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 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 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0 21:37:04

内容文字预览

12《诗经二首——蒹葭》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1.熟读成诵,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蒹葭( )( )未晞( ) 湄( )
跻( ) 溯洄( )( ) 坻(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苍苍:
伊人:
溯洄:
溯游:
晞:
湄:
跻:
涘:
右:
沚:
【课堂探究】
1.用现代汉语翻译《蒹葭》,理解诗歌内容。
2. 朗读诗歌,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3.想一想: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4.边读边赏,品味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优化训练】
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2·1·c·n·j·y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蒹葭》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1cnjy.com
二、阅读《蒹葭》,思考下面的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选自___________,是一首典型的___________(内容)诗。
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每章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21教育网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洲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地追求中,读者仿佛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www.21-cn-jy.com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3.《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蒹葭》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蒹葭》一诗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并说明原因。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自评:☆ ☆ ☆ ☆ ☆
师评:☆ ☆ ☆ ☆ ☆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 jiānjiā xī méi jī sù huí chí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
晞:干
湄: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跻:(路)高
涘: 水边
右:向右迂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优化训练】
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诗经》305 风 雅 颂
2.赋 比 兴
3.蒹葭 白露
二、阅读《关雎》,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诗经·秦风》 爱情
2. D
3.《蒹葭》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抒发了男子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诗经二首——蒹葭》当堂达标题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蒹葭》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 )(内容)诗。
2.《蒹葭》以( )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3.《蒹葭》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
4.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心情。
6.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蒹葭苍苍
⑵溯洄从之
⑶所谓伊人
⑷道阻且跻
⑸白露未已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21教育网
1.这首词按照 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 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1·cn·jy·com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附:参考答案
一、1.《诗经·秦风》 爱情诗2.蒹葭3.风4.所谓伊人,在水一方。5.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 失望、惆怅6.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21cnjy.com
二、⑴芦苇 ⑵逆流而上⑶那人,指所爱的人 ⑷(路)高 ⑸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三、1.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3.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1.时间 心情(或感情)
2.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www.21-cn-jy.com
12《诗经二首——蒹葭》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成诵,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熟读成诵,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内容:
教学《蒹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人云:“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瑰宝。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它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抒情诗是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这是从《诗经》开始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二首》的另一首诗歌——《蒹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21·cn·jy·com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皆生于水边。
三、预习检查
给下列词语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萋萋 晞 湄 跻 坻 涘 沚
四、初读,感受音韵美
1.听读:感受诗的音韵美
2.说说这首诗的音韵美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明确:《蒹葭》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整齐。
②作品押韵:第一章押“ɑ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③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同一内容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
3.学生个读,男女分读:读出诗的音韵美
五、译读,感知诗歌内容
1.结合课文注释,边读边译,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明确: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21教育网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21cnjy.com
3.再读:展开联想,想象诗的绘画美,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请你试用一句话来表现诗中优美的画面。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
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
想象画面: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茫,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人,踯躅水边,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水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名状。www.21-cn-jy.com
六、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朗读诗歌,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
(1)所写景物——
“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深秋凄凉 、清冷的环境 )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朝露成霜、化为秋水的渐变过程)
描写清凉景色,造成迷茫意境。
(2)景物作用——
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忧伤之情。
七、主题探究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怀人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寻找那心中思慕的“伊人”。伊人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 可望而不可即。细玩诗味,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2.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①执著追求: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②历经艰险: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③求而不得: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④渴慕伊人: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可见渴慕之致
4.课堂讨论
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明确: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
5.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
★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
七、赏读,品味诗歌艺术特色
1.赏析手法
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 渲染气氛 情景交融
在水中央的伊人——可望不可及 虚实相生
上下追寻的青年——执著追求 (反复咏唱) 重章叠句
蒹葭————————伊人 起兴手法
2.背诵诗歌
八、比较《关雎》与《蒹葭》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七、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学完《蒹葭》一诗,试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限,只要有诗味就行。
板书设计: 12《诗经》二首
蒹葭
隔水相望 苦苦追寻
徘徊往复 神魂颠倒
求而不得,令人怅惘
教学反思:
课件24张PPT。蒹葭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题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皆生于水边。《秦风》“芦苇”给下列词语注音:蒹 葭 伊 人 溯 洄
萋 萋 晞 湄
跻 坻 涘 沚jiān jiāyī rénsù huíqī qīxīméijīchísìzhǐ听读,感受诗的音韵美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说说这首诗的音韵美是如何体现出来的?①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二”拍,听起来整齐。
②作品押韵:第一章押“ɑng”韵,韵脚有苍、霜、方、长、央;
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坻;
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涘、沚。
③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同一内容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三叹的美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个读诗文(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男)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女)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男)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女)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男)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男女和读译读,感知诗歌内容 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再读:展开联想,想象诗的绘画美,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你头脑中的展现的画面。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请你试用一句话来表现诗中优美的画面。 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
读这首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例:读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
秋风中苇丛起伏,芦花白茫茫一片。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茫,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人,踯躅水边,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水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名状。再读诗歌,体会意境①所写景物:
“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深秋凄凉 、清冷的环境 )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朝露成霜、化为秋水的渐变过程)
描写清凉景色,造成迷茫意境。

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忧伤之情。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②写景作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抒写思慕、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怀人诗。一个深秋的早晨,河边芦苇上的露水还没有干,诗人在寻找那心中思慕的“伊人”。伊人仿佛在流水环绕的洲岛上,他上下左右求索, 可望而不可即。细玩诗味,意境飘逸,神韵悠长。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在水一方(之湄、涘), 宛在水中央(坻、沚) 不畏艰险,上下求索,可见渴慕之致①执著追求:
②历经艰险:
③求而不得:
④渴慕伊人:内容赏析因为诗的朦胧,丰富了诗的内容,想一想:
1、诗中主人公苦苦追寻的那个美丽的、朦胧的、若有若无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象征着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或是愿望。课堂讨论2、从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领悟到了什么?★为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的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生活中不要忽视求索本身!!!一、蒹葭、霜露、秋水
二、在水中央的伊人

三、上下追寻的青年
四、蒹葭———————— 伊人——凄清的秋景
渲染气氛——可望不可及——执著追求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描写艺术形象 特点写法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重章叠句
起兴手法蒹 葭试着背诵比较《关雎》与《蒹葭》 有什么不同?
1.内容上。
《关雎》重于叙事,从诗中可以看到小伙子从爱上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情感韵味更浓郁。
2.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