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水 B.纯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www.中考资源网
2) 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 ( )www.中考资源网
3)www.中考资源网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 ( )www.中考资源网
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l) 注射用葡萄糖液 (2) 医用卫生酒精 (3) 生理食盐水 (4) 石灰水21世纪教育网
附1: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www.中考资源网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www.中考资源网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www.中考资源网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21世纪教育网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不同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导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www.中考资源网对于溶解度的概念,要求学生知道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求能够理解和查阅固体的溶解度曲线。www.中考资源网不要求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www.中考资源网
4、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活动“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采取的是一种估计的方法,仅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份数,而不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确切质量,能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就可以了。www.中考资源网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取用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记录数据等实验技能和方法。www.中考资源网
5、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的强碱,要注意安全。www.中考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案
一章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1课时)
慈溪市上林初中 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
3、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4、初步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
5、了解水和其他常见的溶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解度
教学难点: 溶解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是不是纯净?
学生答:不是
问:那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蒸发自来水
从中可以看出,自来水并不是纯净水。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
纯净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能溶解各种固态的、液态的和气态的物质。天然水和大气、土壤、岩石等物质接触时,许多物质就会溶解在水中。所以,海水、河水、井水等,都不是纯净的水,而是含有许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的极其复杂的混合物。
板书:1.天然水是混合物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
混合物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学生活动:固体药品的取用
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量多用大匙,量少用小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往试管装固体粉末:用纸槽送入
活动1:高锰酸钾和蔗糖分别放入2烧杯水中,观察现象,并由一名学生来描述
现象:高锰酸钾不见了。
解释:高锰酸钾的微粒(钾离子和高锰酸钾根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均一、透明的液体。如果把形成的液体装入一个密闭的容器,温度保持不变,不管过了多长时间,蔗糖或高锰酸钾都不会分离出来,这两种液体是很稳定的。
板书:2.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讲解: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指物质的微粒高度均匀地分散在溶液里,任何部分的性质和浓稀都一样;稳定性指只要条件(温度、溶剂量)不变,无论放置多久,溶液里都不会有物质析出。
同学们要掌握和理解溶液定义中所包含的三层意义:第一,均一和稳定是溶液的特征。第二,分散两字体现溶液的形成。第三,溶液是混合物,它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即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叫做溶质,另一种物质叫做溶剂。
板书: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水是常用的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溶质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即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如食盐水,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如稀硫酸,水是溶剂,硫酸是溶质)。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提问:指出汽水、碘酒、36度的白酒这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回答:在汽水中,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在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在白酒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
讲解:根据上面学生回答的溶质和溶剂,老师要进一步指出溶质和溶剂是相对而言的:(l)一般把形成溶液的液态物质叫做溶剂,非液态物质叫做溶质。(2)溶质和溶剂都是液态时,量多的是溶剂。
课堂练习:21世纪教育网
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水 B.纯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2) 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 ( )
3)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 ( )
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l) 注射用葡萄糖液 (2) 医用卫生酒精 (3) 生理食盐水 (4) 石灰水
一章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2课时)
慈溪市上林初中 备课组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叫溶液?溶液的组成?
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
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三
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
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练习: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试举出使它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显示投影卡片:
总之:利用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或“溶剂”相对量的方法。
投影: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讲述: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成浓溶液和稀溶液。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而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呢?
板书: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2g食盐和0.1g熟石灰,振荡,观察现象。
提问: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讲述:室温下,2g食盐完全溶解在10mL水中,得到均一、透明的溶液,此溶液虽然是不饱和溶液,但它是浓溶液。而另一支试管内,0.1g熟石灰却不能完全溶解,试管内上层澄清溶液是熟石灰的饱和溶液,但它是稀溶液。
板书:结论: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同一种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板书:
3、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例如,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就是说20℃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100g。S=36g
小结:本节学习了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讨论了浓溶液与稀溶液的概念,重点掌握饱和溶液的概念。
作业
附1: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3、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不同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从而导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于溶解度的概念,要求学生知道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大小,要求能够理解和查阅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不要求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4、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和活动“比较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采取的是一种估计的方法,仅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份数,而不要求学生知道加入的确切质量,能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取用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和记录数据等实验技能和方法。
5、活动“比较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的强碱,要注意安全。21世纪教育网
一章三节 水是常用的溶剂 (第3课时)
慈溪市上林初中 备课组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吗?做如下实验。
实验:观察泥土、植物油、蔗糖和食盐的状态,把它们分别加入4支各装有10mL水的试管里。按下表Ⅰ、Ⅱ、Ⅲ三步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变化的全过程,记录并比较产生的实验现象。
提问:四支试管在Ⅰ、Ⅱ、Ⅲ 三步实验操作中分别产生什么现象?
