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1 昼夜的成因(同步练习+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1 昼夜的成因(同步练习+教案+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2-16 15:27:0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1.你感觉地球在动吗?为什么?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讨论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
为什么说“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自转中心:地轴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地轴是不动的,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做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周期:约24小时(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方向和南北极方向关系?
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则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1.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内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呢?
思考?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当地球绕地轴自转时,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
二、昼夜交替的成因
太阳光
A
B
C
D
北极
夜半球
昼半球
晨线
昏线
  晨昏线
指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晨线: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时
昏线: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时
思考与讨论:
2、当地球自转一周时,白天和黑夜变换了几次?
问题1:如果地球没有自转,会有什么变化?
问题2:一昼夜(一天)里,地球上每一个地 方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吗?
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北半球温带地区,一日是怎样定义的?
2、一日等于几小时?
3、我国古代有哪些计时仪器?
4、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三、计时
1、地球大致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定义为一日。
2、一日=24小时。
3、我国古代有日晷和漏刻等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仪器
日晷:利用一根标杆投出的日影的方向和长度来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由一根晷针和刻有时刻线的晷面组成
漏刻:是古代的一
种等时性计时系统,“漏”是指利用滴水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刻”是日以下的时间单位,古人将一昼夜分成100刻。
古代的天文学家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计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编制《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郭守敬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工程。
  郭守敬和其他人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张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年),唐朝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   
张遂提出恒星在运动,和南宫说等人一起用标竿测量日影,推算出太阳位置与节气的关系。张遂设计制造了“复矩图”的天文学仪器,用于测量全国各地北极的高度。他用实地测量计算得出的数据,推翻了“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不准确结论,算出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
张遂修订的《大衍历》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1、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且地球不发光,是个不透明球体,也是昼夜交替原因之一。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从地球上看,天体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的(或东升西落)。
3、地球自转一周定义为一日,一日=24小时。
4、我国古代有日晷、漏刻等计时工具。
5、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根据图4-3回答:图中的A.B.C.D四地,处在晨昏线上的是 ,
处在深夜的是 ,
处在中午的是 。
A
B
C
D
北极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第1节 昼夜的成因
一、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自西向东
C.自东向西 D.不确定
2.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 )
A.地轴 B.北极星
C.太阳 D.南极点
3.如果我们站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东向西 D.顺时针或逆时针
4.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 )
A.气候变化 B.四季更替
C.昼夜交替 D.昼夜长短变化
5.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6.假如地球自东向西旋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昼夜交替
B.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C.无四季更替
D.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7.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的长度和方向是( )
A.杆影方向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B.杆影长度每天各时刻都相同
C.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一年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均要变化
8.一天中教学大楼影子最短的时候是( )
A.早上8:00 B.正午12:00
C.下午18:00 D.无法判断
9.下列不属于时间计量单位的是( )
A.日 B.月
C.秒 D.光年
10.古人设计出“日晷”做计时仪器,它利用的原理与下列哪种运动有关的是( )
A.太阳的自转 B.太阳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11.假如地球的转速加快,我们“一天”的长度将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D.不确定
12.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天文学家,其中发明了测定地震用的地动仪的天文学家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一行 B.祖冲之
C.郭守敬 D.张衡
二、填空题
13.地球绕地轴转动叫 ,列举由之产生的现象 。
14.由于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每次只有一半球体对着太阳而被太阳照亮形成 ,另一半则是 。
15.地球自转的周期为 ,即 小时。我国古代的计时仪有 和
等。
16.读图回答问题:
①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
②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
③1小时后,点 已进入白昼。
④6小时后,点 将处在晨线上,点
将处在昏线上。
17.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其中有用影子辨别方向的。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竖直杆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点A,则OA就指示
(填“南北”或“东西”)方向。
18.根据地球上昼夜形成的原因思考一下,宇宙中的其他天体都有昼夜之分吗
19.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用手电筒或其他照明工具向同学演示昼夜成因的知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第一节
一、1.B 2.A 3.A 4.C 5.B 6.A 7.D 8.B 9.D 10.C 11.B 12.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13.自转 昼夜交替 14.不发光 不透明 白昼 黑夜 15.1日 24 日晷 漏刻 16.①北 地球逆时针旋转 ②D B ③C ④B D 17.南北 18.略 19.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昼夜的成因
苏会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东升西落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2、了解昼夜的成因
3、了解“日”的定义,以及它与地球自转周期的关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知道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和著名的天文学家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的成因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三、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
问题: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有白昼与黑夜之分,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正确答案)
问题:是不是白昼永远都是白昼,黑夜永远都是黑夜?(不是)
问题:那昼夜的关系是怎样的?(昼夜交替的)
问题:为什么昼夜是不断的交替?(地球自转)
师生共同探究地球的自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学生实验探究地球自转方向:四个同学围成一个地球,一个同学是太阳(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得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 学生通过转动手中的地球仪领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同时去发现地球自转的其他
特征: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地球以地轴为中心自转。
议一议
1、假如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呢?
