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态变化2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图1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2.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
A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B. 冰水温度都升高
C.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 冰水温度都不变
3.可以用铁锅来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来熔化铁,这是因为( )
A.铁比锡的硬度大 B.铁比锡容易传热 C.铁的熔点比锡高 D.铁不能被烧化
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面图2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A B C D
5.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6.在图3四个图像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像是( )
图3
7.日本札幌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它位于日本北部,冬天非常寒冷.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记者在札幌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公路上一点积雪都没有,但是路旁的积雪却足足有两三尺高.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几种解释,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
A.道路上的车太多了,雪来不及覆盖路面 B.积雪都被风吹到路旁去了
C.道路下面都铺了温泉管道,路面温度较高 D.路面是黑色的,水蒸气不能形成雪
8.如图4,在家中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壶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一次为细线,第二次为粗线)则两次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10.寒冬,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
A.硬度较小 B.导热性好 C.隔热性好 D.导电性好
11.我国古代的饮器中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 、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 、白玉是一种比热较小的物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 、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通过液化方式获得水
12.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 ( )
A.一定是固体 B.一定是液体 C.一定是固液并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3.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凝固时温度也不变
C.熔化时不断吸热升温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D.非晶体熔化时,是由固态变成液态
14.为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图5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
15.根据下表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二、填空题
16.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若不小心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7. 如图6,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18.如图7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图像,图像中 是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 间为 ,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 ,它需要不断的 ,温度保持 ,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 。
19.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 _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此现象是一个_________热过程。
20.如图8,下面两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和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请你任选一幅并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
21.高空时,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水珠或__________成大量的小冰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__________ 成水滴,与原来的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______。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______成小水珠,这就是 。如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面,就形成了 。在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汽直接________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
22.如右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中的水温 (填“升高”、“降低”、“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
三、简答题
23.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大厅里的雪花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⑴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什么?⑵舞会上小姐晕到的原因是什么;
⑶读过此文后,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是什么?
24.某医院的急诊室里,进来了一个因为发高烧而痛苦地哭叫着的幼儿。初诊后,护士遵照医嘱,先给幼儿输液;接着把那些紧紧裹着幼儿的厚厚的衣服解开,然后用纱垫醮着酒精在幼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小心地擦拭。—会儿,幼儿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了。
请你回答,上文中画了横线的操作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或知识
四、实验与探究题
25.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上表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 体(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 ,开始加热10min时,物质处于 态。
(3)在下图表中用笔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图12
26.如果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
(1)如图10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其中水沸腾时的气泡现象如图11中的 图所描述一样(选填“甲”或“乙”),水在沸腾时吸热,温度会 (“继续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读数如图12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 ℃。
(3)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____ ________ _____。
27.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如图13所示)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 如图13.
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明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
____ ____的影响。
图1
A
B
C
D
图5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53张PPT)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a
2)绘制晶体熔化曲线 b
3)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 a
4)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a
5)知道熔点、凝固点含义,知道冰的熔点为0℃ a
5.汽化与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a
