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课 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白杨 课 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0 10:3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3、白杨明写白杨暗喻人 实表寸心建边疆
作者简介袁鹰: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年轻的时候》,儿童文学作品《丁丁游历北京城》、《我也要戴红领巾》,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第十个春天》,诗集《花环》、《袁鹰诗选》。
戈(gē)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描绘大戈壁和生长在那里的白杨的;把爸爸谈论白杨的话划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2.思考爸爸神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3.思考课文的写作手法有何特点?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排比句,“没有……没有……也没有……”层层深入,用排比句式写戈壁滩的荒凉,人迹罕至,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动植物生存。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先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这里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写白杨顽强不屈的性格作铺垫,也烘托了白杨的高大、挺秀。高大挺秀卫士“高大挺秀”写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秀丽的外形特点。在荒凉贫瘠的戈壁,白杨树长得如此高大挺秀,令人赞叹,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卫士”指白杨,点出了白杨防风固沙的作用。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出神、沉思 →微笑→严肃

沉思

微笑神情变化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微笑:听到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沉思:由白杨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
微笑: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神情变化深探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
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
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
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你能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白杨树的特点有哪些?1、高大挺秀。2、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3、能够抵抗恶劣气候和自然灾害。精神: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白杨树内在的精神特点,也正是边疆建设者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边疆,这也是人与树的相似点,也是借物喻人的连接点。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白杨{不择环境,不惧困难,坚强执着,无私奉献}边疆建设者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岁寒三友咏竹 (王吉) 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设问句。“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不动摇。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你是如何理解“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的?你认为现在孩子们不能理解的是什么?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具体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帐篷
艾青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
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
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推荐阅读篇目: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积累词句。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