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21教育网
【教学指导】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21cnjy.com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11课时 :
1.口算除法…………………………………………………………………2课时
2.笔算除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1.口算除法
第1课时 口算除法(1)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教材第11页例1及“做一做”,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小棒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情景导入】
1.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①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②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
2.创设情境。
呈现教材第11页例1中题图。
思考:通过观察画面,你看懂了什么?
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提出什么相关问题?
小组内交流,提出相关问题。
每盒手工纸有多少沓?
你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吗?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1。
(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手工纸?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2)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3)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20×3=60
60÷3=20(张)
方法二:
6÷3=2
60÷3=20(张)
方法三: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4)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①口算写出结果。
②说说口算方法。
2.教学教材第11页例1后的想一想。
(1)出示第二个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 600÷3=200
(3)试一试。
6000÷3 60000÷3
360÷6 640÷8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2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口算除法(1)
口算方法:
用被除数最高位的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1.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通过口算训练,加强了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在训练的设计中缺乏趣味性的练习,有待改进。
第2课时 口算除法(2)
【教学内容】
口算除法(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第13~14页练习三的第3~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
【情景导入】
卡片口算:
4÷2= 8÷4= 10÷5= 16÷8=
40÷2= 80÷4= 100÷5= 160÷8=
400÷2= 800÷4= 1000÷5= 1600÷8=
学生开火车练习,当学生口算到第四组的时候,后面的两个会有难度。
那应该怎样计算呢?
那么我们这节课继续来学习口算除法,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2的情景画面:
(1)学生读题。
(2)找出题中的信息,并说出哪些是已知,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把120看作是12个十,12÷3=4,所以10×4=40(张)。
方法二: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0×3=120,120÷3=40(张)。
方法三:
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120÷3=40(张)。
试一试。
140÷7= 350÷7=
2.教学教材第1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2)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怎样求解呢?
(3)学生根据例1、例2的学习,提出解决方法。
(4)分析、汇报并板书。
方法一:(结合实物)
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所以66÷3=22(张)。
方法二:
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因为60÷3=20(张),6÷3=2(张),20+2=22(张)。
所以66÷3=22(张)。
方法三: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2×3=66,所以66÷3=22(张)。
小结:通过口算,我们知道了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可以将被除数分解成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后分别相除再相加;或者将被除数平均分成除数的份数就可以求解。21教育网
3.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互相汇报、交流。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3~14页练习三的第3~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注意第5题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的第7题。
要求平均每个花坛摆多少盆花,也就是把88平均分成2份或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88÷2或88÷4计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的第8题。
这是一道关于倍数问题的应用题。教学前,教师先借助计数器上下两杆的珠子数说明倍数的关系。6里面有3个2,6就是2的3倍,老虎的重量是鸵鸟的4倍,所以360千克里面就包含有4只鸵鸟的重量。要求鸵鸟的重量,应用360÷4=90(千克),求企鹅的重量与求鸵鸟的重量的方法是一样的,360÷9=40(千克)。21·cn·jy·com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三的第9、10题。
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师:口算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实用,根据所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口算除法(2)
例2:
方法一:
把120看作是12个十,12÷3=4,所以10×4=40(张)。
方法二: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0×3=120,120÷3=40(张)。方法三: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120÷3=40(张)。www.21-cn-jy.com
例3:
方法一:
(结合实物)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所以66÷3=22(张)。方法二: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因为60÷3=20(张),6÷3=2(张),20+2=22(张)。2·1·c·n·j·y
所以66÷3=22(张)。
方法三: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2×3=66,所以66÷3=22(张)。
教师要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楚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21cnjy.com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