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0 08:3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知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教师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编写、表演小历史剧;引导学生课后撰写题为《我看三大改造》的小论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尾曲。设问: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
2、设疑: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那么什么使得毛泽东这么高兴呢?
方案一:教师组织学生欣赏歌曲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方案二:教师直接设疑激趣,由此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做学案自主探究部分,并且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阅读教材,作读书标记,并且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2、教师巡视指导,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自主探究中所遇到的疑难。
























一、大刀阔斧搞合作——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问题1】听故事,明寓意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一把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
设问: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问题2】读材料,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第23页,分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 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过渡】
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问题3】读教材,理过程
结合课本第24页第一段,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过渡】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被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这场运动被称为“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4】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呢?
【问题5】
手工业的改造又有哪些成效呢?
【问题6】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实质是什么?
【过渡】
三大改造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那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
二、公私合营开创举——公私合营
【问题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问题2】“公私合营”中的“公”和“私”分别指的是什么?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问题3】 结合教材第25页内容及相关图片说一说:公私合营的成效。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否达到了消灭剥削制度和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问题4】
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过渡】
国家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原来的一家一户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道路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不再靠剥削度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不足和意义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三
三、瑕不掩玉上大道——三大改造的不足和意义
【问题1】
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不足呢?
【问题2】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结束语: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玉,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上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同学。
师:讲故事
生:听故事,思考、展示故事寓意
师:出示材料,
生:阅读材料和教材第23页,分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并展示。
师:点评学生的展示,总结原因: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但分散经营使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③农民也有自助合作的要求。
师:阅读教材第24页第一段学生观察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了解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加深认识。
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展示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师:梳理过程: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掀起高潮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问题4、5、6。
师总结: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成效: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质:个体经营 集体化道路
私有制 公有制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4页最后两段及小字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
生:阅读教材,了解公私合营背景及方式。
师总结:
背景: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②农业合作化的影响。 方式:公私合营
公:国家;私:资本家
方式: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成效: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变化: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个体农民
?集体
手工业
个体
手工业者
?集体
资本主义
工商业
私人资本家
?国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师:出示问题
生:结合教材,思考回答
师梳理: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时间:1956年底;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师:口述结束语,教育学生




课外调查:(任选其一)
(1)调查一下家乡农村农业合作化的情况,在班里交流。(提示:可访问年长者,也可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列出调查提纲,充实材料,最后形成文字材料。)
(2)调查一个老字号店铺在公私合营时的情况,在班里交流。
(提示:各地老字号店铺很多,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老字号店铺,调查其创办的年代,产品销售情况,公私合营情况,写出文字材料。)
教师布置课外调查任务,给出方法指导与具体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