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科学(做课件比赛所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杠杆的科学(做课件比赛所用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2-10 20:16:00

文档简介

杠杆尺的数据整理表
左边(阻力点)情况
右边(用的力)情况
阻力点到支点的
距离(格)
钩码数
(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
(个)

《杠杆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杠杆的研究》是六上科学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杠杆尺的调试活动,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引起思维。调试杠杆尺平衡,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难的,而我们则希望学生在调试杠杆尺平衡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些现象,并对此作出分析、归纳,在知识、思维、能力及科学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
二、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三、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由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出撬棍和杠杆的概念,通过观察、寻找杠杆的三要素,从而初步认识了杠杆,通过辨别变形杠杆和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然后通过认识杠杆尺、调试杠杆尺、分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等系列活动,得出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六、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三张)
教师准备:PPT课件、羊角榔头、剪刀、钳子、杠杆尺、砝码、数据整理表
七、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海尔兄弟>的一段视频。
一、趣味动画,引出主题
1、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帮帮他吗?
2、接下来我们看看那海尔兄弟是怎么做的,你们的办法和海尔兄弟一样吗?
小结:大力士费了很大的劲也搬不开的石头,海尔兄弟用了木棒,很轻松的就搬开了石头。那么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4、这根棒称为撬棍。像这样的简单装置就叫杠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杠杆的科学》(板书:杠杆的科学)
二、巧设梯度,认识杠杆
(一)、 研究杠杆,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边演示边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出示海尔兄弟撬石的图片)你们能找找这个杠杆中三个位置分别在哪里吗?
(二)、(出示一钉有铁钉的木板)谁能帮我拔出铁钉?
(学生上讲台用手拔,拔不出。)
在生活中你看见过那些工具可以用来拔钉子的?(羊角榔头、钳子......)
(出示羊角榔头)试试用羊角榔头拔钉子。(学生上台操作,拔出铁钉。)
其实这个装置也是杠杆,是变形后的杠杆,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是应用变形杠杆的。能说说羊角榔头拔钉子时,杠杆的三个位置在哪里吗?(学生上台指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三)、我还有一东西。(出示一根小棒)这是微型的撬棍,如果左边有一重物,我在右边用手向下按,左边重物会怎样?
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三个重要位置在哪里?(学生上台指出。)
再添上一根同样的微型撬棍,两根同时运动,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组合工具吗?把两根微型撬棍右边的一端分别弯起来,现在你觉得这样的工具生活中有吗?
(出示剪刀、钳子等)生活中的杠杆,有时需要两个撬棍组合起来变形应用。你能说说这些杠杆工具在使用时,支点、用力点、阻力点在哪里?(学生分别指出。)
三、数据分析,理清思路
(一)、(出示杠杆尺)观察一下,有什么特点?
观察得很仔细。你觉得它能干什么?
(出示支架与底座,把杠杆尺安装在支架上)现在你觉得它能干什么?为什么?
(二)、现在我在左边第3格挂上一个钩码,效果怎么样?
怎样才能把它撬起来,重新平衡呢?
你觉得这个与刚才哪个装置很像?
那么支点在哪里,用力点、阻力点呢?
这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叫杠杆尺。老师不能老是用手这样按着呀!想个办法把老师的手解放出来。
挂几个钩码,挂在哪里?
(三)、(挂钩码)现在平衡了。那如果我在左边第5格上挂2个重物(钩码),要使杠杆尺平衡的话,右边应该怎么挂呢?
(演示)现在我们发现只要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格数相同,就能使杠杆尺平衡。(板书:左边格数=右边格数)如果我要求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格数都不能相同,你能使杠杆尺平衡吗?我们来试试。
(出示记录表,指导记录。学生领取钩码,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
每组汇报一组数据,后面汇报的数据不能与前面组重复。我把你们的数据整理在这张表格上。
(出示数据整理表,学生汇报。)
我们来分析一下,找找规律,看看这些数据中隐含着什么规律呢?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四)、这样吧,为了让我们理清思路,我们把这些数据分为两类,怎么分,我们必须有个标准。
(出示两张表,学生把所有数据分成两类,第1张表里放左边钩码比右边多的数据,第2张表里放左边钩码比右边少的数据。)
对于表格,我们可以一张一张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第1张表有什么规律。
我们再来看第2张表,有什么规律?
(渡)、如果我们右边钩码重量相当于手用的力,两种情况中哪种用的力小,哪种大?
有没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
(出示杠杆尺示意图)看杠杆尺三个位置,给“左边格数、右边格数”换种说法,再来说说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
以后我们碰到实验数据繁多杂乱时,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标准,把这些数据按这个标准先分大类,理清思路,再对每一类进行分析,找出规律。这是处理数据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四、经历发明,重返生活
刚才的研究中,我这里有一组不完整的数据,我们能把它填完整吗?(出示表格。)
序号
左边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第一组
1
2
1
第二组
1
3
1
第三组
1
4
1
第四组
1
5
1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这样的装置?
(视频:杠杆尺逐步演变成杆秤的动画。然后做一个小游戏:让一学生往杆秤盘里加一个实心球,老师秤砣移开一段距离,再加一个.秤砣再移开一段距离……这时,秤砣已经移到秤杆末端了。)
如果再加重物,该怎么办? “怎样使杆秤能称更重的物体?”就是今天留给大家课后研究的问题。
八、板书设计:
杠杆的科学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装置就叫杠杆
= 不省力也不费力
支点、用力点间距离 > 支点、阻力点间距离 省力
< 费力
课件23张PPT。请同学们仔细看下面两段动画片杠杆的科学像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这两个杠杆有什
么共同特点?阻力点支点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判断的理由。羊角锤老虎钳剪刀天平锥子木棍用力点如果用力点在这里,撬石块还能省力吗?底座支架固定轴杠杆尺12233441012341234我们把杠杆尺当“撬棍”,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被撬起的重物,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的力。用力点那我们利用这些工具,准备收集什么数据?怎样收集数据?演示实验我们的发现:既不省力也
不费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大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小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
等于
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结论:课外小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
工具?请记在表格中。今天的课你学会了什么?再见
研究杠杆尺的记录表
左边(阻力点)情况
右边(用的力)情况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研究杠杆尺的记录表
左边(阻力点)情况
右边(用的力)情况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