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概念与规律】
一、夜的成因
1、地球自转(rotation):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period):约24小时(1日)。
4、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5、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6、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7、日(day)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1日=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
8、通过测量竿影长度和方向活动,可知一天中太阳不仅从东到西地改变位置,还在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高度。
二、四季与节气
1、地球的公转(revolution):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有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revolution)。
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周期:365.256日。
4、地球公转的特征:
⑴公转的轨道是接近圆形的椭圆;
⑵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
⑶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5、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6、四季的形成:
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夹角,地球是倾着身子在轨道面上运动的,而且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地球上的同一个地方来说,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情况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不同的季节(如下图2-1所示)。
图2-1 四季的形成(指北半球的四季)
⑵我国温带地区春夏秋冬四季特征
季节 春季(spring) 夏季(summer)21世纪教育网 秋季(autumn)21世纪教育网 冬季(winter)
正午太阳高度 适中 大 适中 小
昼夜长短 相差不大 昼长夜短 相差不大 昼短夜长
气温高低 适中 高 适中 低
⑶我国温带地区“两分”和“两至”日的特点:
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昼夜等长;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竿影最短;
秋分(9月23日或24日):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竿影最长。
7、年(year)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
8、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历书。公历中,1年=365日,每四年有一次闰年,1闰年=366日(闰年的二月份有28天)。
9、节气: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计时方法,一年有二十四节气。
三、月球与月相
1、月球(month)的基本概况:
(1)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3)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绝大多数的环形山是由于陨星撞击形成的);
(4)月球半径为1738km; 月球体积只是地球的2%;月球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km。
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1)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周期相同都是27.3日,所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4、月相(phase of the Moon):
(1)月相就是月球相貌的变化;
(2)造成月相的重要原因: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②月球在绕地球公转,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因此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在变化;
(3)月相分为新月(new Moon)、上弦月、满月(full Moon)、下弦月;
(4)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从农历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八的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初一的新月循环变化。
5、月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1年分12个月,月的长短有28日、29日、30日、31日四种。
6、我国民间传统沿用的农历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标准;月相变化的周期=1个朔望月=29.5日。
7、日食(Solar eclipse)是太阳圆面被月球遮掩的天象;月食(lunar eclipse)是月球落入地影时发生的天象。
8、月球的公转和地球的公转的综合效应是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原因。
日、地、月三者位置 发生的时间 分类
日食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 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月食 农历十五、十六(望日) 月全食月偏食
【启迪与拓展】
例1 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顺时针 D、逆时针
分析:
地球自转方向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
(1)习惯上定义为自西向东;
(2)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3)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本题中未说明是从南极或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故正确答案选A。
例2 下列自然现象中,因地球公转而产生的是( )
A、昼夜交替现象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现象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了解情况。地球本身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故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当地球自转时,白天和黑夜就在其表面产生交替现象,故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地球公转有一个重要特征: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总保持66.50的夹角,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运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故本题正确的答案是B、D。
例3 月全食时月相是( )
A、上弦月 B、新月 C、下弦月 D、满月
分析:
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发生的天象,此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几乎成一直线,原来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被地球遮挡,月球因此失去了光明,所以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十六才会出现月食,此时的月相叫望或满月。故应选D。
例4 如图2-2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和4个节气(北半球),A、B、C、D分别表示“两分”、“两至”和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节气名称:a______ ,b______,c______,d______;
(2)地球公转至b处时间是____月_____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_____季;
(3)地球公转至d处,太阳高度______(填“最高”或“最低”);北京白昼___(填“最长”或“最短”);
(4)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______表示;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6)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______、______。
分析:
首先应判断北半球夏至和冬至的位置,可根据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的南面还是直射在赤道的北面来判断。如图2-3所示地球公转轨道上所画的四个地球位置中,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以北的为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以南的为冬至日,故b应表示夏至日,d表示冬 图2-2
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 向可判断a表示春分日,c表示秋分日;夏至日时间是6月21或22日,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冬至这一天,北京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第4问中答案应为A;第5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最北界限――北回归线上,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在最南界限――南回归线上,以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北移动,故从冬至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再到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所以第5问的答案应为D、A。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半年,这个时期,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故第6问的答案是C、D。
例5 根据右图2-3中日、地、月位置关系图回答问题:
(1)画出此图中所示日、地、月三者位置时的月相;
(2)随着月球绕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面明亮部分的面积将_______;
(3)写出约两星期后的月相的名称_________;
(4)根据此图中日、地、月三者位置推测,七天之前,可能会发生____食。
分析:
要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月相变化成因及月相变化规律。图中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农历日期是初七、初八,夜晚所见月球相貌是半圆,月球的亮面朝向西;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月相变化先需经过十五、十六 图2-3
的满月,再到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初一的新月,故我们看到的月面明亮部分的面积先变大后变小;约两星期后的月相是下弦月;第4问中七天之前,农历日期可能是初一,此时日、月、地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月球介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太阳的圆面可能会被月球遮掩,即发生日食。
例6 为什么会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有何规律?对人类有何价值?
