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0 08: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里“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
A.刘少奇 B.朱德 C.毛泽东 D.周恩来
3.右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走进新时代》这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五四运动 B.中共成立 C.开国大典 D.改革开放
5.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6.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国派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是指 ( )
A.日本和朝鲜 B.美国和朝鲜 C. 美国和韩国 D.美国和越南
8.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林彪 D.毛泽东
9.“援朝抗美弟兄多,烈士少云事可歌。高地名传三九一,寇军徒念阿弥陀。戮穿纸虎功长在,缚住苍龙志不磨。邻国金星留纪念,英雄肝胆照河山。”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是( )
A.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
B.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C.艰苦创业,为中国的石油开采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D.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0.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杨靖宇
A. ①③ B.②③ C. ①② D.③④
11. 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二月抗争 C.西藏和平解放 D.红卫兵串联
1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的重大意义是( )
A.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13.下列史实与抗美援朝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B.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烈火吞噬
C.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14.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15.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6.右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17.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19.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20.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信息,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21题9分,第22题12分,23题19分,第24题10分)
2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时间(写出年月日)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图中发表讲话的人是谁?
(2)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
但没有人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
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鸭绿江水中。
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
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摘自某网站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个网站的主题是什么?
(2)请你从“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中举出两位并说明其英雄事迹。
(3)根据材料并结合这两位英雄的事迹,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4)你认为这“14万”年轻人的生命牺牲得有价值吗?说出理由。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主:坐享其成 农民:劳而无获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 漫画《家乡喜讯1952》

(1)材料一反映了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区别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3)观察材料三漫画,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分析,材料二中土地改革的目的实现了吗?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材料二 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1)材料一中“历史的事实”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史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目的是什么?(4分)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4分)
(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B 2.C
3.C 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故C表述是不正确的。
4. C 解析:“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说明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故此事件为开国大典。
5.D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从“抗美援朝”这一目的上看,朝鲜内战爆发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原因。故排除①,选C。
7.B 解析: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故选B正确。
8.B 9.B
10.A 解析:上甘岭战役中战斗英雄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被大伙吞噬,壮烈牺牲,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所以A正确。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1950年”“ 志愿军战士”“ 保家卫国”等信息,可判断该事件是抗美援朝。
1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A有很大的干扰性,A反映的是历史事件,B反映的才是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C、D与史实不符。
13.C
14.A 解析:由题干中“10%的地主和富农”“ 占有70%—80%的土地”、“ 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占有约20%~30%的土地”等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
15.B
16. A 解析:观察右图并结合文字信息,可判断宣传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依据此文件全国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分析选项B、C、D三项均为土地改革产生的影响。故选A。
17.D
18.D 解析:①发生在1949年,②发生在1951年,排除①②选项,D正确。
1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形势危机四伏,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对内和平解放西藏、进行土地改革,对外抗美援朝,所有这些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北伐战争——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新中国成立——意义是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土地改革——结果是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并非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据此分析,D正确。
21.答案:(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3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6分)
22.答案:(1)抗美援朝。(2分)(2)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壮烈牺牲。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4分)(3)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分)
(4)有。理由:他们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所以他们的牺牲是有 价值的。(言之有理即可) (4分)
22.答案:(1)抗美援朝。(2分)(2)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壮烈牺牲。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4分)(3)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分)
(4)有。理由:他们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所以他们的牺牲是有 价值的。(言之有理即可) (4分)
23.答案:(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措施:土地改革。(6分)(2)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6分)(3)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和房屋;免除每年向地主缴纳地租等。(2分)
(4)实现了。措施:①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②1950年10月一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5分)
24.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分)
(2)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3)抗美援朝战争保卫了新中国,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土地改革运动顺利实施,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经济,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意思相近即可)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