2、如果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会有什么特殊现象?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那些现象?
讲述:同学们说了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球体(太阳光照)昼夜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
师生一起归纳昼夜交替的成因。
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是多少吗?(约24小时,也即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日)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1日=24小时
讲述:我们古代祖先就注意到了昼夜交替现象,他们就以地球自转为计时基准,以“日”为单位,发明了许多计时仪器:(圭表,日晷,漏刻)。
讲述古代计时仪器的工作原理:可以说我们的祖先非常的聪明,他们不仅发明了这么多计时工具,也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使我国的天文学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中有许多杰出的代表。你能说说他们是谁吗?
张衡(公元78—139年),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科学论断。
  张衡在太史令任内,积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系统观测天体运行,著《灵宪》等书,创制浑天仪,且在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灵宪》是张衡积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写成的一部天文巨著,也是世界天文史上的不朽名作。该书全面阐述了天地的生成、宇宙的演化、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诸多重大课题,将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使我国当时的天文学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古代杰出 八大科学家之一。为了精确汇集天文数时间,精心设计制造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共13年,其中最有创造性的有3件:高表及其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1280年3月,制订了一部准确精密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26秒。欧洲的著名历法《格里历》也规定一年为365.2425天,但是《格里历》是公元1582年开始使用的,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了整整300年。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有14种,共计105卷。直到很晚,世界各国的科学界才逐渐了解他。
僧一行(683~727)唐朝的天文学家、高僧。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贞观名臣张公谨的曾孙。张遂自幼聪敏,青年时期博览经史,尤精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时人比之为孔子高徒颜回。一行不仅道学功底深厚,也刻苦钻研天文学和数学。他曾到天台山国清寺(在今浙江天台)投师学算。开元五年(717),一行被唐皇朝强征回京,由于他不愿做官,被安置在长安城内的华严寺编译佛经。开元九年(721),“太史频奏日食不效”。当时所用《麟德历》行用了五十多年,误差渐大,已需改革历法。于是,唐玄宗诏令一行负责主持制订新历。21世纪教育网
一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从开元九年到开元十五年(721—727),为了编制新历法,在一行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为适应实测的需要,一行与机械制造家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一些新的科学仪器,如“覆矩”、“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等。在掌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古籍上所载的这些恒星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他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观点早一千年。
祖冲之商朝天文学家祖冲之除了研究数学外,祖冲之还非常注重天文学的研究。他发现前代的历法不够精确,采用历法推算出来的天象有时与实际天象不符。于是,祖冲之博览古历,在吸取前代历法精华的基础上,根据自己长期观测天象的结果,于33岁时创制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祖冲之首次引入了岁差,还采用了391年设置144个闰月的精密的新闰周。这些做法,都是对前代历法的重大改革。他在《大明历》中所采用的一个回归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天数只相差50多秒;采用的一个交点月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1秒;在制历过程中,他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正午时日影长度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这个方法为后世长期采用。
练一练
1、你在晴朗的夜晚观察过美丽的星空吗?或许你已知道,数不清的绝大多数是恒星,随着夜晚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是(C)
A、既然是恒星,那么他们的位置就不会变化
B、它们的位置会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西升东落
C、它们大多会表现出向西移动
D、它们有的向东有的向西
2、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而形成的是(AD)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地球上有昼、夜半球; 
C、地球仪上有经纬线;  D、白天和黑夜的更替;[21世纪教育网
3、在家帮助家长洗一次蔬菜,当你拔去塞子把水槽里的脏水放掉时或许会发现水流往往呈逆(顺、逆)时针旋转,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4、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C)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说一说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在学习过程中你感觉比较困难的问题是什么?
四、小结
1、昼夜交替的成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球体(太阳光照)昼夜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
2、地球自转:
A、自转周期:约24小时
B、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C、绕转中心:地轴
3、古代计时工具、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
五、课后作业
1、作业本
2、课本P61“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