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12课《诗经两首》PPT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下(部编版)第12课《诗经两首》PPT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7 17: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诗经》两首精彩开篇词 你留下的,已被称为 古诗词中经典的经典 也是传说中最早的诗
你只是用一生的真情 去歌唱自己的生命和心灵 还有用满怀的血与泪 去抒写见过的苦难和不幸 于是,你留下了 那些永恒的歌吟 后来被称为了“诗”
从此才有了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 才有了西厢记窦娥冤 才有了桃花扇牡丹亭…… 从此,诗,开始了浅唱低吟……学习目标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深入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诗歌细腻的思想感情。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六义体裁表现手法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赋

兴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关雎》导入新课 青青河畔,悠悠绿水,在洁净无尘的晴空下,有一位美丽善良的采荇菜少女,不经意间落入别人的梦中,被多情的过客守候成最美的风景。今天让我们走进我们中国第一情诗,感受她何以会成为《诗经》之首。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正音正字雎鸠( ) 窈窕( )
好逑( ) 荇菜( )
寤寐( ) 芼之 ( ) 钟鼓乐之( )jū jiūhǎo qiúwù mèilèyǎo tiǎoxìngmào重点词语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⑵洲:水中的陆地。
⑶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⑹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概括每节内容第一节:用雎鸟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
第二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对中心偶像的日夜思念之情。
第三节:直接描写对心中偶像求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第四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琴瑟去取悦心中偶像。
第五节:用采摘荇菜起兴,写要用钟敲去取悦心中偶像。1.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雎鸠、荇菜窈窕淑女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充分表现人们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主题 写作手法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名家点评 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
司马迁: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郑玄:后妃觉寐则常求此贤女,欲与之共己职也。(《毛诗传笺》)
孔颖达:此诗之作,主美后妃进贤。思贤才,谓思贤才之善女。(《毛诗正义》)
朱熹:孔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愚谓此言为此诗者,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也。(《诗集传》)
余冠英:这诗写男恋女之情。(《诗经选》)
陈子展:《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之诗。(《诗三百解题》)
赵浩如:这是一首民间的情歌,用兴起的艺术手法,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诗经选译》)
《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背景链接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正音正字蒹(jiān)葭(jiā)
沚(zhǐ)
晞(xī)
跻(jī)
坻(chí)
涘(sì)
溯(sù)
湄( méi)
重点词语⑴蒹:没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⑵为:凝结成。
⑶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⑷一方:那一边。
⑸溯:逆流而上。 洄:水流迂回之处。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阻:险阻,(道路)难走。道阻且长,说明是在陆地上行走。从:追寻。
⑹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宛:宛然,好像。宛在水中央:是说顺流虽然易行,然所追从之人如在水之中央,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⑺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⑻宛:宛然,好像。
⑼萋萋:茂盛的样子。
⑽晞:干,晒干。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⑿跻: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⒀坻:水中的沙滩。
⒁采采:繁盛的样子。
⒂已:止。
⒃涘:水边。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水中的沙滩。 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概括每节内容。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
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
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
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经·秦风》爱情蒹葭执著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主题《蒹葭》是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写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名家点评 朱熹: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诗集传》)
方玉润: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诗经原始》)
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人间词话》)
高亨:这篇似是爱情诗。诗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来。叙写他(或她)在大河边追寻恋人,但未得会面。 (《诗经今注》)
?
问题探究一、判断正误 ⒈《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
是“兴”的手法。( )
⒉《蒹葭》所谓 “伊人” ,指的是“君子”。
( )
⒊《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
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
而不得的惆怅。( )
⒋《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居“三百
篇”之首。( )√×√√二、选出下列诗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
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的露水没有完
B.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我所爱的心上人啊,她就站在河那边
C.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阻碍且在右边。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C三、选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 )
A.诗的第三章写到这位采荇菜女子为男子的痴情所感动,已
经答应男子求婚要求,男子喜不自胜弹琴与她结为朋友。
B.诗的第三章是实写男子与采荇菜姑娘成亲共享爱情欢乐。
C.《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追求一个美丽文静姑娘而不可
得的忧思愁怅。表现青年男子追求美好爱情的纯洁愿望。
D.这首诗运用比拟、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
式,成功地表达了真挚朴实的感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
艺术感染力。C比较阅读试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抄写蓝字) 两首诗都可看作爱情诗,两者的不同点可有
以下几方面:一、《关雎》着重于“叙事”,诗中叙述
一位小伙子从爱上姑娘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在幻想中得到她的过程。《蒹葭》情感韵味更浓,它没有明确的故事,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诗中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
二、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开头写芦苇丛生,在天光水色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人主人公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洲上双双对对和鸣的雎鸠,很自然地联想到那美丽的姑娘该是自己的佳偶。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对淑女的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运用的是“兴”这一艺术手法。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四句诗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意中人那坚定的信念。在那萧疏冷清的早晨,芦苇成片,丛生水滨,芦花茫茫,芦叶瑟瑟。露珠晶莹,凝结成霜。我日夜思念的人儿啊,他(她)就在河水那一方。前两句是诗的起兴,既交代了时令、环境,又为全诗的感情抒发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 、联想 、对比 、夸张 、 衬托 、 渲染 、 托物言志等 。
1.????????是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
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
等寓于象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
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寓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
染力。
2.????????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或两种
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
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3.?????????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
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
并列的 。表现手法 请你谈谈,诗中的两个“痴情人”你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我喜欢《关雎》中的男子,他喜欢美丽善良勤劳的姑娘,而且对纯真的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与执著的追求,他的感情率真、淳朴、真挚。 我喜欢《关雎》中的男子,他的爱是那样的缠绵深切,“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的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很令人感动。 我欣赏《关雎》中的男子,他爱慕美丽贤淑的姑娘,向往追求美丽的爱情,尤其是他被姑娘拒绝后,没有绝望,没有消沉,坚信只要真心相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梦寐以求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我最佩服《蒹葭》中的主人公,他上下求索,“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不畏艰险,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我喜欢《蒹葭》中的主人公,他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不得的惆怅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牵扯着我的心。 我欣赏《蒹葭》中的主人公,他憧憬“在水一方”的美丽伊人,望穿秋水,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关雎》《蒹葭》鸾凤和鸣,珠联璧合,堪称姊妹篇,但又风采各异,韵味独具。难怪有人说《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