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它说明( )
A.我国工业门类不齐全 B.我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
2.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一五”计划期间通向“世界屋脊”的公路有( )
①川藏 ②青藏 ③滇藏 ④新藏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4.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1953—1957年 B.1957—1965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0年
5.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6.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右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的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正在热播,其中有一段回顾了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1956年制定的
B.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
C.它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D.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文献。它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通过什么制度得以实现 这一制度确立前代行其职权的是什么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4)“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印度相比差距很大,这说明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B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辨析能力。一五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西藏,所以A正确。
4.A 解析:。“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到1957年底完成。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运用能力。A、B、D都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在2007年,故选C。
6.C 7.C 8.D
9.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决定: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3)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