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明清时期(甲卷)-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单元测试卷(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3 明清时期(甲卷)-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单元测试卷(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19 22:55:11

文档简介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他出身将门,武艺高强,17岁继承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务。他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他”是
A. 郑和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林则徐
2.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文巨匠,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戏剧家通过作品批判封建礼教。这两位分别是
A. 莎士比亚关汉卿
B. 索福克勒斯关汉卿
C. 莎士比亚汤显祖
D. 索福克勒斯汤显祖
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正确的是
①秦汉
②宋元
③隋唐
④清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社会文明的进步
B. 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C. 封建制度的完善
D. 生活习惯的变化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成为世界医药重要文献
B
秦朝修筑的长城
是富有浓厚西方建筑艺术的建筑
C
司马迁的《史记》
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清朝前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管理机构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A. A
B. B
C. C
D. D
6.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成再来,必令原船返掉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B.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C. 断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禁止国人赴海贸易
7.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册封班禅
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8.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奖,这是中医在世界取得的荣誉。下列属于中医贡献给世界的一部医药重要文献是
A. B. C. D.
9.下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10.英国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论述的史实是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来华 D. 土尔扈特回归
11.《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朝议裁决 B. 政务繁忙 C. 世袭传承 D. 集权独断
1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 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 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 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 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1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14.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均田免赋” 的口号
B. 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 攻入北京,推翻元王朝
D.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15.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下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
A. 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6.明朝时农业发展迅速,这时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花生 ④向日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46集电视剧《朱元璋》讲述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创大明帝国的传奇经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 )
A. 大都 B. 应天府 C. 开封府 D. 长安
18.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A. 《史记》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19.下图所示对五世达赖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
B. 康熙
C. 雍正
D. 乾隆
20.“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的
A. 郑成功
B. 施琅
C. 康熙帝
D. 林则徐
二、非选择题
21.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
材料二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2)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材料三 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3)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22.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2)上图是清朝什么机构?它的成立有何影响?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他出身将门,武艺高强,17岁继承父职,后又考中武举,负责山东的防倭事务。他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他”是
A. 郑和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林则徐
【答案】C
2.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文巨匠,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戏剧家通过作品批判封建礼教。这两位分别是
A. 莎士比亚关汉卿
B. 索福克勒斯关汉卿
C. 莎士比亚汤显祖
D. 索福克勒斯汤显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一位文巨匠,大戏剧家是莎士比亚;而同时期的中国也有一位著名的戏剧家是汤显祖;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的更替,正确的是
①秦汉
②宋元
③隋唐
④清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4.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 社会文明的进步
B. 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C. 封建制度的完善
D. 生活习惯的变化
【答案】B
【解析】题干图1“(汉)坐而论道”说明汉朝时期君臣“论道”可以平起平坐;图2“(宋)站议时政”说明宋朝时期大臣站立和坐龙椅的皇帝议政;图3“(清)跪受笔录” 说明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到达顶峰。由此可知,图1到图3变化反映的实质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直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我国封建君主集权一步步到达了顶峰,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是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衰弱。
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成为世界医药重要文献
B
秦朝修筑的长城
是富有浓厚西方建筑艺术的建筑
C
司马迁的《史记》
是目前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清朝前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许多管理机构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统治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6.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成再来,必令原船返掉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B.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C. 断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禁止国人赴海贸易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外国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准入浙江海口”可知,清政府只开放广东供外国商船的收泊贸易,限制了外国商人的来华贸易。B项符合题意;由题干“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可见材料中没有“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涉及禁止国人赴海贸易”,AD两项不合题意;由题干“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可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并未断绝,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7.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册封班禅
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属于武力平叛,而其余三项ABD属于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所以选C。.
