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 《游击军》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歌曲 《游击军》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04-20 11:11:29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游击军 将《游击军》中所有的力度记号,按照先后出现的顺序排出来 排出力度记号的顺序,感知力度的变化,说说对塑造游击军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试去掉力度记号歌唱,与按照原曲中力度记号歌唱相比较,会有怎样的感受?谢谢观看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著名作曲家、音乐家。1935年从法国留学回国,之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群众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青年进行曲》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和《反攻》;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广泛。《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音乐的力度记号
音乐中音的强弱称为力度。音乐的力度与音乐中其他要素一样,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思想的重要手段。用来标记力度强弱的记号称为力度记号。
p——弱。
pp——很弱。
ppp——重弱。
sp——特弱。
mp——中弱。
spf——特弱后强。
f——强。
ff——很强。
fff——重强。
sf——特强。
mf——中强。
sfp——特强后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