图2-4
分析:
1、月相的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阴暗的;
(2)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部位也在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有时看到一个圆面,有时看到月面的一半,有时根本看不到月亮(如图2-4所示)
2、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名称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夜晚所见形状 月出 月落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新月或朔 初一 不可见 清晨 黄昏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半圆,见于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正午 半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满月或望 十五、十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黄昏 清晨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下弦月 廿二、廿三 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半夜 正午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3、月相的利用:
(1)农历月的确定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为依据的;
(2)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天,这就是星期的由来;
(3)利用月相判断方向和时间。如上弦月的月轮向西凸,上弦月在天顶附近为日落,上弦月在西面地平线附近为午夜。
【思考与练习】
1、地球自转的绕轴是________,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
2、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昼夜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地球本身是个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球体。地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__,背着太阳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__。
4、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
5、如果我们站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A、顺时针 B、逆时针
C、自东向西 D、顺时针或逆时针
6、平时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但看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做________运动,这些说明地球是在做________运动的。
7、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 )
A、气候变化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D、昼夜长短变化
8、宁波市某校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人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9、一天中教学大楼影子最短的时候是( )
A、早上8:00 B、正午12:00
C、下午18:00 D、无法判断
10、下列不属于时间计量单位的是( )
A、日 B、月 C、秒 D、光年
11、日是以地球的________运动为基准的________计量单位;1日=________小时=________秒。
12、你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计时仪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人们看到太阳连续两次位于正南位置的时间间隔大约是_______小时,这说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小时。
1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中杰出的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正午12点,小刚在北京家中给远在美国华盛顿出差的爸爸打了个电话,结果把爸爸从睡梦中叫醒了,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国古籍《尚书纬·考灵曜》中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音有,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请你想象一下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 )
A、地轴 B、北极星 C、太阳 D、赤道
19、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公转的轨道是一个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________,长度为________日。
20、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的轨道平面总保持________的夹角,地轴倾斜角度不变;而且北极总是指向________附近。
21、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定义为( )
A、日 B、年 C、月 D、秒
22、公历的制定依据是地球的________运动。在公历中,1年=______日,每隔_____年设置一次闰年,1闰年=______日。闰年多出一天日期是_____月_____日。
23、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我国温带地区春夏秋冬的变化
B、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星星每天的东升西落
D、北京是正午时,纽约还是黑夜
24、节气的应用非常广泛,节气的制订主要依据是( )
A、月球绕地球公转情况
B、地球绕地轴自转情况
C、地球绕太阳公转情况
D、月球绕轴自转情况
25、节气是把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________方法;一年分为________节气。
26、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以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为起点,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27、将下列节气与相应的日期用线连接起来:
A、春分 ① 6月21日或22日
B、夏至 ② 3月20日或21日
C、秋分 ③12月21日或22日
D、冬至 ④ 9月23日或24日
28、你们家乡的所在地,一年中正午时刻太阳高度________(填“一样”或“不一样”),一年中_____季太阳高度较_____,竿影较长;_____季太阳高度较_____,竿影较短。21世纪教育网
29、从夏天到冬天,北京竿影长度如何变化?( )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D、先变长后变短
30、我国城市住宅楼群间隔距离,如果为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根据( )的楼影来计算。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1、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间为北半球的( )
A、春分至秋分 B、秋分至次年春分
C、冬至至次年夏至 D、夏至至冬至
32、图2-5中表示北半球冬至日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图2-5
33、学校所在地一年之中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哪个季节白昼较长?白昼最长一天是什么日子?哪个季节白昼较短?白昼最短一天是什么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一年中的______日和______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5、考察南极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6、下列各地冬至日白天最长的是( )