8.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奖,这是中医在世界取得的荣誉。下列属于中医贡献给世界的一部医药重要文献是
A. B. C. D.
【答案】B
9.下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词“四书五经”,结合课本所,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制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0.英国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论述的史实是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遣唐使来华 D. 土尔扈特回归
【答案】D
点睛:“这一论述”是解题的关键。首先理解英国者威尔斯说的意思:7-9世纪西方人的心灵即思想被神控制的封建时期,“中国人思想开放,兼收并蓄外国的文化”,是论述的观点。7-9世纪中国正处于唐朝,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区分下面四个选项哪个不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与外国史实,确定答案。
11.《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朝议裁决 B. 政务繁忙 C. 世袭传承 D. 集权独断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其意是全国的军政事务,无论大小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即体现“集权独裁”特征。结合课本所,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D项符合题意;秦始皇时期,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且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朝议,A项不合题意;由“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可知秦始皇政务繁忙,但这不是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B项不合题意;世袭传承确实是皇帝制度的一个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符合题意,故选择D。
1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生旦净末丑影响全世界。下面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 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 地方戏曲日益繁盛
C. 文化专制导致了戏曲的繁荣 D. 徽班艺人的长期努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清朝戏曲已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地方戏曲日益繁盛;而京剧是乾隆年间安徽三庆班进京为皇帝祝寿,后融合了其它艺术,发展成了京剧剧种。而选项C表述错误,文化专制只能抑制戏剧的繁荣,因此关于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选项C,故选C。
1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泛指人口)日繁,人物殷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B.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C.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D.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答案】C
14.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提出“均田免赋” 的口号
B. 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 攻入北京,推翻元王朝
D.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闯王”,判断是李自成,结合所知识可知,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提出“均田免赋” 的口号,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而选项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是努尔哈赤,不是李自成;因此关于李自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选项D,故选D。
15.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下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
A. 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 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C. 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6.明朝时农业发展迅速,这时从南美洲引进的农作物有(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花生 ④向日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17.46集电视剧《朱元璋》讲述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创大明帝国的传奇经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 )
A. 大都 B. 应天府 C. 开封府 D. 长安
【答案】B
【解析】结合所知识可知,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府;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A. 《史记》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信息,结合所知识可知,《天工开物》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技术著作,A项是史著作;B项是地理名著;D项是医药著作;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内容,这句话描述的是手工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判断出自《天工开物》,因为这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19.下图所示对五世达赖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
B. 康熙
C. 雍正
D. 乾隆
【答案】A
20.“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的
A. 郑成功
B. 施琅
C. 康熙帝
D. 林则徐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驱逐荷虏,一代英雄”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驱逐荷虏,一代英雄”是解题的关键,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二、非选择题
21.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主张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请简要评价郑和。
材料二 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
(2)写出这位将领的主要功绩。
材料三 2017年2月27日,“延平王神驾赴台巡境”活动在位于“郑成功祖地”的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的郑成功庙前举行,此次是大陆郑成功神驾首次到台湾巡游会香。石井郑成功祖庙主委郑永芳介绍说,“郑成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英雄,是台湾民族尊崇的‘开台圣王’。”郑成功驱逐荷夷、开发宝岛、教化惠民的丰功伟绩,爱国御辱、忠贞爱民、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成功精神,一直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传承和纪念。
(3)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逐荷夷”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评价: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民族英雄。
(3)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3)结合所知识分析,人们高度赞扬郑成功的原因,在于郑成功率领舰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郑成功“驱逐荷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22.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说出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材料二
(2)上图是清朝什么机构?它的成立有何影响?
材料三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
(3)材料三中的进士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谈谈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
【答案】(1)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名称:军机处;设立皇帝:雍正;军机大臣职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影响: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清朝推行文字狱,进士的诗中含有讽刺大清王朝的意思;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术的发展与进步。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知识可知,因为清朝推行文字狱,进士的诗中含有讽刺大清王朝的意思;文化专制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思想术的发展与进步。
点睛:抓住题眼“文化专制带来的影响”,是解题的切入点;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文化专制,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术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