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溶解度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0-12-22 09: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溶解度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溶解度》是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建立在理解溶液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能进行区别
2、能运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能说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方法与能力】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解过程进行科学探究
2、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体验科学探究中实验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与社会】
利用某些物质在溶解得过程中会放出或吸入大量的热的性质,制作简易加热或冷却装置,为野外工作者的饮食提供方便。重难点及关键一、重点
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二、难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2、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应用
三、关键点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引出溶解度的概念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分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课题
(二)步入重点
(三)突破重点
(四)得出结论
(五)巩固应用六、板书设计溶解度
一、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三、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四、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实验: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
提问:1、食盐从能溶到不能继续溶解,溶液呈现了几种状态?什么样的状态?
2、如果要比较多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仅用“大”或“小”能否分得清?
返回提问:
1、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吗?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实验探究返回提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
分组进行实验返回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返回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很浓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任何其他物 质的溶液
2、为何汗水带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凉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为什么?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说明:25℃时将1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中,故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