A、杭州 B、海口 C、北京 D、漠河
37、宁波某校同学测得正午学校操场上旗杆的杆影最短的一天是一年中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8、上海的同学们放寒假的时候,澳大利亚悉尼的小朋友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9、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40、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国庆节 D、12月22日
41、在我国的下列节日中,白昼最长的是( )
A、儿童节 B、元旦 C、圣诞节 D、春节
42、根据图2-6,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图2-6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
43、读图2-7,完成下列各问:
(1)地球公转到A处时,时间是_____月_____日前后,这一天北京太阳高度最_____,白昼最_____,竿影最_____。
(2)地球公转到D处时,时间是_____月_____日前后,这一天宁波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是_____季。
(3)图中_____处南半球是冬季,B处北半球是_____季
(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D向C转动过程中,北京是由_____季向_____季过渡。昼夜长短变化是白天越来越 _____,黑夜越来越_____。
图2-7
44、上海的中学生明明跟随父母到海南三亚去旅游,善于观察的明明有一天中午突然发现他的影子没有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可是不久,他又发现中午时他的影子指向南了,而在上海的中午,他的影子总是指向北的,你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45、读地球绕日公转图2-8,完成下列要求:
(1)按照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观看到的地球运动情况,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A处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地球在A、B、C、D四个位置时的地轴和自转方向;
(3)图中B、C、D三处的节气分别是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4)地球自B位置到C位置时,太阳的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__________,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
(5)当地球自C位置到D位置过程中,你家乡所在地的白昼越来越_____,黑夜越来越_____。
图2-8
46、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__,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环形的坑,称为________。
47、月球的半径为________km,体积只是地球的________,质量只有地球的________。
48、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昼夜温差________,是一个荒凉寂静的世界。
49、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 )
A、没有动物和植物 B、没有空气
C、没有水 D、到处都是环形山
50、下列活动能在月球上进行的是( )
A、听音乐 B、放风筝 C、跳远 D、游泳
51、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雨水冲刷形成 B、风的侵蚀作用
C、陨星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D、河流侵蚀而成
52、月球表面比较阴暗部分是( )
A、山脉 B、高原
C、广阔的平原和低地 D、月面的海洋
53、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冰川 B、矿产资源 C、生命物质 D、大气
54、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是由于( )
A、月球距离太阳较近 B、月球的质量和体积较小
C、月球上没有大气 D、月球对物体没有吸引力
55、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
A、月球上没有大气 B、月球的质量较小
C、月球距离太阳白天较近夜晚较远 D、月球的体积较小
56、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________km。如果一艘宇宙飞船以12千米/秒的速度从地球飞到月球,则需要_______小时。
57、月球总是沿一个椭圆形轨道围绕________转动,月球的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日。
58、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一致
B、月球上没有大气,声音无法传播
C、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是海洋
D、月球自己会发光
59、在地球上永远只能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月球上到处是环形山
60、以________________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叫做“月”。公历中,一年分_____月,月的长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61、月球相貌的变化叫做( )
A、月食 B、月相 C、月蚀 D、月像
62、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变化。
63、造成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月球本身________,要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②由于________三者位置的不断变化,使人们看到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部位也在变化。
64、月相变化的周期是______天,称______月,我国民间传统沿用的农历就是以________为月的单位。
65、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初七、初八―――下弦月 B、望日―――新月
C、朔日―――满月 D、初七、初八―――上弦月
66、春节、重阳节都是根据______历确定的节日,春节的月相是________,重阳节的月相是________。
67、2003年10月10日(农历九月十五)的月相应为( )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68、以下关于月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阻挡了阳光而产生月相
B、是农历月划分的依据
C、农历的上半月,月球的亮面朝向东
D、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本身的形状在变化
69、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 )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70、日食发生的时间是( )
A、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 B、农历每月出现一次
C、每年的任何一天 D、出现新月的月相时
71、日食发生时的月相是( );月食发生时的月相是( )
A、望 B、上弦月 C、朔 D、下弦月
72、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
A、日――月――地 B、日――地――月
C、月――日――地 D、地――日――月
73、如图2-9所示:
(1)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相应位置,中间为地球,当地球上的人看到日食现象时,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应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2003年7月10日(农历六月十一),这一天,月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应位于图2-9中的( )
A、甲与乙之间 B、甲与丁之间
C、乙与丙之间 D、丙与丁之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2-9
74、将下列月相与相应的农历日期用线连接起来
