实验是由____________完成的。
29、太阳光通过一个菱形的小孔在地面上看到的形状是………………………….( )
A、菱形 B、圆形 C、椭圆形 D、无法确定
30、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一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响以后开始计时,测得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3s,你认为该计时员的计时方法正确吗?____________(填“正确”或者“不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你认为该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为____________s。
31.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树叶为绿色,是因为____________
A.叶片吸收绿色光 B. 叶片反射绿色光
C.阳光在叶片上发生了折射 D.叶片与阳光发生绿色反应
32、下列现象不能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来解释的是____________
A.小孔成像 B. 阳光下出现树的影子
C.海市蜃楼 D.眼前的一片树叶挡住视线
33、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1)如图所示,观众看不见邰丽华(领舞者)身后站着的其她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沿____________的缘故。
(2)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填“升华”或“汽化”)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_而产生的效果。
25、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2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7、下列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3张PPT)
第三章 阳光
一、本章教材结构
阳光
太阳辐射能
阳光的传播
阳光的组成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太阳的热辐射
活动: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
光源
阳光的直线传播
活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
活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
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
色散现象
活动:制作色陀螺
活动:自制彩虹
可见光谱 红外线与紫外线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第一册教材讲述太阳和地球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讲述太阳的辐射能及阳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教材通过展现典型现象的图片和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太阳辐射的存在,认识在均匀介质中阳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以及了解阳光的组成。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从承认阳光沿直线传播的事实扩展到认识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在均匀介质中都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介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值及阳光(白光)的色散现象;介绍可见光谱、红外线与紫外线及阳光的组成。
三、本章教学目标
1、知道阳光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
主要形式。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
4、会描述阳光的色散现象,知道阳光的可见光谱中
各色光的排列顺序。
5、知道阳光主要由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组成。
6、知道红外线、紫外线及它们的主要应用。
四、学生分析
(一)知识基础
(二)技能基础
(三)情感基础
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科学有兴趣、对观察和实验有兴趣,有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的态度,有实验安全意识,有小组合作意识等等。
已经会初步使用基本的工具进行安全的实验操作,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等。
1、太阳的基本结构, 太阳与地球的空间位置关系。
2、生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3、生活中的经验,如夏天在太阳下晒感到很热,头顶 尤其热;夏天和冬天穿的衣服颜色深浅不同等等。
五、教学实施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第二节 阳光的传播
第三节 阳光的组成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阳光给地球 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阳光是地 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2、知道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辐射几乎是平行的。
3、知道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能吸收更多的太阳热辐射。
(一)课时安排
本节课堂教学安排1课时,学生课外活动1课时。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2、难点:
(1)射到地球表面的阳光几乎是平行的。
(2)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能吸收更
多的太阳热辐射。
(四)教学建议
阳光是地球上万物生长之源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释放能量,阳光
给地球带来的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
式,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阳光唤醒了大地
教学建议:①给学生看图片,引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
活经验;②组织学生学生讨论“假如没有太
阳,世界将变得怎样?”
图1
图2
教学目标2:知道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辐射几乎
是平行的。
教学建议:①让学生作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并用线
连接,如图1所示;②增大两圆的距离,再
用线连接;③教师说明;④引伸;
比较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吸热的装置
教学目标3:知道黑色表面的物体比白色表面的物体
能吸收更多的太阳热辐射 。
教学建议① :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介绍多种实验方案)。
1、锥形瓶可用矿泉水瓶等代替。
2、温度计可用液柱代替。
3、用直的吸管也行------将瓶横放即可。
在阳光下,沙漠中的黑色石头比周围的沙子烫得多,为什么?
贮存天然气的球柜为什么要漆成白色?
教学建议② :课堂练习巩固。
教学建议③ :联系生活经验。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夏天在太阳下晒感到很热,头顶尤其热;夏天和冬天穿的衣服颜色深浅不同等等。
教学建议④:学生课外活动,探究物体表面颜色 与吸收热辐射的本领关系。
(四)典型例题
1、日全食是太阳圆面被月球遮掩的现象,发生时短时
间内气温就明显下降、群星显露……请解释这两种现
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猜想假如没有太阳我们可能面
临的问题。
2、在一次极地考查中,某南极科考队一辆运输车的
轮子被冰冻而无法移动,队员们将一桶一桶的开水泼
到冰冻的轮子上,可泼上去的开水很快结冰,后将煤
渣洒上去后,只用了一天时间,轮子上的冰就熔化了。
这是什么原因?
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家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
的关系”时的操作步骤:
(1)分别向250ml矿泉水瓶和500ml饮料瓶(黑色)中注入
自来水;
(2)在两个瓶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并使温度计的玻
璃泡浸没在水中,然后用橡皮泥将其固定并将瓶口封住;
(3)将两个瓶放到阳光下晒时,发现矿泉水瓶中的水较
少,便将阳台上洒水壶中的水倒入,与黑色瓶中水位相
同后重复(2)步骤;
(4)将两个瓶放在阳光下晒6分钟后,发现黑色瓶中温
度计示数较低。
试问:根据小明所做实验及现象能否得出实验结论?
为什么?需要对上述哪些环节进行何种修改?
