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最新版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3 13:33:5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恩惠(huì) 契约(qì) 监督(dū)
B. 监督jiān dū 纵然zhòng 如释重负(shì)
C. 赔礼péi 揽胜(lǎn) 悲天悯人(miǎn)
D. 循环xún huáng 卸却(xiè) 海阔天空(k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备 缠着 忧民忧国 自头苦海
B. 排解 坟墓 仁人志士 心安礼得
C. 大底 报答 海阔天空 操之在己
D. 责备 逃躲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是任重道远的责任,我们青年要立志为此奋斗终生。
B.他辞去了所有的社会兼职,如释重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教书了。
C.这个人海阔天空地谈了半天,主题内容至今令人摸不着边。
D.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正因为他们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B、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道路绿化问题,在集中开展园林绿化专项整治活动中得到了解决。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2·1·c·n·j·y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天天都是旅游日”的惠民休闲旅游政策。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O”记录。
②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O”。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O”的空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又是一片“O”的荒原,邓稼先的一声巨令,蘑菇云开起遮盖了这个“O”的荒原。
⑤这其中,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O”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O”,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③⑤①④② B.①④③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①④②③⑤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www-2-1-cnjy-com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去: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议:诽谤
C.愿王察之 察: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罢:结束
2.翻译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答: .
.【来源:21cnj*y.co*m】
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答: .
.【出处:21教育名师】
(二)阅读《最苦与最乐》中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版权所有:21教育】
②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 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失意:
②如释重负:
2.按要求摘取原文词句填空。
①贫而不苦的原因: ;
②失意不苦的原因: ;
③老、死不苦的原因: ;(以上3空各填2个字)
④人生真正的痛苦源自: ;
⑤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
3.上面三段文字可分为两个部分。请说出这两个部分分别论述的观点。
第一部分(①②段): 。
第二部分(③段): 。
4. 第①段文字运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5. 第③段中所说的“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2分)
答: .
6.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许多哲人志士写下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言。请你写出这类名言中的任意两句。(2分)21cnjy.com
① 。
② 。
(三)课外阅读
做难事必有所得
徐长才
①金一南说:“做难事必有所得。”诚哉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这也是金一南的亲身体验与成功之道。金一南年轻时,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厂当工人,他开始制作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状的,没有一个成形的。他下定决心,刻苦钻研,三个手指头的肉都烫坏了,最终制作的玻璃瓶子又好又快又多。后来,金一南考取了军事院校,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毕业后在大学任教并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常常废寝忘食地研读与搜集大量红军资料,不畏劳累地写出了多部有关红军研究的著作,深受广大读者的敬重。www.21-cn-jy.com
②多年前,画家、航海家翟墨明知一人驾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动力帆船进行环球航行是无比艰难的,更有生命危险,但他觉得这样的航海可以为祖国争光,可以在征服海洋的同时征服自己、超越自我。于是,在缺乏航海经验的情况下,他还是买了条旧帆船,毅然决然地从山东日照出发,进行远航。途中,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在穿越印度洋时,遇上狂风暴雨,浪高七米,随时都有被大海吞没的危险。那时,他把自己绑在船的甲板上,小腿上绑着水手刀,任凭风吹浪打,随时做着死亡的准备。经历了七天七夜,他才脱离了险境。在经过海上美军某基地时,被美军关押。美军在弄清他的真实身份后,又帮他修好了船,友好地送他继续航行。在大西洋的一个海域,虽然风平浪静,长久的寂寞又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恐惧,但他挺了过来。有一条巨鲨,尾随在他的船后很多天,他也没有被吓倒。在南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土著人待他很友好,酋长的女儿还想嫁给他,但为了完成环球航行的大业,他毅然地“逃”了。经过好望角时,那里的人们被他的勇敢行为所感动,举办宴会邀请他。当他继续航行时,停在那里的所有船舶都鸣笛为他壮行。经过两年多的拼搏,翟墨终于又回到了日照。翟墨实践了“做难事必有所得”。21·世纪*教育网
③达尔文年轻时就在学习和钻研动植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上下功夫,细心地对一些动植物进行反复观察,有时连吃饭也忘掉了。他大量采集植物和昆虫,把它们制成标本。后来,他大胆地好不容易在英国乘上了一艘到南美洲去的邮轮,孤身一人到南美洲进行动植物考察和收集样品。在那里,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经历了很多风险和磨难。通过多年考察、搜集和研究,达尔文撰写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进步。可以说,达尔文的卓越成就是他不畏艰苦和敢于做难事而取得的。
④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做出令人惊羡的成就,不想做难事是不行的。有些人贪图安逸,做事拈轻怕重,生怕吃苦受累,生怕多费了心血多动了脑筋。这样想这样做,怎么能做出更大的成就呢?“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难事不难,只要肯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妨敢于、乐于多做点难事大事,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21*cnjy*com
(选自《做人与处世》)
1.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
2.本文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
3.下面对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请结合文意在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诗。
答: 。
5.《最苦与最乐》中说:“什么事最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最苦与最乐”的理解。
答: .
