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三五” 规划之际。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 )
A.1949年 B.1953年 C.1956年 D.1957年
2.右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3.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增长速度比重变化
行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右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它发行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66年
7.下列属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的是( )
A.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通过了《共同纲领》
8.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股份制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9.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10.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关的事件是( )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1.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右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3.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5.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 )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16.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7.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右图的票据见证了( )
A.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法制建设
18.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邓稼先 ? B.王进喜 C.焦裕禄 ? D.袁隆平
20.根据所学知识,找出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 )
A.“最可爱的人”——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四人帮”——张春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第21题14分,第22题20分,23题1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成就。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3)材料三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业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什么方针?据材料一分析制定这种方针的必要性。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的什么现象?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材料四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2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
(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故选B。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工程项目比例最高,说明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的,所以排除含③选项,B正确。
4.B 5.B 6.B 7.C
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据题干中的“农民”和图片中的“1953年”等信息判断:“老孙归社”是指农民孙志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故A正确。
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国家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10.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由图中“公私合营”等信息,可判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所以C正确。
11.D 解析:联系所学,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B
1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C
15.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掀起“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青等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故选C。
17.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图主题信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批斗胡厚民、任爱生大会”和时间信息“一九七〇年”,可知本题选D。
18.A
1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雷锋被称为“党的好战士”,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石油工人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故选D。
20.A 解析:“最可爱的人”是对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美称,而雷锋是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解放军好战士。
21.答案:(1)一五计划时期。(2分)交通运输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4分)(2)1956年中共“八大”。 (2分)
(3)1958年。(2分)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4分)
22.答案:(1)状况:我国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2分)提出了“一五”计划;(2分)必要性:①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②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重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4分)(2)变化: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2分)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3)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2分) 危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2分)(4)“新乐园”是指人民公社。(2分)
23.答案:(1)一五计划期间。(2分)(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1956年。(2分)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分)
(5)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