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辆汽车生产于下列哪一时期
A. “大跃进”时期
B. “人民公社”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土地改革时期
2.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的是下列哪一产业
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手工业
3.“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以下内容,哪一项违背了这个真理
A.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 香港、澳门回归中国。
4.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新兴电子工业发展起来
C. 大庆油田建成
D. 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无偿没收
C. 实行股份制
D. 廉价收购
6.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阅兵式。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回避:游行队伍中没有一支中国生产的枪,没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更不用说飞机了。l956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国产汽车。接着,沈阳也生产出了我国首架喷气式飞机。这表明
A. 我国开始跨入先进工业国行列
B. 我国的工业化速度很快
C. 我国国防事业进入现代化
D.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国防落后的面貌
7.北京同仁堂是创建于康熙八年的著名中药老字号,195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同仁堂是用哪种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 公私合营
B. 参加合作社
C. 参加人民公社
D. 走集体化道路
8.“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 1949年-1956年
B. 1953年-1957年
C. 1956年-1978年
D. 1978年-1982年
9.《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中这样一段文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的权利。”该政策指的是
A. 废除农奴制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0.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A. 五十年代
B. 六十年代
C. 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
13.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土地改革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华全国总工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5.建国初,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统一财经,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16.解放初土地改革对富农的政策为( )
A. 依靠 B. 团结 C. 中立 D. 消灭
17.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 帝国主义的掠夺 B. 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
C. 朝鲜战争的破坏 D. 长期的战乱
18.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英勇无畏抗击侵略④爱国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 )
A. 直接没收 B. 公私合营 C. 走合作化道路 D. 走私有化道路
20.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以下哪项符合题意( )
A.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土地改革完成,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新生政权
二、综合题
21.如图,阅读下列图片资料解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三次变革:
(1)图片一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到哪一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图片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图片三反映20世纪50年代农村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22.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加紧了对国民经济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两项)
(2)材料二反映的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内容?事件中除对农业实行改造之外,还对哪些行业实行改造?
(4)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辆汽车生产于下列哪一时期
A. “大跃进”时期
B. “人民公社”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土地改革时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我国第一辆汽车生产于“一五”计划时期;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的是下列哪一产业
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手工业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以下内容,哪一项违背了这个真理
A.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D. 香港、澳门回归中国。
【答案】B
4.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 一五计划的完成
B. 新兴电子工业发展起来
C. 大庆油田建成
D. 原子能工业从无到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可知,1964年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无偿没收
C. 实行股份制
D. 廉价收购
【答案】A
6.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阅兵式。有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回避:游行队伍中没有一支中国生产的枪,没有一辆中国生产的汽车、更不用说飞机了。l956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国产汽车。接着,沈阳也生产出了我国首架喷气式飞机。这表明
A. 我国开始跨入先进工业国行列
B. 我国的工业化速度很快
C. 我国国防事业进入现代化
D.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国防落后的面貌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建立了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场、武汉长江大桥等。这表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国防落后的面貌。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7.北京同仁堂是创建于康熙八年的著名中药老字号,195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同仁堂是用哪种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 公私合营
B. 参加合作社
C. 参加人民公社
D. 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从1953年---1956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通过和平赎买,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 1949年-1956年
B. 1953年-1957年
C. 1956年-1978年
D. 1978年-1982年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到1957年完成。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中这样一段文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的权利。”该政策指的是
A. 废除农奴制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答案】C
10.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信息,结合所知识可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1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A. 五十年代
B. 六十年代
C. 七十年代
D. 八十年代
【答案】A
【解析】根据“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建设。1953年至1957年,为发展我国工业,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等一大批工程建设,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A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13.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土地改革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A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华全国总工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5.建国初,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
①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②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③统一财经,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④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建国初,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重要措施有: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②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③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④合理调整工商业,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⑤大量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与史实不符,因为是实行精兵简政措施,节减国家机构所需经费,没有大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6.解放初土地改革对富农的政策为( )
A. 依靠 B. 团结 C. 中立 D. 消灭
【答案】C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解放初土地改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保留了富农经济,减少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为经济恢复建设提供稳定的保障。对富农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往是打击或限制,这次采取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7.新中国成立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A. 帝国主义的掠夺 B. 国民党反动派的搜刮
C. 朝鲜战争的破坏 D. 长期的战乱
【答案】C
18.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英勇无畏抗击侵略④爱国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由此判断他们都是出现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塑造出来的楷模;结合所知识分析,他们身上的精神更多的是体现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爱国主义精神,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③英勇无畏抗击侵略,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19.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 )
A. 直接没收 B. 公私合营 C. 走合作化道路 D. 走私有化道路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分析,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以下哪项符合题意( )
A. 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土地改革完成,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巩固新生政权
【答案】A
二、综合题
21.如图,阅读下列图片资料解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的三次变革:
(1)图片一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到哪一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图片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图片三反映20世纪50年代农村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
【答案】(1)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人民公社化运动
(2)根据材料图片二结合所知识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图片二反映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3)根据材料图片三结合所知识可知,1958年党中央又在农民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22.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加紧了对国民经济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见下图。
《土地改革法》受到农民的欢迎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两项)
(2)材料二反映的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内容?事件中除对农业实行改造之外,还对哪些行业实行改造?
(4)材料三所反映事件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一五计划
(2)1950年
(3)三大改造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4)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知识可知,反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等。
点睛:抓住题眼“三大改造的完成的重大意义”,是解题的切入点;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