.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部分
1、C 2、B 3、B 4、D 5、A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
1、C
2、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3、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4、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译文】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去作人质,庞恭对魏惠王说: "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陛下会相信吗 " 魏惠王说:"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 魏惠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恭又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了。"21教育网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很明显的事,只因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批评我的人又不止有三个。希望大王明辨啊。" 魏王道:"我自然不会听信谗言。" 于是庞恭告辞而去,而谗言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庞恭回国,果然没有再见到魏王了。21·cn·jy·com
(三)课外阅读
1、做难事必有所得。
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大量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做难事必有所得”的观点。
3、D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5、【示例】一个人为了心中的追求,迎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上,知难而进,必有所得。这份所得除了物质上的所得,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所有的磨难在成功的喜悦面前,都会显得一文不值。“最苦与最乐”是一种过程和结果,经历过的苦难最难忘,历经苦难后的快乐最令人陶醉。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最苦与最乐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导入新课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生活滋味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至于同学们,你们想说“苦”或“乐”,未免有些“为赋新辞强说愁”了。
但梁启超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他的《最苦与最乐》,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
什么是最苦
什么是最乐
苦和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初读感知
2、人生最大的苦是什么?最大的乐又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初读感知
3、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义。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
第三部分(5-6)
论述“身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走近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统治腐败,人民过着痛苦不堪的生活。一个有良知的致力于中国改革的维新运动领袖,希望唤起更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字词积累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卸却(xiè)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字词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字词积累
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深层探究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深层探究
作者用这样一组设问构成的排比句,语气强烈,气势雄浑,给读者突出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这一观点,使人深受震撼。
1、作者在提出了“人生什么事最苦”这个问题后,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请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深层探究
“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2、在文中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深层探究
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深层探究
4、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
贫、失意、老、死不能算苦
对比
末尽到责任是一处苦
层层深入
对比论证
深层探究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深层探究
1、作者又是怎样论述“尽责并得快乐”这一观点的?
责任完成才能得到快乐
从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
深层探究
这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尽了责任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一个观点。这是比喻论证法。
2、作者引用“如释重负”和“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什么作用?
深层探究
因为快乐的源泉是尽责,尽责并得快乐,相反,不尽责并得痛苦。那么尽不尽责就在于个人的责任心,这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3、作者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深层探究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深层探究
1、在第5段中,作者引用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这一观点。这是引用论证。
深层探究
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
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这是实事论据,其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深层探究
3、文章第6段主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段话在这里起到补充论证的作用。作者首先提出自己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漏洞“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然后论证卸掉责任,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就使论证更完整。
深层探究
4、在作者看来,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写法探究
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写法探究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名言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
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
把责任比喻为“重负”“石头”
写法探究
论证结构
没有完成责任最苦
完成了责任就最乐
分论1
分论2
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语言特色
朗朗上口比较流畅
运用修辞
心情愉悦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设问
反问
比喻
拓展延伸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以我们的人生经历,能体会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机去弄懂这个问题。但关于苦与乐的成语、名言却有不少,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成语、名言,与同学们交流。
巩固提升
1、给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 dū( )在后头
(2)这种苦乐xún huán(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3)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 )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4)我若是将责任卸( )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监督 循环 mǐn xiè)
巩固提升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B. 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C.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指要走的路还很遥远)
D. 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C
巩固提升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

X
巩固提升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巩固提升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B
课堂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课后板书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2) 分
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3)
结 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4--5) 总