2)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3)描述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a
4)知道沸点的含义 a
5)区别蒸发与沸腾 b
6)知道液化的概念与方法(考试说明P137) a
固
液
气
熔
化
凝
固
汽 化
液 化
升
华
凝
华
吸
吸
吸
放
物质状态的转变:
1.根据 ,可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在玻璃.石蜡.沥青.铁.海波.食盐等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们在熔化中 保持不变,但要 ;
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 ,这是个 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这是个 热过程;
3.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
固体熔化时有无一定的熔化温度
铁.海波.食盐
温度
吸热
熔化
吸
凝固
放
液体表面
内部
汽化
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该是( )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A B C D
D
4.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该是( )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T1
t1
温度
时间
A B C D
D
温度℃
时间/分
A
B
C
D
E
F
G
熔点 (凝固点)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固
固液
共存
固液
共存
液
液
固
熔化 时间
凝固 时间
吸热
放热
一、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1.熔化
(1)海波熔化过程及图解:
温度
时间
t
0
A
B
C
D
AB段:
固态,温度上升
B点:
固态,开始熔化
BC段:
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C点:
液态,熔化结束
CD段:
液态,温度上升
全过程吸热
温度
t
0
A
时间
0
B
C
D
AB段:
BC段:
CD段:
固态,温度上升
粘稠,温度上升
液态,温度上升
全过程吸热
(2)松香熔化过程及图解:
思考:0 C的水呈什么态
(2)固体物质分类:
(3)熔点:
晶体 非晶体
熔化温度
几何形状
举 例
熔化时,温度不变
熔化时,温度上升
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无规则的几何形状
金属.食盐.明矾.萘.海波石膏.水晶
松香.玻璃.橡胶.塑料.沥青.石蜡.蜂蜡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不变的温度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550 铝 660 冰 0
钨 3410 铅 327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锡 232 固态酒精 -117
生铁钢 1200~1400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氢 -259
讨论:从晶体熔点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思考:我国漠河最低气温曾经降到-52.30C,这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白炽灯在发光时的温度在2500℃以上,选什么材料做灯丝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固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图像
A
B
C
D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硫代硫酸钠的凝固图像
A
B
C
D
比较硫代硫酸钠熔化和凝固图像,你有何发现
(2)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1)凝固是熔化逆过程,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并放出热量
同种物质熔点等于凝固点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熔化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边熔化边升温
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熔化是慢慢
软化的过程
熔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有一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晶体凝固过程中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
非晶体凝固不存在
固液共存状态
凝固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晶体 非晶体
熔 化(固态→液体)规 律
凝 固(液体→固体)规 律
时间
温度/0C
A
B
C
D
固态
液态
(固液共存)
熔化过程
熔点
时间
温度/0C
凝固过程
凝固点
(固液共存)
固态
慢慢软化,温度升高.
慢慢凝固,温度降低.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解释现象:
(1)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2)质量相等的00C的水和00C的冰哪个温度低 哪个更冷 哪个冷藏食物更好
(3)寒冷的冬天,气温达到-20℃,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湖底的水温是 ℃。冰层上下表面的温度各是多少
(4)“真金不怕火炼”,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5)冬天北方地区常用地窖盛放蔬菜,同时地窖中央放有几桶水,这样做可以防止蔬菜冻坏
水比热大,降温慢,且水结冰时会放热,防止蔬菜冻坏
金的熔点高,不易熔化,且金的化学性质具有稳定性
4
冰上表面(气温)为-20℃,下表面是冰水混合物为0℃
下雪过程是水凝固放热,而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
温度相同,但冰熔化要吸热,致冷冷藏效果更好
D
C
1.下列物质全部属于晶体的一组( )
A.铁、食盐、松香 B.铝、石蜡、玻璃
C.冰、沥青、松香 D.萘、水晶、食盐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熔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3.物体在吸收热后,它的温度将(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都错
C
D
4.在下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 D.
基础训练: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1.汽化:
二、汽化与液化:
(蒸发和沸腾)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都能进行的汽化
①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
液体的种类(或性质)
②蒸发吸热降温:
温度计置于空气中.插入酒精中、从酒精中取出,读数分别如何
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 对着干温度计吹呢
给发高烧的人降体温可采用什么方法
生活中加快蒸发的例子:
滴灌
喷灌
生活中减慢蒸发的例子:
手上脸抹面油:防止水分蒸发,以保持皮肤的水分
刚打好的混凝土盖上草袋子再浇上水:为了不使混凝土里的水分蒸发的过快
市场上卖的草莓用叶子盖起来:为了保持水分
沸腾前 沸腾后
气泡
温度
声音
逐渐升高
大
由小到大
保持不变
由大变小
①观察水的沸腾:
小
(2)沸腾:
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沸腾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固定不变的温度称做沸点
③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④沸点是物质的特性,同种液体沸点相同,不同种液体沸点不同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液态铁 2750 水 100 液态氧 -183
液态铅 1740 酒精 78 液态氮 -196
亚麻油 114 乙醚 35 液态氢 -253
思考:为什么油条是黄色的,而水饺不黄 氢能源为何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 工业上蒸馏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时先出来的气体是什么
(3)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蒸发 沸腾
发生的温度
发生的部位
剧烈的程度
液体的温度
影响的因素
共 同 点
任何温度下
一定温度(沸点)下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表面.内部同时进行
缓 慢
剧 烈
温度往往会下降
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速度及液体的种类
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沸点与气压成正比(如高压锅)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要把衣服晒干,最好把湿衣服展开以增大 ,挂在有阳光的地方以提高_________,挂在通风的地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表面积
液体温度
加快液面上的空气流动
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后,被风吹会觉得有些凉,这是因为 .
