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7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联想情景导入
你是否注意观察过家庭中所用的用电器,在用电高峰时,家中的电灯较暗,而在夜间打开灯泡,你会发现灯泡特别明亮?将不同型号的灯泡接人电路,你会发现,灯丝较粗的灯泡比较明亮,而灯丝较细的灯泡则相对暗一些。用久了的灯泡,灯丝被烧断了,再将断了的灯丝搭在一起重新接入电路,灯泡会比原来更亮。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存在密切的关系。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呢?三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怎样研究呢?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甩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欧姆定律可写成I=U/R。
重点知识详解
一、科学探究
1.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按图所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阻R=5欧上的电压改变(成倍增加),并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入下表。
实验次数 电压(伏) 电流(安)
1 l
2 2
3 3
4 4
实验结论l: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即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滑动变阻器R’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改变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改变电阻上的电压。
2.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按上图所示电路,在A、B间更换定值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R两端的电压U=2伏,保持不变,测出电流值,并记入下表。
U=2伏
实验次数 电阻(欧) 电流(安)
1 2
2 4
3 6
4 8
实验结论2: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忸成反比,即电流与电阻的乘积相等。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欧姆定律可写成I=U/R。
三、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1.实验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实验前,开关处于打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P处于阻值最大值位置。
3.检查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是否正确。
4.闭合开关,得到一组电流、电压数据,填入表中。
5.改变滑片P,得到两组电流、电压数据,填入表中。
6.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电流(安) 电压(伏) 电阻(欧)
1 R1=
2 R2=
3 R3=
7.实验结论:平均值=(R1+R2+R3)/3
精典例题解析
[例1] 关于公式I=U/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解析]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还与温度有关,而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U/I只是电阻的一个计算式,而不是电阻大小的决定式。同一段导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但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不变。
[答案] C
[例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 ( )
A.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增大
B.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增大
C.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减小
D.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
[解析] 分析电路中电压的变化,还是考查对公式U=IR的理解。在串联电路中,由于R的变化,引起I的变化,从而引起某个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从图中看:R1和变阻器串联,V1测的是R1两端电压U1,V2测的是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画出便于分析的下图
进一步分析可知,滑片P向右移动,变阻器电阻增大,根据I=U/R,总电压不变,总电阻变大,电流I减小,致使U1的变化:U1=IR1,其中R1不变,I减小,U1减小。U2的变化:U2=U-U1,U不变,U1减小,U2增大。
提示:如果用公式U2=IR2分析矾的变化不易得到结论,因为I减小,R2增大,两者的乘积如何变化是个未知数。所以采用先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再分析变化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的方法更好。
[答案] B
[例3]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是20Ω,当滑动片P从口向b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_________V,电流表最小示数是__________A。
[解析] 当电路中的电阻变化时,可将变化电路转化为不变电路进行求解。
已知:U=6V,R1=10Ω,R2=20Ω
求:电压表最大示数U1,电流表最小示数I
解:当滑片P在口端时,示数为电源电压、示数最大:U1=U=6V当滑片P在b端时,R 1、R 2串联,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
I=U/(R1+R2)=6V/(10Ω+20Ω)=0.2A
[答案] 6V 0.2A
[例4] 在做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间关系的实验时,有如下数据:
表1 用电阻R1=5Ω实验时的记录
电压(V) 2 4 6
电流(A) 0.4 0.8 1.2
表2 用电阻R2=lOΩ实验时的记录
电压(V) 2 4 6
电流(A) 0.2 0.4 0.6
试回答,由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解析] 从表1(或表2)的实验数据中可见,电阻保持5Ω不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从2V增大到4V、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相应地从0.4A增大到0.8A、1.2A,由此可以看出,电阻保持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电流就增大几倍。比较表1和表2中第1组实验数据可见,两次电压保持2V不变,导体的电阻从5Ω增大为10Ω,通过导体的电流相应地从0.4A减小为0.2A;即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的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电流就减小几倍。
[答案] 当导体的电阻保持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践创新应用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从b端滑到口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
B.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不变
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以及灯L的亮度变化情况应是 (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L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小,灯L变暗
C.电流表示数变大,灯L变亮
D.电流表示数变小,灯L变亮
3.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b的电阻
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l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
D.将a、b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A
4.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后,小灯泡发光较暗。过了一会儿,小灯泡亮度明显变亮,而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电阻R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阻R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阻R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阻R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大
5.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各为 ( )
A.变小、变小 B.变大、变大 C.变小、变大 D.变大、变小
6.如图是李华连接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实验的电路图,闭合开关S,电流表、电压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电流表和电压表数均为零
B.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迅速发生最大偏转,电表损坏
C.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2.8伏
D.电流表示数为0.4安,电压表示数为2.8伏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都不亮,电流表的指针几乎指在“0”刻度线不动,电压表指针则有明显偏转,该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 )
A.电流表坏了 B.灯泡L1的灯丝断了
C.两个灯泡都断路 D.灯泡L2的灯丝断了
8.如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即电流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面的高度,它的工作过程是( )
A.油面升高,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较小
B.油面升高,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较大
C.油面降低,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较小
D.油面降低,R变小,油量表指针偏转较大
9.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开关闭合后,把P向左移动,则 ( )
A.两表示数都变大 B.两表示数都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闭合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b滑动时 (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11.如下图所示,M、N是两接线柱,当M接C、N接B时,闭合开关S后,为了使小灯泡变亮,滑片P应向______移动;如果要使电流表示数减小,当M接A、N应接______或_____同时滑片应向________移动。
12.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l0V,开关S闭合后,用电压表测得a、c之间的电压为5V,测得b、d之间的电压为7V,若已知电阻R1=6Ω,则三个电阻中阻值最大的那个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Q。
13.某电阻两端接1.5伏电压时,它的电阻是5欧。若将这个电阻两端改接2伏电压,它的电阻是_________欧。
1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P滑到n点和b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分别为Ra和Rb,且7Rz=Rb。当滑片P从a点滑到b点时,电压表示数由2伏增大到7伏,那么,滑片P在a点和b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
15.在相距20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的两条输电线,已知输电线每米长的电阻为0.01欧。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电源接成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当电压表的示数为l.5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0毫安,则可确定出短路位置离甲地_________千米。
16.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
(1)在下图的电源和滑动变阻器之间添上一根导线,使之成为正确的测量电路;
(2)下图中甲表应是___________表,乙表应是__________表;
(3)下图中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A.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V,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Ω。
17.科学课中,老师曾讲过“水果电池”,激发了某同学对苹果导电性的探究:
(1)你认为苹果的导电性能可能与苹果的哪些因素有关?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该同学用伏安法,在一定电压下研究苹果的形状、甜度和通过的电流的实验数据:
苹果1一般甜 苹果2较甜 苹果3很甜
完 整 100( A) 200( A) 300( A)
削了皮 100( A) 200( A) 300( A)
切掉一部分 100( A) 200( A) 300( A)
根据上述表格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写出两条填在横线上。
结论一: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电压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C 7.D 8.C 9.A l0.A
11.右 D C 右
12.10
13.5
14.2:1
15.2.5
16.(1)略 (2)电流 电压 (3)0.48 2.4 5
17.(1)略(2)结论一:苹果的导电性与形状无关 结论二:苹果越甜,导电性能越好
课后练习答案
1.3.4欧
2.10欧 10伏 1.2安
3.(1)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且比值是4欧 (2)略
4.电流25~29毫安是生死边界,又因为人体电阻值一般为1000~2000欧,因此,安全电压U=IR=25毫安×1000欧=25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