A、新月 ① 农历初一
B、上弦月 ② 农历十五、十六
C、下弦月 ③ 农历初七、初八
D、满月 ④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7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象叫日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象叫月食;日食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月食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二种。
76、下列有关日食与月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食与月食可能发生在同一时间
B、日食是太阳被地球遮掩的天象
C、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发生的天象
D、月食是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天象
77、将下列各项周期与相应的时间用线连接起来
A、地球自转周期 ① 27.3日
B、地球公转周期 ② 29.5日
C、月球自转周期 ③ 1日
D、月球公转周期 ④ 365.256日
E、月相变化周期 ⑤ 365日
78、根据有关月相形成的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面的空圆中(图2-9)画出相应的月相(用阴影来表示暗部);
①新月 ②满月 ③上弦月 ④下弦月
(2)在一个农历月中,上述月相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中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______,可能发生日食的是 __________。
图2-9
79、图2-10甲图是月球公转轨道图,乙图是各种月相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图2-1021世纪教育网
(1)请写出a、b、c、d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将乙图中的月相示意图与甲图中a、b、c、d处所示的月球相对应:
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月球由a处出发,经过b、c、d然后又回到a处所需要的时间约为______天,也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_______,称为______月;
(4)a、b、c、d四处可能发生日食的是______处,可能发生月食的是______处。
【探索与实验】
课外实践1 竿影长度和方向的测量
(1)实验的目的:通过测量直立的竿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影长和方向,使学生了解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以及太阳视运动方向和高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一根竿子、卷尺、指南针等。
(3)实验内容及数据记录:
①一块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
②在晴朗又有太阳的日子,分别在上午8:00、中午12:00和下午16:00观察和测量这根竿子的影长。
③将观察结果填入下面表格中:
次数 观察时间 竿影长度 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根据记录,想一想:
①上午竿影在____边,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____边;正午竿影在____边,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____方向;下午竿影在____边,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____边;由此可见,一天中,太阳是从____到____地改变位置。
②一天中,竿影最短的是____时,竿影的长度和____有关,由此可见,一天中,太阳是在不断变化着________。
③如果不用立竿子,能否知道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知道中国古代的记时仪器――“日晷”是根据什么道理制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实践2 月相变化的实验
(1)实验目的:观察月相变化,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变化是造成月相变化的主要原因。
(2)实验器材:一个点光源(灯泡)、一只排球、绳子、粉笔等。
(3)实验步骤:
①到只有一个点光源(灯泡)的暗房,将光源固定在与实验者差不多高的墙上,这个光源代表太阳;
②在光源下的地上用粉笔和一根绳子画一个大圆,大圆代表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
③甲实验者站立在大圆的中心,甲实验者代表地球;
④乙实验者手托一只排球(这只排球代表月球),先使甲实验者、排球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排球处于中间位置,然后乙实验者一边沿大圆逆时针方向缓慢走动,一边用手逆时针方向转动排球,使乙实验者沿大圆刚走完一圈时,手中的排球也正好转动一圈,此时甲(地球)就可以看到排球(月球)被光源(太阳)照亮部分的形态变化(月相变化);
⑤甲和乙交换位置,再重复进行以上的实验,仔细观察球面被照亮部分的变化;
⑥观察记录:在下面空心球中(图2-11)用铅笔依此画出排球绕大圆中心转过450角时球面光亮部分的形状(黑暗部分的形状用阴影线来表示);
图2-11
⑦观测得到的各种球光亮部分的形状与真实的月相变化相比较。
⑧试验一下,当排球在哪一个位置附近有可能发生日食?在哪一个位置附近有可能发生月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与讨论:
①实验者手持排球沿大圆逆时针方向缓慢走动,表示什么意思?用手逆时针方向转动排球表示什么意思?
②乙实验者沿大圆刚走完一圈时,为什么要使他手中的排球也正好转动一圈?
③观察当天月相,写出此时月相名称并画出相应形状,估计一下当天是农历什么日期?
④想一想,发生日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怎样的位置,日食可能发生在哪一天?为什么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日食?
⑤想一想,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处于怎样的位置,时间一般在农历月的哪一天?为什么月食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课外实践3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如果要建造住宅,请你议论一下房屋的朝向怎样较为科学、合理。
【科学撷萃】
我国航天成就
我国在航天领域有举世瞩目的成就。1964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从此我国进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1975年11月26日,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3天后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1号"。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我国的"长征3号"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取得了为国外发射卫星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启动。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21日在内蒙古安然着陆,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试验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飞船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日臻成熟,为不久的将来把我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从载人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再到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的发展前景提供了良好开端,展示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美好的未来。在2010年以前,我们的宇宙飞船将有可能访问月球。2020年左右,我们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我们期待我国航天工业再接再厉,创造新的辉煌!
