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每年的阳春三月,“两会”都将在北京降重举行。你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
协高会议召开的地点吗?( )
A. 北平 B. 南京 C. 上海 D. 重庆
2.下图反映了近现代我国外交事业的曲折历程。图中的“独立自主”是指
A. 中美建交 B. 香港回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中日建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以下能体现“新”的含义的有
①国际地位
②国家性质
③人民地位
④社会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4.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对手工业的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夫农,天下之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
①土地改革 ②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某班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初步拟定研讨会的副标题为“1840~1949”如果要你选择一个主标题,下列标题你不能选的是
A. 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 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其国际意义不包括(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C.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9.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O
4
0
7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10.2015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她已经成立( )
A. 56周年 B. 61周年 C. 66周年 D. 71周年
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发布,表明我国再次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六十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 )
A. 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2.同们为开展研究性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习主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下列地区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的是( )
A. 天津 B. 西藏 C. 新疆 D. 湖南
14.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5.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中共诞生
16.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 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17.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1949年4月 B. 1949年10月1日
C. 1950年10月1日 D. 1953年7月
1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 全国解放
B. 镇压反革命
C. 土地改革运动
D. 抗美援朝
19.19.下列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⑤确定国徽
⑥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20.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从新解放区开始
B. 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C.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三件大事?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材料一充分说明了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材料中的这部宪法为什么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每年的阳春三月,“两会”都将在北京降重举行。你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
协高会议召开的地点吗?( )
A. 北平 B. 南京 C. 上海 D. 重庆
【答案】A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2.下图反映了近现代我国外交事业的曲折历程。图中的“独立自主”是指
A. 中美建交 B. 香港回归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中日建交
【答案】C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以下能体现“新”的含义的有
①国际地位
②国家性质
③人民地位
④社会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所以①②③④都能体现“新”的含义。故选C。
4.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对手工业的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答案】A
5.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知识可知,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土地归农民所有,属于土地所有制,因此③项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ACD三项。B选项正确。
6.“夫农,天下之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
①土地改革 ②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①项土地改革、②项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到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①②④项符合题意;③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④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某班召开一次主题研讨会,初步拟定研讨会的副标题为“1840~1949”如果要你选择一个主标题,下列标题你不能选的是
A. 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 从鸦片战争到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答案】C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的伟大事件之一。其国际意义不包括(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C.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是”国际意义的选项。依据所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其中包括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属于国内意义,因此,A项“不是”国际意义,故选A。
9.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O
4
0
7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答案】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富农、地主的户数都是‘0’”结合表格中的时间“1953年”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10.2015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她已经成立( )
A. 56周年 B. 61周年 C. 66周年 D. 71周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可知,2015年10月1日,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她已经成立(2015-1949=66)66周年,故选C。
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发布,表明我国再次将改善农村民生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六十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为解决新解放区广大农民的生计问题( )
A. 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B.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解析】2009年12月31日的“六十多年前”是指1949年12月31日,或1950年。依据所知识可知,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标志着新中国在新解放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故A符合题意;B项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年;C项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D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第一步要判断出大体时间是1950年,然后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解放区”,依此时间、地点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12.同们为开展研究性习搜集了以下两张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习主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13.下列地区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的是( )
A. 天津 B. 西藏 C. 新疆 D. 湖南
【答案】B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因此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的是西藏,故选B。
14.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新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C. 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答案】D
【解析】A项对联中的“食堂”“公社”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现象;B项对联中的“改革开放”出现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一片红”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万里山河归农民,五亿群众请新生,“新生”是指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故D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5.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你认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是在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新中国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中共诞生
【答案】B
16.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 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答案】C
【解析】依据所知识可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故选C。
17.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1949年4月 B. 1949年10月1日
C. 1950年10月1日 D. 1953年7月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标志着中国人民 “命运自己主宰”开始,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1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 全国解放
B. 镇压反革命
C. 土地改革运动
D. 抗美援朝
【答案】C
19.19.下列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⑤确定国徽
⑥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①正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正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③正确;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④正确;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⑥正确,B符合题意;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出设计国徽,邀请了专家,到1950年确定了国徽图案。⑤不正确。故AC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0.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改革从新解放区开始
B. 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C. 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答案】B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兴建的?该碑坐落在哪里???
(5)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三件大事?
【答案】(1)解放战争以来
(2)五四运动以来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北京天安门广场
(5)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2)依据(1)的分析可知,“三十年以来”指的是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依据(1)的分析可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一般指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年”指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始的标志,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为纪念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新中国建立前夕,党和人民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它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材料一充分说明了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材料中的这部宪法为什么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3)从这部宪法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经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部宪法还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从这部宪法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经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这部宪法还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它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人大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