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0 09: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月考一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
一、单项选择(共20题,每题2分)
1、商鞅正式变法前夕,发布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的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 当时的黄金指的是黄铜)。可见商鞅( )
A.十分重视金钱在变法中的作用 B.认识到官民对变法执行力的重要性
C.希望变法获得各个阶层的支持 D.极力树立自己在秦国官民中的威信
2、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3、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是也。’”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4、下列表述最能够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5、《汉书·食货志》记载:“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反映出( )
A、商鞅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B、土地私有制加速了贫富分化 C、汉朝政府积极推行商鞅之法 D、阶级分化的根源是土地兼并
6、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以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
A. 增加赋税收入 B.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C. 严格控制人民 D. 打击贵族势力
7、历史发展往往是辨证地统一在一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既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是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时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五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8、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以避免他们沦为奴隶的可能性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10、某人在演讲时引用了商鞅的军功爵制、隋唐科举制、梭伦的财产等级制来阐述其观点。他演讲的题目可能是
A.民主改革的历程 B.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C.选贤任能促改革 D.改革要致力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1、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
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
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12、上题材料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 )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D.商鞅的地位超过了秦王
13、雅典梭伦改革、秦朝的郡县制度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 D.都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14、7.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要达到该目的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的收入 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有大量的土地 D.有高超的手工技术
15、《剑桥古代史》对古代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对雅典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古希腊产生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②直接促成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④形成了积极参政的公民素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
A、使用铁器、牛耕 B、鲁国实行初税亩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废井田开阡陌
17、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传记集》中指出,“……全希腊人的公款,竟被从提洛岛弄了出来,为雅典一邦据为己有了……希腊真是受了奇耻大辱,她显然正遭到暴君的独裁统治。她眼见自己迫不得已献出的军费,竟被用来把我们的城市粉饰得金碧辉煌,活像一个摆阔气的女人似的,浑身载满贵重的宝石、雕像和价值累万的庙宇。” 这说明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A、民主只限于公民范围内 B、公职人员侵吞公款盛行 C、存在独裁统治 D、对内实行民主,对外谋求霸权
18、在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雅典的历次改革中,民主制度的发展规律是(  )
A、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B、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
C、民主权利不断下移 D、从古代民主到现代民主
19、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
A.废除井田制 ,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建立县制, 实行中央集权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小农经济
D.实行军功爵制, 废除世卿世禄制
20、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月考一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答题卡
一、 单项选择(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三大题,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克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扒掉了众多的界权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材料二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4分)
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5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8分)
22、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国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南门徙木 图二舌战权贵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教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1)材料一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6分)
(2)材料二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响?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8分)
18、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试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10分)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月考一试卷
高二历史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D
B
A
B
C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C
D
B
B
D
C
A
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措施:梭伦颁布 “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2)没有。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来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就越多,政权并未真正转移到雅典公民手中。
(3)梭伦:折中、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讲求诚信,取信于民,政令必行,雷厉风行。
22、(1)原因: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这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南门徙木”的故事反映了商鞅果敢守信,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改革前商鞅与保守派官僚的论战也为改革统一了思想,并坚定了统治者变法的决心。
(2)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论,忽略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论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3)因为秦国地广人稀,希望能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1)政府主导;循序渐进;重视提高脑力劳动者报酬;工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注重按劳分配;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关注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2)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调动职工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是否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用人、策略等是否得当;改革者个人的素质;新旧势力的对比;改革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等(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