最苦与最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5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课题 最苦与最乐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积累“契约、任重道远、心安理得”等词语。2、学习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
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难点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我想,只有品尝过生活滋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才能说得出它们的准确含义。至于同学们,你们想说“苦”或“乐”,未免有些“为赋新辞强说愁”了。但梁启超对生活中的苦与乐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下他的《最苦与最乐》,了解一下名人的苦乐观。 听。 用《黄河大合唱》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明确:什么是最苦和什么是最乐以及最苦与最乐的关系这三个问题。2、人生最大的苦是什么?最大的乐又是什么?明确: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3、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义。明确:第一部分(1-3):论述“身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5-6):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听,并交流看法。讨论交流。 划分段落。培养学生朗读和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契约(qì) 揽(lǎn) 卸却(xiè) 监督(dū)悲天悯人(mǐn) 2、词语积累失意: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笔记。 积累字词
深层探究 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作者在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人生什么事最苦”这个问题后,一连用了三个设问,构成排比句,请分析一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作者用这样一组设问构成的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句,语气强烈,气势雄浑,给读者突出了“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这一观点,使人深受震撼。2、在文中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明确:“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4、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明确:首先,作者运用对比的方式,论述贫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意、老、死不能算苦,然后,单起一段,先从对个人末尽到责任是一种苦,再层层深入,论述对家庭、社会、国家和自己末尽到责任,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里使用的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2、作者引用“如释重负”和“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用比喻的方法,论证“尽了责任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一个观点。这是比喻论证法。3、作者为什么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明确:因为快乐的源泉是尽责,尽责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快乐,相反,不尽责并得痛苦。那么尽不尽责就在于个人的责任心,这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说“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问题1、在第5段中,作者引用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这一观点。这是引用论证。2、在第5段中,作者除了引用曾子的话作论据外,还使用了什么论据?明确:作者还举了“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的例子,来证明身上的责任越重,得到的快乐就会越大。这是实事论据,其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3、文章第6段主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段话在这里起到补充论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作者首先提出自己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漏洞“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然后论证卸掉责任,只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痛苦。这样就使论证更完整。4、在作者看来,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作者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明确: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把握分论点。把握分论点。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掌握理论论据和引用论证法。掌握实事论据和举例论证法。
写法探讨 1、论据:议论文的论据包括实事论据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论论据两大类,本文中这两类论据都使用上了。(1)事实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1-3段)道理论据: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持作者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4-6段)。2、论证方法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1)道理论证:引用了古语、俗语以及孔子、孟子、曾子等名言论证 (也叫引用论证)。(2)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等例子。(3)对比论证: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进行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作者把责任比喻为“重负”“石头”,生动形象的论述了完成责任就能得到真快乐这样一个观点。3、论证结构本文采用先分论后结论的方式来证明作者的观点。首先分论“没有完成责任最苦”;后分论“完成了责任就最乐”;最后得出结论:“在苦中可以得到真乐”。 讨论交流。 把握议论文中论据、论证方法及结构等知识。
语言探究 (1)朗朗上口,比较流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没有堆砌过多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比较轻松的语气娓娓道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比较简洁。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之后的快乐。再看看这些句子:“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这些句子及语气极具口语化,让严肃的问题亲切化,易于接受。 (2)运用修辞,让人读来心情愉悦。本文主要用的修辞:设问:特点主要是自问自答(第1段)。排比:最鲜明的符号就是分号,特点是句式相同或相近(第2、3段)。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第6段)。运用修辞使文章条理清晰,问题鲜明,有趣味性。 讨论交流。 把握本文朴实的语言特色。
拓展延伸 什么是苦?什么是乐?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的人生以历,能体会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用不着费尽心机去弄懂这个问题。但关于苦与乐的成语、名言却有不少,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成语、名言,与同学们交流。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居里夫人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罗曼·罗兰:最难忍受的痛苦,也许是想干一件事情而又不去干。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财富或荣誉,而是来自于做了一些值得做的事情。 收集词语、名言。 培养学生的收集名言警句的能力。
巩固提高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那良心便时时刻刻jiān dū( )在后头(2)这种苦乐xún huán( ),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3)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 )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4)我若是将责任卸( )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监督 循环 mǐn xiè)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B. 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C.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指要走的路还很遥远)D. 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海阔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X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B.第五段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C.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分论点: 最苦——负责任(1—3) 分分论点: 最乐——尽责任 (4) 结 论:人生应尽责而不应避责 (5-6) 总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最苦与最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