张衡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他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了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用水力推动)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在历史学方面,他也下过很大的功夫,对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提出过十几条修改意见。我国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为纪念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界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13亿年前地球每年有540多天
地球自形成47亿年来一直变化不停,准确了解其变化详情是国内外地学科研的热门话题。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矿研究所研究员朱士兴等人,最近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13亿年前地球每年有540多天,每年有13个月至14个月,每月为42天,每天约15小时。
地球是人类的栖身之所,了解其历史,预见其未来对人类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揭开其神秘面纱,科学家从地球物理学、地理化学和天文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上世纪后半叶美国科学家发现古生物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变化的“生物时钟”,保留着地球演化史的众多信息。
叠层石被称为“会记忆的石头”,叠层石中的蓝藻化石保存着数十亿年前的生物、气候、地质、地理等极为珍贵的环境信息。我国科学家曾根据从河北庞家堡一带采集的叠层石发现,地球历史上曾有每月40多天的情况,可惜因化石资料的局限,再未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朱士兴是我国地学界资深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研究,对燕山古地层情况十分熟悉。他介绍说,燕山古地质中的叠层石形成于25亿年到13亿年前,当时位于南纬3.8度,后随地球板块长期漂移,1亿年前漂移定居在现在位置。世界公认天津蓟县燕山段的叠层石发育最好、保存最完整、信息资料最丰富,其中蓝藻化石保存厚度达3336米,成为今天研究认识地球演化史的宝贵资料。
朱士兴告诉记者,从1998年以来他们幸运地从蓟县燕山山体中采到富含蓝藻的叠层石500多块,从中筛选出典型标本60多块,制成2000多个超薄化石切片。在放大400多倍的显微镜下,清晰地看到蓝藻昼夜不同的生长情况:白天受太阳光照,垂直生长,生长层厚,颜色透明,夜晚日光消失,呈水平状生长,生长层薄,颜色灰暗。一明一暗的生长节理构成一个完整的昼夜生长层,十分清楚。他们把这些情况拍成了170多幅显微照片,成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朱士兴他们取得这些宝贵资料后。借助高新科技手段,利用地磁学、岩石学、古气候学、古温度学等知识进行综合深入研究,发现蓝藻化石有3个节律:日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用3种不同节律表现的时间,对日--地--月进行整体测算,结果时间都完全一致,正如地学科学家说的“千年的石头会讲话”。这样他们根据化石记录的信息,研究确定出当时地球每年有546天至588天,每年有13个月至14个月,每月为42天,每天为14.91小时至16.05个小时。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果农有“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的谚语。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农民有“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的说法。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1、地轴 自西向东
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昼夜交替
3、不发光 不透明 白天 黑夜
4、B
5、A
6、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
7、C
8、B
9、B
10、D
11、自转 时间 1440 86400
12、略
13、24 24
14、张衡 祖冲之 一行 郭守敬
15、地球本身不发光 不透明 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 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故北京是正午时 华盛顿还是黑夜
16、略
17、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地球上较西的地方比较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等
18、C
19、自西向东 接近于圆形的椭圆 公转周期 365.256
20、66.5 北极星
21、B
22、公转 365 四 366 2 29
23、A
724、C
25、季节 农业生产时序 计时 二十四
26、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27、A② B① C④ D③
28、略
29、A
30、D
31、D A
32、C
33、略
34、春分 秋分
35、D
36、B
37、B
38、B
39、B
40、B
41、A
42、A地球公转 B赤道平面 C太阳直射点 D昼夜长短 E太阳高度(D E可互换)
43、1)12 21或22 小 短 长 2)3 20或21 昼夜等长 春 3)C 秋 4)春 夏 长 短
44、海南三亚会有太阳光直射现象,所以在适当的时刻明明会看不见自己的影子;不久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往北移,影子就指向南了,而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上海的南方,故在上海的中午影子总指向北
45、1)略 2)略 3)B春分 C夏至 D秋分 4)北半球 向北移动 5)略
46、卫星 环形山
47、1738 2% 1/81
49、大气 水 生命 大
50、D
51、C
52、C
53、C
54、B
55、B
56、A
57、384400 8.9
58、地球 自西向东 27.3
59、B
60、B
61、月球绕地球公转 12 28日 29日 30日 31日
62、B
63、新月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64、不发光 日地月
65、29.5 朔望 月相变化的周期(朔望月)
66、D
67、农 新月 接近上弦月
68、A
69、B
70、A
71、D
72、C A
73、B
74、①A ②C
75、A① B③ C④ D②
76、太阳圆面被月球遮掩 月球落入地影时发生 日全食 日偏食 日环食 月全食月偏食
77、C
78、A③ B④ C① D① E②
79、1)略 2)①③②④ 3)② ①
80、1)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①d ②a ③b ④c 3)29.5 周期 朔望 4)a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9张PPT)
昼夜的成因
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同一个原因吗
地球的自转
不一样
地球自转有哪些特征?产生了哪些天文现象?
