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二首》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下册19《外国诗二首》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18: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外国诗二首目 录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4总结6作业1导入3《未选择的路》5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我们都希望生活一帆风顺,只有阳光并无风雨,人生却不可能是这样的,那么风雨来了,我们又将怎样面对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中品悟面对人生的道理。普希金(1799年- 1837年),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有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的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作者简介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西波娃的女儿15岁的伏尔芙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写作背景瞬( )息
忧郁( )shùnyù字词这首诗是作者给邻居家小女孩(她全家遭流放)写的临别赠言,是劝慰式的。一种读法用说话的方式;另一种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还有一种读法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悄悄地说。作为中学生的你,读完此诗后有什么感受呢?用一个关键词来回答。怎样理解“欺骗”两字?认为只要去努力肯定会获得成功,而生活却不能如此,那当然就是欺骗。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本诗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你曾遇到过被“生活欺骗”的情况吗?你又是如何面对的?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用诗中的哪些句子来劝慰自己?弗罗斯特(1874年—1963年)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诗歌全集》。作者简介《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就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写作背景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长吁短叹中弗罗斯特悟到了一些东西。这种行为方式是弗罗斯特从不选择的道路,是他学会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新近被发现的诗人回归美国后不久,当他想起这件事情时,弗罗斯特装出自己就是爱德华?托马斯而写出了《未选择的路》。涉( )足 伫( )立
萋( )萋 幽寂( )
延绵( )shèqīyōu jìzhùyán mián1.“路”是什么意思?2.你从中悟出了什么哲理?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的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以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诗人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意盲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是对“未选择的路”的感慨,读来耐人寻味。
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这两种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运用来写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课外搜集有关人生的诗文以及普希金、弗罗斯特的诗歌来阅读。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