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上吸收了热量
2.液化:
物质由汽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早晨窗上的水雾
两只烧杯中加入热水,其中一烧杯上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另一烧杯上放一个热的玻璃片。
(1)液化方式: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压强(压缩体积)
低温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不易获得;
许多物质不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
(2)物质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所谓的“白气”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讨论一: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能够看见
讨论二:被100摄氏度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摄氏度的水烫伤要严重的多,为什么
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开水先要放热,因而水蒸气灼伤比开水烫伤时放出较多的热量。
讨论三:电冰箱工作时,其侧面或背面为什么会发热
讨论四:你知道卫星内的热管温控技术吗
管内工作的液体在向阳面汽化吸热,在背阳面液化放热。使温差不致过大,满足电子设备的温度要求。
讨论五:请你说出传统白酒蒸馏器的原理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1.升华:
2.凝华:
(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三、升华和凝华
3.列举升华或凝华的例子: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甚至消失
寒冷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凇
利用干冰冷藏食品和人工降雨
秋末到初春的严寒时节霜的形成
严冬季节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冬天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
我家的冰箱冷冻室内壁上出现霜
医院闻到某种固态药品的气味
升华
凝华
C
汽化.液化
基础训练:
3.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冬天去看牙病时,牙科医生在专用金属制的小镜
子探视牙齿前,往往先把小镜子在火上烤一下,这样
做的目的是( )
A.怕病人着凉 B.对病人负责再次进行消毒
C.怕口腔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子会液化而看不清
D.医生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4.蒸发和沸腾是______的两种方式,如图中甲.乙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的示意图,其中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汽化
甲
甲
乙
1.在河面上常会看到一层雾气,这是河水先发生__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而形成的。
汽化(蒸发)
液化
5.我国发射卫星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以液态氢为燃料,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用 方法将氢气液化后装进火箭里的。
6.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和______.
汽化
液化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在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只有液化
C.只有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A
压缩气体
8.用锅烧水,揭开锅盖会看到锅盖内侧有许多小水珠,这是锅内水蒸气_____成为小水珠,封闭在注射器中的乙醚,当体积压缩时发生 现象,这是利用了 来使气体液化.
液化
液化
增大压强的方法
C
9.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樟脑丸变小 B.露水的形成 C.地面上的霜
D.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 E.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10.用久了的灯泡,灯丝会变细,玻
璃会发黑这一过程中发生了( )
A.升华.液化B.升华.汽化
C.升华.凝华D.汽化.凝固
C
11.把00C的冰投入到00C的水中后,将出现什么现象
12.经常停电的居民区,有人在有电时将一大碗水放进冰箱的冷冻仓,他说这样做能保证在停电时冰箱内的温度较低,你认为他的做法有无道理 为什么
生活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说:
雾的形成
云的形成
雨的形成
雪的形成
露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凝结(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成云。
上面的小水珠变大时就下雨了。
当高空温度很低时,小水珠就凝固成雪。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结(液化)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
霜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在物体的表面上而形成小冰晶
人工降雨
烧开水时水壶壶嘴上方的“白气”
冰棍上的白粉
药店里的药味
钢水浇铸成钢锭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变大成雨。
水先汽化,水蒸气遇冷空气凝结(液化)成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冷却凝华成小冰晶。
固体药品升华成气态在空气中扩散
液态的钢水凝固成固态的钢锭
【例2】 夏天,在搪瓷杯里装上冰水,为什么杯子的外表面会“出汗” 答:
点拨:
【例3】 为什么被水蒸气灼伤往往比等质量的沸水烫伤还要严重? 答:
点拨:
由于杯里装冰水,因而杯子温度很低,使得周围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会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于是看起来就像“出汗”一样.
