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0 08: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学们,当遇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经常会放烟花来庆祝。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你知道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中外交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3课找出答案。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泥)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泥活字印刷术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雕刻版宝钞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很盛行,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雕刻印刷术作品
中国最早最大最精之雕版墨印填色珍品。辽代版画《炽盛光佛降九曜星官房宿相》,是目前世界上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木刻版印着色立幅中时代最早、幅面最大、刻印最精的作品。 精美细腻的经头画
《妙法莲华经卷》 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另外,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就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想一想:雕版印刷术有怎样的不足?后来是怎样解决的?刻版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2)活字印刷术毕昇,北宋人,我国古代伟大发明家。宋庆历年间,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活字印刷制版步骤
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排字
固版印刷
拆版北宋泥活字版胶泥
刻字烧制
字模活字印刷术的改进与发展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元朝:王祯对木活字做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铜活字印刷沈括《梦溪笔谈》沈括,北宋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想一想: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进步之处?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省时省力省钱,并且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传播过程: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及传播过程对世界的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印刷术的传播路线图  活字印刷术在宋朝时传到日本、朝鲜,元朝时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400多年后,欧洲才有活字印刷。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在指南针应用之前,我们怎样识别方向?北斗星太阳大树指南针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此磁勺即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静止后,匙柄自然指向南方。铜制方形地盘: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水浮法悬挂型指南针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高精度罗盘指南针课外话:
罗盘不光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也是风水师的工具,可以说是风水师的饭碗。 朱彧[yù] 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指南针应用与航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航海的能力,人们能在茫茫大海上自航行,许多新航线被开辟,航程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相关史实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思考:请根据说一说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
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又把指南针传入了欧洲。影响: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现代指南针现代军用指南针发明了火药大规模应用于军事领域发明了突火枪发明了火铳发明了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发明竹管火枪元代火铳火药 木炭硫磺硝石火药成分宋代的抛石机和突火枪宋元时的火蒺藜(地雷的雏形)火箭火药的外传及影响 火药和火器传入的影响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有问有答
火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是不是又离不开传播了指南针的阿拉伯人?
答: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还是我们! 如果没有火药,采矿业无法发展,现代建筑如河道、运河、铁路、公路将难以施工;很多科技的发展也受到窒息,人类的生活势必改写。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欧洲人还得流淌更多的鲜血才能攻破中世纪的封建城堡。火药和火器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 美国学者 德克 · 海德 火药发明的作用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火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建设的便利, 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
火药武器改变了作战方式,尤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火药武器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火药与战争 火药,尤其是火药武器的发明和推广,结束了冷兵器的时代,使战争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大大增强。当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传到欧洲,更是加速了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伟大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新工具》第1卷第13章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 说一说:
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1)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
(2)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3)火药和火器的使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
(4)指南针传到欧洲,帮助航海家们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总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三、发达的中外交通①由于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或背景)陆路交通①背景: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②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目的),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③元代陆路交通的路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作用)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鸡

驿政治上,元代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有利于巩固统治;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元代商业贸易的繁荣,增进了中外经济交流;文化上,遍布全国的驿站,使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往来日益频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元朝急递铺令牌先进的急递铺课后思考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特快专递宋元时期的陆上交通的特点:
(1)丝绸之路依依然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发展到元朝逐渐形成完善的驿站制度;
(3)元代的陆路向西可通往波斯、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范围更广。海路交通①背景: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②宋代: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③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综述: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的特点:
(1)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指南针普遍使用于航海,航海家们还初步掌握了潮汛、风信、气象等规律;
(2)宋朝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最远可达东非沿岸;
(3)元代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外传: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影响: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传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探究思考:宋元时期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的原因?(1)起点高,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2)宋元时期,民族交融以及对外交往频繁,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条件。
(3)宋元时期,经济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4)广大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发挥。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据这部游记的记载,他深受忽必烈的信任,曾代表朝廷巡视江南各地,还在扬州做官。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