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题(试题+答案)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内部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B.原子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科学家及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关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B.液体、气体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
C.固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D.液体、气体有一定的形状
4.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电子、夸克
B.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电子、夸克
C.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体、原子核、分子、夸克、电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分子、原子核、夸克、电子
5.用素描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条线是“断裂”,将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小于200ml.基于上述现象所设想的物质微观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B.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C.液体是由微粒组成的,固体是连成一片的
D.物质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在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6.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酒精挥发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腌制咸蛋
7.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下图中的哪个表示( )
A. B. C. D.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扫地时尘土飞扬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9.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
C.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的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棉线、铜丝的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10.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炒菜时盐多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
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易进入
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
D.盐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
11.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小
B.热水瓶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污水排出池塘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2.中国科技馆有一个“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演示仪”,如图甲所示。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利用高速的a粒子轰击金箔,穿过金箔的a粒子在荧光屏上呈现出亮点。1911年,卢瑟福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乙中所示的四种模型中与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最为相似的是( )
A. B. C. D.
13.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的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盖尔曼 C.卢瑟福 D.查德威克
14.下列物体、粒子的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夸克、中子、原子、水分子 B.原子、分子、原子核、中子
C.细胞核、分子、原子、中子 D.分子、原子、细胞核、夸克
15.如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属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
A.四面体结构 B.六边形层状结构
C.核式结构 D.双螺旋结构
16.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形最相似( )
A. 西瓜 B. 面包 C. 太阳系 D. 枣糕
1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灰尘飞舞
B.铁锅生锈
C.早晨,大雾弥漫
D.墙角长期堆煤,墙壁里面都变黑了
18.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量筒里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分子引力
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一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主要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C.如图丙,玻璃片重为G,当测力计显示的力比G大很多时,仍然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主要说明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引力,玻璃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有引力
D.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端,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20.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将石块研磨成粉状,说明分子变小了
C.水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
D.“一人吸烟,众人受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共8小题)
21.物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由 组成。原子由 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但它们又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22.以下是一些宏观物体或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太阳系、地球、生物体、银河系,其中尺度最大的是 ,尺度最小的是 。
23.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水和酒精混合以后,体积变小,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
2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变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 运动就越 (选填“快”或“慢”),因此花香就特别浓郁,这是一种 现象。
25.郭沫若曾写下《游武夷山泛舟九曲》的诗篇来赞美武夷山的秀美风景,其中的诗句“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最为脍炙人口。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香生径”说明了花的芳香分子在 运动,使整个山谷弥漫着花香;“绿满溪”是竹子在水中的倒影造成的,这是光的 现象。
26.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使玻璃板刚好和水面接触(如图所示).再慢慢地提起弹簧测力计,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 。该实验说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27.晓彤用注射器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筒口(如图所示),推压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将注射器内的水换成空气来压缩则更容易一些,说明分子间存在 。
28.小李周末回家,老远就闻到妈妈炒菜的味道,这是 现象,温度越 现象越明显。
评卷人
得 分
三.多选题(共5小题)
29.小琪同学读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子、质子、水分子中尺度最小的是质子
B.常用的茶水壶利用的是连通器的原理
C.我们使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在使用镊子时利用了省力杠杆的知识
30.20世纪60年代,一系列高能物理实验证实科学家的说法是( )
A.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B.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 )
A.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 B.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C.两个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露珠 D.气体容易被压缩
32.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B.在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3.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松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
B.固体分子结构紧密,分子间无间隙
C.用力拉铅笔没有拉成两半,说明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D.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评卷人
得 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4.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 。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 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分子的热运动快慢跟 有关。
35.小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同组的笑笑提出了这样的猜想: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有关。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高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颜色变化的快慢。小高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温度之间的关系。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到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用相同的烧杯,放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3)同组的笑笑在小高的基础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观察到温度升高时杯中水的颜色变化更明显,笑笑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和小高相同的结论,理由是 。
(4)请你将上面的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实验,把相关实验步骤写在下面。 。
36.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a,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
(2)图b是扩散现象,说明 。图c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d,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离开水面后变 ,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初中物理八年级《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测试题(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C;2.B;3.C;4.A;5.A;6.C;7.B;8.C;9.D;10.C;11.C;12.C;13.C;14.C;15.C;16.C;17.D;18.D;19.D;20.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21.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夸克;22.银河系;电子;23.斥力;间隙;24.热;快;扩散;25.不停地做无规则;反射;26.增大;引力;27.斥力;间隙;28.扩散;高;
三.多选题(共5小题)
29.ABC;30.ACD;31.BD;32.AD;33.ACD;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4.小于;间隙;热;温度;35.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控制变量法;不能;用酒精灯对冷水加热,会引起水的对流,无法说明水颜色变化是由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引起的;①在相同的两只烧杯中装入质量、温度均相同的水和酒精;②在水中滴入一滴染红的水,在酒精中滴入一滴染红的酒精,观察两杯液体中颜色变化的快慢;③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36.混合;小;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高;大;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