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呢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做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做顺时针方向旋转。 产生了:(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昼夜交替
(晨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问题1:如果地球没有自转,会有什么变化?
思考与讨论:
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要用大小表示。
杆影实验:
1、一天中竿影影怎么变?
2、一天中竿影最短的是什么时间?此时杆影方
向朝什么方向?
3、你认为竿影长度和什么有关?
正午,杆影朝着正南或正北
H
H角是太阳高度角,又称太阳高度
想一想:
太阳高度越大,竿影越长还是越短?
竿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竿影长度1
1
竿影长度2
2
太阳高度角越小,
竿影越长。
H
H
杆长
杆长
影长1
影长2
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_______,光线传播路线越______,气温越______.
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气温的变化
长
长
低
太阳越斜,
中午太阳高度比早上和傍晚 (大或小)
大
小
偏西
长
偏东
傍晚
一天中最大
正南
一天中最短
正北
正午
小
偏东
长
偏西
早晨
一天中的变化比较
太阳高度
太阳方向
长短
方向
时间
竹竿影子长短方向的变化
反映出太阳高度方向的变化
一年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是不
同的,竿影变化的规律:
1、哪个季节的竿影最长?
2、哪个季节的竿影最短?
3、一年中哪一天的竿影最短,哪一天竿影最长?
冬季杆影最长
夏季杆影最短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是地球表面 太阳光 入射 角度 (即 太阳高度 )为90度的地点。它是 地心 与 日心 连线和地球 球面 的 交点 。
太阳直射的地方,
接受的太阳光热多;
一般气温高些
太阳 斜射的地方,
接受的太阳光热少;
一般气温低些。
回
正午竿影及太阳高度变化
太阳高度 影子长短 昼夜状况 辐射强度 气温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竿影越长?
问题2:一昼夜(一天)里,地球上每一个地 方白昼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吗?
思考与讨论:
2、地球绕太阳公转
1、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
回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
近圆形的椭圆
思考:太阳位于椭圆的中央吗?
太阳位于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远日点
近日点
(7月初)
(1月初)
速度:远日点最慢、近日点最快
为什么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我们这里是冬季,而公转到远日点,我们这里是夏季?
归根到底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的影响。
大小:23.5 °
1、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66 .5 °
2、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
23.5 °
66 .5 °
地球在绕日公转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
观察四地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赤道
地轴
黄道面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看课本第65页“地球的公转”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公转轨道的形状?
2、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日?以及特点?
3、什么是公历?
4、公历中一平年=?日。一闰年=?日。
每隔几年有一次闰年?为什么要有闰年? ?
2.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为地球公转
周期,长度为365.256日
3.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历书称
为公历
4.在公历中,1平年=365日,每隔四年有一次闰年,1闰年=366日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沿椭圆轨道绕
太阳运转.
地球的公转:
怎样判定闰年的年份?