掌握液化的形成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因为水蒸气变成开水先要放热,因而水蒸气灼伤比开水烫伤时放出较多的热量。
水蒸气放热后先液化成同温度的水,后与沸水具有相同的效果.
【例5】 用飞机在云层上施放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促进人工降雨,这主要是由于 ( )
A.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空气密度,迫使云层下降形成雨
B.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空气急剧降温,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冰,下降过程中遇热空气冰熔化,形成了雨 C.固态二氧化碳吸收了局部地区空气的热,使空气液化成雨,下落到地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点拨:
B
了解人工降雨的成因是解题的关键.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发现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棒冰上就会冒“烟”;他把这支棒冰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
凝华
液化
液化
1. 遇 而 成小水滴,要 热,如 。
2. 遇 而 成小冰晶,要 热,如 。
3.水 冰,要 热。
4.水 水蒸气,要 热。
下面供选择:
“白气” 、“冰花”、冰、霜、露、雪、雾
水蒸气
冷
液化
放
白气、露、雾
水蒸气
冷
凝华
放
冰花、霜、雪
凝固
放
汽化
吸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
汽化
升华
凝华
液化
凝固
降温
增压
蒸发
沸腾
“白气.烟.雾.露水.出汗.变模糊”
凝结
物质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转化方式和吸放热可用下图表示: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吸热)
(吸热)
(吸热)
(放热)
(放热)
(放热)
熔点
沸点
凝固点
吸热过程
放热过程
固态
液态
气态
思考:物体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它的温度如何变化
固
液
气
熔
化
凝
固
汽 化
液 化
升
华
凝
华
吸
吸
吸
放
物质状态的转变:
方法小结:
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在判断物态变化类型时,首先明确变化前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变化后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然后分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和液态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熔化和凝固,由于固态物质由晶体和非晶体之别,在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同,且状态的变化也不相同,但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则是共同的特征。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一温度称为熔点,而且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液体的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复习时要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影响液体沸点变化的原因;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注意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物体的冷热程度
四、温度及温度计:
(1)热传导的方向:
1.温度:
高温体→低温体
(存在温度差)
(2)凭感觉判断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如井水冬暖夏凉)
热水
冰水
温水
感觉怎样
凉
热
2.温度计:
细管
玻璃泡
液体(水银.
煤油.酒精)
玻管
(1)温度计的构造: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3)温度单位:
℃(摄氏度)
(4)1摄氏度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为00C,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为1000C,在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
(5)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7℃”
“-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读作“37摄氏度”
(6)正确使用温度计:
①使用前:
观察量程和最小格刻度;不超量程
②测量时:
③读数时: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将温度计拿出读数;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
0C
练一练:测水温实验中,合理的步骤是__________
A.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B.取出温度计;
C.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D.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水充分接触;
ACEDB
(7)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体温计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内经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引起玻璃泡里水银微小膨胀或缩小时,细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就发生显著的变化
管子中间有一段特别细,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体温计能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体温计上有一面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水银柱放在三棱形玻璃上,只有转动到最佳角度时才能准确读数.
比较 体温计 常用温度计
测量范围
能否测量开水温度
一般能否测量室温
最小刻度
有无细小的弯曲
读数时
0~1000C
35~420C
不能
能
不能
能
一般为10C
0.10C
有
没有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比较:
练一练: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37.3℃和38.4℃ B.37.1℃和38.4℃
C.37.1℃和37.4℃ D.37.3℃和37.4℃
A
1.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反映一个共性是 。
凝固.熔化
温度不变
2.如图是甲乙二种固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
的AB.BC.CD.DE.EF.FG段中。
(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
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的时
间是 分,另一图线的物质可
能是 。
(2)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段;
处于液态的是 段;
处于固液共存的是 段;温度升高的是
段,温度降低的是 段,温度不变的是 段,吸热的是 段,放热的是 段.