第二节 阳光的传播
(一)课时安排:
本节课堂教学共安排2课时,学生课外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光源和阳光 的直线传播。
第二课时内容:光线和光的传播速度。
(二)第一课时
(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说
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难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会鉴别哪些物体是光源,知道对地球来
说太阳是最强的天然光源。
教学建议:①让学生写出生活中看起来很亮的物体;
②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否自己在发光,
从而引出光源的定义;
③通过练习来巩固;
④进行知识扩展,介绍冷光源与热光源
及其应用;
⑤深入提问:生活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
什么?自然界中见到的最强光源是什
么?
3、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2:知道阳光(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的事实,并能提出有关的证据。
教学建议:①学生活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纸片
手电筒
晨曦
阳光穿过云层
教学建议:②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例子可说明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一是观察地面上那些树叶的轮廓分明的影,如右下方。
二是观察地面上出现的若干圆形光斑,如左方。
教学建议:③学生活动:观察地面上的圆形光斑。
4、典型例题
(1)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氖光灯(霓虹灯) B.生活在深海中的带鱼
C.城市夜晚天空中的射灯光柱 D.炽热的电炉丝
(2)下列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性质无关的是 ( )
A.将手对着灯光在墙壁上做出各种动物形象
B.排队“向右看齐”时,要求只看到右边同学的左 脸颊
C.掉在地上的碎镜片光芒四射
D.用激光瞄准仪进行瞄准
(3)一个五角形的光源垂直照射在一个三角形的小孔上,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的光斑可能是下列哪些形状?
A.三角形 B.五角形 C.圆形 D.方形
(2)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
(1)知道光线的含义。
(三)第二课时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值。
难点:光线的含义。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知道光线的含义。
教学建议:教师可先介绍有关内容,再示范光线画
法,然后让学生作简单练习。
教学目标2: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108m/s。
教学建议:向学生介绍历史上关于光速的测定,
最后得出目前的光速值。
3、教学建议
4、典型例题
(1)试计算阳光从太阳射出10分钟内能否到达地球?(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5×108km)
第三节 阳光的组成
(一)课时安排
本节课堂教学共安排2课时,学生课外活动2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色散现象和色散现象的研究。
第二课时内容:可见光谱、红外线与紫外线和
红外线与紫外线的作用。
(1)知道阳光的色散现象。
1、教学目标
(二)第一课时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阳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红光与紫光偏折程度的大小。
(2)会说出可见光谱中各色光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红、橙、黄、绿、蓝、靛、紫。
阳光 的色散
3、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①:学生活动,观察阳光的色散现象。
CD碟片上的色彩
教学建议②:学生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例子可
说明白光能变成几种颜色的光?
彩 虹
教学建议③ :学生小组讨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能否变成白光?并演示。
教学建议④:学生课外活动,制作彩虹或色陀螺
或圆环虹。
活动:自制彩虹。该活动要在晴天、室外进行,太阳高度角为300左右,学生背对太阳站立观察。
活动:
自制圆环虹。
取一只直径约8厘米的无色透明薄壁圆底烧瓶,内盛满清水,将其固定。另取一块三夹板,中央钻一直径约4厘米小孔,将其置于球形烧瓶约数厘米处,圆孔对准瓶,靠瓶一面上糊以白纸。太阳光通过小孔射入烧
瓶,经反射、折射落在白纸上成圆环形彩虹。
活动:制作色陀螺。
做三个硬纸圆盘,分别涂满红、绿、蓝三种颜色(或分别贴三种色纸)。沿半径切开一个槽,把三个圆盘沿槽口交错地插在一起,套在陀螺上,露出红、绿、蓝三个扇形面积。分别拨动圆盘,调节三个扇形面积大小,改变三种颜色的比例,反复试验,便可看到多种颜色 。
4、典型例题
(1)白光经棱镜色散后,再经过相反放置的棱镜,各种色光又能复合成白光,这一现象不能够说明的是
( )
A.白光由各种色光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
B.白光是一种复光色
C.复色光必须由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合而成
D.复色光经过梭镜后,组成它的各色光可“分离”出来
(2)白光经梭镜等色散时,偏折角度最大的是_____色光,最小的是____色光。
(2)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
(1)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作用。
(三)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主要作用。
难点:阳光的组成成分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资料:
紫外线资料:
1、紫外线是把双刃剑。http://www./cmsweb/webportal/W2/A10008374.html
2、怎样看紫外线指数 http://www./121/list.asp Unid=189
http://www.cpus./magazine/zl/2004/3a_2.htm
3、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1: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
作用。
教学建议:发动学生共同查找资料,然后在班内进
行交流。
教学目标2:知道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
紫外线所组成。
教学建议:通过图示等介绍太阳光谱的组成。
4、典型例题
(1)下列不是利用紫外线辐射的是 ( )
A.将衣被放在阳光下晒
B.夏天外出打遮阳伞
C.检钞机识别假钞
D.用紫外线灯灭菌
六、学生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1、小组人员应适量,以4~5人为宜。
2、活动时,组内每个学生都应有任务分配。
3、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指导及评价。
4、对学生表述的语言进行讨论总结。
谢 谢!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