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月相》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月相》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2-27 06: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月相》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和地位
本课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中的第五节《月相》,是学生认识宇宙空间的开始,前几节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课将继续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月相,同时为下一节《日食和月食》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和成因
难点:初步解释月相的成因
二、说学情
1、 知识基础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基础,然而,就月相成因分析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习。
2、 学习特点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对于初一年级的低年级初中生,具体形象思维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图片演示来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3、 兴趣基础
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月相的概念及其成因,并能够利用月相成因示意图说明月相的周期性(朔--望--朔的演变过程)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相关动画演示和模拟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相变化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提供观测表,并布置月相观测任务,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理论去解释自然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价值观。
四、说教法
根据本专题的内容构成,采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讲授法呈现学生熟知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要学习的问题;然后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动画的演示法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原因;最后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结合了学生观察月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月相观察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这里运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将学到的原理延伸到实践中。
五、教学准备
月相形状变化示意图,PPT演示文稿,动画演示文件,实践观测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别忘说时间安排,且留下弹性时间)
(一)情景导入 2’
通过介绍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奔月”以及传回的影像图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并且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已学习的有关地月之间的知识,例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约为30天等,以通过旧知的回忆来联系今天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课时内容——月相的变化与成因 30’
1、以动画形式呈现出一个朔望月中月相变化的过程,在观看动画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思考1:我们看到的月亮实际上是月球哪一部分?
思考2:这一部分的形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3:月相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附:观看完动画之后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月相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即观察角度问题。
2、通过谈话法请学生回答以上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启发引导。
3、①科学地总结月相的概念:月相是月球视面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的统称。
②讲解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③引出朔望月的概念,重点分析不同时期月相变化规律以及理解记忆各时期月相的称谓,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要精讲、细讲。
4、根据本课时内容,提出“既然每个月都有月相圆缺变化,那么是否每个月都能看到月食的发生,月食与月相是什么关系?”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下节课《日食和月食》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练习巩固 5’
题1、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对给出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
【设计意图】及时的巩固新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所学内容。
题2、提供中国古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提问其中描写的是哪种月相。
【设计意图】
引用古诗词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引出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关于月相的时间判断,延伸了本课的内容。同时,通过解决这类问题,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的情感体验。
(四)布置作业 4’
1、小组实践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实地记录表以观测具体时间的月相位置,记录观测日期和观测地点,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说明。
【设计意图】
天文宇宙学知识难度很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最好的方法是从经验出发,从现象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相关科学概念,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认识,深化知识结构。
2、我们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朔望月制定了阴历,那我国传统的农历和阴历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历法的由来,认识到我国古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建立起一种民族自豪感。
(五)预留 3’ 作为弹性时间
七、板书设计
3.5 月相
1、月相概念
月相:月球视面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的统称。
2、 月相周期性变化
原因: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3、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
新月→上峨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娥眉月→新月
朔 望 朔
农历月初一 农历月十五或十六 农历月初一
提供中国古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语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
其中,可重点采用的是: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原理剖析】
这些诗句中蕴含了有关月相的哪些问题?如何利用月相成因来解释这些问题?
【解决问题】
从观察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中你还发现了哪些有关月相的规律或问题?
【设计意图】
引用古诗词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另一方面,引出了一个深层的问题,关于月相的时间,尽管教学要求上没有,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可以为他们的课后自学提供方向。
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了学生严密认真,有始有终的科学研究态度。总结观察记录的结果,难免会发现很多课堂上没有提到和解释的问题,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