1.除世纪年外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例如:1996年、2004年
2.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
例如:2000年
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气
春分:3月20日或21日。
夏至:6月21日或22日。
秋分:9月23日或24日。
冬至:12月21日或22日。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为极(昼)
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内为极(夜)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为极(夜)
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内为极(昼)
全球昼夜(等长)
恒星日: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地点的上中天所经历的时间。
太阳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地点的上中天所经历的时间
周期 地球自转的角度 所用时间
太阳日 360°59′ 24小时
恒星日 360° 23小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2.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斜交的夹角是( )
A.23.50 B.66.50
C.900 D.150
3.下列现象是公转造成的是( )
①四季更替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宁波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宁波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21世纪教育网
4.有关地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轴北端在一定时期内始终指向北极星 ②地轴北端永远指向北极星
③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分别称为北极点和南极点
④地轴空间位置随地球运动有明显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
A.春分日和秋分日 B.冬至日和夏至日
C.春分日和冬至日 D.夏至日和春分日
6.关于24节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4节气是以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来划分的,节气的日期在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化
B.24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的发明
C. 依据24节气我国把夏至日作为夏季的起点
D. 24节气是对我国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21世纪教育网
7.下列选项中,一年里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极圈上
8.下列关于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可以看到流星划过星空的壮丽景观
B.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只有航天器的工作声
C.闲暇时宇航员可以听听音乐轻松一下
D.以上都不正确
9. 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在我国北京举行,下列关于2008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年是闰年,共有365天
B.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6天
C. 该年的2月份共有28天
D.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不会发生变化21世纪教育网
10.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的白昼最短的是( )
A.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
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
11.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杭州武林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杆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杆影一样长 B.杭州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杭州的短 D.不一定
12.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五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怪罪,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现象。
①这种天文现象是( )
A.日食现象 B.月食现象
C.流星现象 D.极光现象
②这种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是农历的( )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D.二十二或二十三
③发生这种天文现象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是( )
A.太阳—地球—月球 B.地球—太阳—月球
C.月球—太阳—地球 D.地球—月球—太阳
13.从我国的“冬至”到“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4.“夏满芒夏暑相连”是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一句,其中第二个“夏”指的是( )
A.夏至 B.立夏
C.夏季 D.夏分
15.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的原因是( )
A.月球距离太阳较近 B.月球的质量较小
C.月球本身不发光 D.月球上没有大气和水
16.月球表面比较暗的部分是( )
A.山脉 B.高原
C.比较低洼的平地 D.月面的海洋
17.下列物质中,月球上存在的是( )
A.冰川 B.矿产资源
C.生命物质 D.大气
18.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日期是( )
A.23.50S冬至日 B.23.50S夏至日
C.23.50N冬至日 D.23.50N夏至日
19.神舟五号胜利升空,谱写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假如有一天,你乘上神舟号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所示时,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
A.上弦地 B.满地
C.下弦地 D.新地
20.“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此时天空中的月相不可能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二、填空题
21.将下列地球、月球运动及产生的天文现象与其常用的数据连接起来
A.地球公转周期 ①29.5日
B.地球自转周期 ②365.256日[21世纪教育网
C.朔望月 ③1日
D.月球自转周期 ④27.3日
E.月球公转周期 ⑤366日
F.年 ⑥365日
G.闰年
H.月相变化周期
22.我国古代的计时仪有 和 等。
23.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建这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
24.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 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
边天空。(填方位)
25.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与自转方向。
②地球位于A处时,日期是 前后;地球位于B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③地球位于 处时,北极圈以北到处有极昼现象。
④)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 。
⑤地球公转至 点时,我国的白昼最长。
⑥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可能在 处。
26.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某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图a、b所示)。a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b图
为不同季节杆影的长度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②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的地方正午的杆影朝向
方。因此,他处于 半球。
④据a图,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 ,太阳高度角最 。
⑤据b图,将此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上,要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
27.读“北半球月相变化示意图”,回答
①当出现下弦月月相时,月球运行到 处位置;
②A处月相名称是 ,农历日期为 ;
③我国的农历月是以 为基础。
28.家住杭州的玲玲与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姨妈在同一时刻互致问候。玲玲说道:“姨妈,早上好!”姨妈说道:“玲玲,晚上好!”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9.假如“神舟七号”登月开始了,而你就是一名去月球的宇航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到月球后所看到的现象。如果你还找到了岩石样本,谈谈这对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帮助?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单元检测题
一、1.C 2.B 3.D 4.C 5.A 6.D 7.D 8.D 9.B 10.B 11.C 12.①A ②A ③D 13.D 14.A 15.D 16.C 17.B 18.D 19.D 20.A
二、21.A-② B-③ C-① D-④ E-④ F-⑥ G-⑤ H-① 22.日晷 漏刻 23.南极点 24.西 东 25.①略 ②12月21日 春分 ③C ④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⑤C ⑥B或D 26.①地球自转 ②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在地球上直射点发生改变 ③北 北 ④短 大 ⑤冬至 27.①B ②满月 十五或十六 ③月相 28.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刚好处于黑夜 29.略
日
地
月·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