回答:指定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或不完整,由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讲解:科学研究中常对物质表现出的不同现象进行分类,学习上也是如此。根据盐水、糖水、泥水、油水表现的不同现象,可分为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板书: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提问:在上面的实验中,哪种物质溶于水可制得溶液?
回答:食盐和糖。
小结:由实验可知,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不是都能够形成溶液的。食盐水和糖水是溶液,泥水是悬浊液,油水是乳浊液。
分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21世纪教育网
除了水以外,我们还经常使用哪些溶剂呢?
板书:四、其他常用的溶剂
实验1: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汽油,然后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后观察现象
实验2: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酒精,然后分别加入一小块碘晶体,振荡后观察现象
学生描述:
教师讲述:以上说明,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种物质,但不是万能的溶剂。溶质对溶剂是有选择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使用各种各样的溶剂。
酒精——溶解碘,配制碘酒
汽油——溶解油脂,去油污
板书:
1、用水作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有水的溶液,不论液体含量多少,都把水看作溶剂
2、当其他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溶液里含量较多的一种叫做溶剂,把含量较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9张PPT)
一、不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取3只烧杯,各加入5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溶解硝酸铵
溶解氯化钠
溶解氢氧化钠
8℃
7℃
8℃
17℃
比水温低1℃
比水温高9℃
无变化
[交流与讨论]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请提出建议。
建议1:_______________
建议2:_______________
建议3: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通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有些物质溶解温度变化不明显。
溶解时不断搅拌
溶解时加热
把固体研细后溶解
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吗
[实验3]少量泥土、植物油、食盐、蔗糖晶体,分别放入四只盛5ml水的试管中,按Ⅰ物质放入水后,Ⅱ充分振荡,Ⅲ放置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⑴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二、浊液
⑴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微粒
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
宏观特征
共同点
实例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固、液或气态
固态
液态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混合物
食盐水、糖水、碘酒
泥浆
乳白鱼肝油
肥皂水是乳浊液
这些是溶液
牛奶是乳浊液
血液是悬浊液
三、其它常用的溶剂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取2只试管,各加入5ml水和汽油,分别滴入2滴食物油、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2]:取2只试管,各加入5ml水和酒精,分别加入少量松香粉,振荡观察实验现象 。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结论]:
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
【思考】:衣服沾了油怎么办?
[结论]:用汽油擦
亲水基
亲油基
洗涤剂的组成
洗涤剂原理
【例】: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的衣服不能即日领回?
干洗店使用一些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人害性.所以,拿干洗衣服要相隔数天才可领回,使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 ( )
A.牛奶 B.泥水 C.液氧 D. 碘酒
2.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 ( )
A.上面和下面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完全不同 C.不一定相同
3.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盐酸洗去铁块表面的锈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D
B
B
4.下列小实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食盐
粉尘
植物油
蔗糖
水
水
水
汽油
5.等同条件下,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6.现有一杯糖水,取出一部分,测其密度为a g/cm3,则剩余糖水的密度是( )
A.小于 a g/cm3 B.等于 a g/cm3
C.大于a g/cm3 D.无法确定
B
A
B
C
D
B
B
7.若要加快某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而又不影响实验效果,则下列方法中不适宜的是( )
A.不断搅拌 B.加热 C.将固体粉碎 D.加溶剂
二、交流与讨论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中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下降,右边支管的液面上升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生石灰 c.活性炭 d.硝酸铵 e.氢氧化钠 f.浓硫酸)
红墨水
水
b e f
D
泥土+水 植物油+水 食盐+水 蔗糖+水
Ⅰ物质放入水后,
Ⅱ充分振荡,
Ⅲ放置
泥土沉到水底
植物油漂浮在水面
食盐沉到水底
蔗糖沉到水底
浑浊,有泥土小颗粒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浑浊,有小油滴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透明,食盐溶在水中.均一
透明,蔗糖溶在水中.均一
不稳定,有泥土沉淀下来
不稳定,油水分上下两层
稳定,无食盐析出
稳定,无蔗糖析出
实验现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