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同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4-19 22:32: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2·1·c·n·j·y
1.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21*cnjy*com
2.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学会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今天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这组实验。21cnjy.com
[演示]小灯泡和电池、开关组成串联电路。
演示一:一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演示二:两节干电池和2.5 V小灯泡串联发光。
同学们仔细观察二次演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师]通过观察实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告诉大家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时亮,说明灯(电阻)不变,电压大时,电流也大。
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师]什么叫电阻?
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
设疑: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
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一)科学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见,相同的灯泡,发光亮度不同,说明通过它的电流不同。那么,你们认为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www.21-cn-jy.com
【猜想】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电流与电压、电阻都有关系。提高电路中的电压,可以增大电路中电流。保持电压不变,增加电流中的电阻,可以减少电路中的电流。大家猜想一下,三个物理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呢?21·世纪*教育网
【设计实验】
1.我们要想得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想办法测出某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大小,再通过大量的数据,归纳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以便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他们的电流,以方便我们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请把电路图画在空白纸上。2-1-c-n-j-y
2.学生设计(请同学到黑板上设计,如右图所示,并分析自己所设计的电路,其他同学在白纸上设计,过程从略)【出处:21教育名师】
3.老师小结学生实验:我们设计的实验可以用定值电阻,则可以通过铭牌读出电阻的阻值。测量电阻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电流用电流表;加上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就完成了那位同学设计的电路,你们赞成这个设计吗?你觉得这个设计,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4.学生回答:不能测量多组数据;
5.老师小结:通常一组数据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要想通过实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如果我要得到多组实验数据,这个设计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你们想想,如果我要得到多组实验数据,我们应该怎样改进这个实验?【版权所有:21教育】
6.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完成实验设计
(1)实验电路
(2)设计实验表格:
保持电阻R=( )Ω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序号
电压U/V
电流I/A
1
2
3
保持电阻U=( )V不变时,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序号
电阻R/Ω
电流I/A
1
5 Ω
2
10Ω
3
15 Ω
(3)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思想及所画电路图,选择如下器材:
电池组、定值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步骤二:保持定值电阻不变,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三次电压值,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第一、二、三次测量数据表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步骤三: 利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不变,分别将5 Ω、10 Ω、15 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读出对应电流表的读数,将数据依次填入四、五、六次数据表中;
【分析与结论】
1.我们看一下试验的数据,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从略)
(1)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电流的大小大约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通过分析数据,得到欧姆定律,并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欧姆定律
1、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I=U/R
提问:如何理解定律中“一段”和“这段”?
学生参与:欧姆定律中“一段”和 “这段”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必须符合“同一性”和“同时性”,即对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才有以上规律。
提问:欧姆定律是怎么发现的?你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参与:欧姆定律是欧姆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的。我们要学习他对科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执著的探究精神。21·cn·jy·com
介绍欧姆其人,使学生学习欧姆的刻苦钻研科学的精神
提问:利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还可以得到两个变形式是U=IR和R=U/I,如何理解和应用它们?21*cnjy*com
学生参与:欧姆定律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I=U/R反映了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的比例关系。U=IR的意义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和电阻成正比”。R=U/I的意义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反映了这段导体的电阻大小,但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U、I均无关。”不能理解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因此,在一段电路中,只要知道了I、U、R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第三个量。
总结:还必须强调的就是I、U、R三个量必须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不能张冠李戴。应用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统一为国际单位后方可进行。
3.欧姆定律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本对课本上例题进行分析,掌握解题过程。
例1:一个电阻器,它两端的电压为5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6A。它的电阻是多大?
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学生点评。
三、【定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
1.通过某导体的电流是2A,此时它两端的电压是4V,当电压增大到12V时,导体中的电流是_6V。
2.某同学在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关系时,实验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按实验得到的结论,把没有填上的数据填在表内空格处. www-2-1-cnjy-com
电压(V)
4
6?
8
?10
电流(A)
0.5
0.75
?1
1.25
3.加在某家用电器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I,当该家用电器两端电压增大2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 (A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2I  B.3I  C.1.5I  D.4I???.
4.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 V ,导体中的电流为1A,它的电阻为 4 ?,如果将它两端的电压减小到2V 时,导体中的电流变为0.5A。【来源:21cnj*y.co*m】
5.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_。
导体两端的电压(V)
导体的电阻(?)
导体中的电流(A)
4
2
2
4
4
1
4
8
0.5
四、【思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
本节课采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对于初中物理来说,欧姆定律是电学中重要的定律,欧姆定律贯穿于电学各类计算,因此欧姆定律是电学内容的核心、重点。对初中学生在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串、并联电路计算时,以往教学反馈学生学习困难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教育网
??(1)使用已知量时,常常张冠李戴,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2)习惯于套用公式直接得到答案,不能直达题目答案便不知所措。?
??(3)解题时思路混乱,看不清题目已知条件,不能发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内在联系,无从下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真正做到主导和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的自信心,有效而适时调整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