AB和FG
CD和DE
BC和EF
AB和CD
DE和FG
BC和EF
AD
DG
温度
时间
A
B
C
D
E
F
G
甲
乙
t
乙
t0C
非晶体
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3℃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 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
(3)沸点不足
100摄氏度是
因为_______
。
3
99
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B
4.右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
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
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5.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 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的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汽遇冷液化为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 c B.a d f C.b c D. e
B
6.夏天,小王从冰柜中拿出一支冰棒,发现一支硬邦邦的棒冰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外包装纸,棒冰上就冒出“烟”,小王把这支棒冰放进一杯水里,不一会儿,又发现杯壁外会出“汗”,请你帮小王解释这些现象。
“粉”是霜,它是冰柜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
“烟”是大量的小水滴组成的白雾,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汗”实际上是小水珠,它是水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
7.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和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汽化现象 B.都是液化现象
C.前者是汽化现象后者液化现象
D.前者是升华现象,后者是液化现象
B
C
8.在20℃的房间里,放有一烧杯酒精,将温度计放入酒精中,过一段 时间后取出,观察它的示数,则发现
A.高于20℃ B.低于20℃ ( )
C.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保持20℃不变 D.一直为20℃
9.小明在家烧饭时不慎将手指烫伤,妈妈让他把烫伤手指放在自来水龙头下用水冲,小明让妈妈赶快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冰块敷在被烫伤的部位,请你说明,采取这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哪种方法更好
冰块敷时有三个吸热过程:即零摄氏度以下的冰决温度升高到0℃,0℃的冰块熔化成0℃的水;水的温度继续升高,而1g0℃的冰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g水温度升高80℃所吸收的热量,所以,第二种方法的效果更好.
D
10.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的是( )
A.熔化、液化和升华 B.熔化、汽化和凝华
C.汽化、凝固和升华 D.凝固、液化和凝华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熔化 B.在-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物质名称 固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D
11.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12.火箭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高温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底面,工作人员在发射台下建成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火箭升高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就是由于 形成的.
汽化
水蒸气液化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5℃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将立即熔化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夏天吃雪糕时,揭开包装纸后,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冰的升华现象
D.将壶里的水加热至100 ℃时沸腾,若壶里的水只有一半,只需加热至50℃即能沸腾
B
C
14.今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主要原因是( )
A.泥沙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
C.近年来植被破坏,增加了裸地面积,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5.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由于A.铁的密度比锡小 B.铁比锡硬 ( )
C.铁比锡传热快 D.铁的熔点比锡高
D
16.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流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新奇美观 B.为了寻欢作乐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D
17.用飞机在云层上施放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促进人工降雨,这主要是由于( )
A.增加局部区域的空气密度,迫使云层下降形成雨
B.固态CO2升华吸热.空气急剧降温.空气中水蒸气凝华成冰.下降过程中遇热空气冰熔化.形成了雨 C.固态CO2吸收了局部地区空气的热.使空气液化成雨.下落到地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B
18.浮着一层油的菜汤不易变冷,这是因为( )
A.油比水散热慢 B.水分蒸发会吸收大量的热
C.菜汤原来温度高 D.浮油阻碍了水分的蒸发
D
甲
丙
19.若用人群状态类比物质状态,下图所列甲乙丙三种情景中,对应固态的 图,对应气态的是___图。
甲:坐在座位上学生 乙:课间教室中学生 丙:操场乱跑的学生
20.严冬的早晨,可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熔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内水蒸汽向玻璃放热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C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B.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将热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D
2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里的水( )
A.同时沸腾B.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C.稍后也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A
23.大型晚会的舞台上经常看到有雾出现,其原因是
喷洒的干冰升华吸热而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物态变化1 姓名______________
1、在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门后看到门里放出“白气”,这是( )
A、冰箱内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汽 B、冰箱内的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汽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D、冰箱内的冰熔化成水后形成的
2、烹调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1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3、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计
4、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水面上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升华 D、先升华后液化
5、下列物质中,没有一定熔点的是( )A、冰 B、铁 C、食盐 D、玻璃
6、某种晶体,它的温度等于熔点温度时( )
A、一定液态 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散开 B、用塑料袋包装疏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把温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
8、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墙面的上面有许多小油滴,这些油滴的形成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熔化和蒸发 D、熔化和凝固
9、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中话是错误的( )
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能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汽化;
10、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水烫嘴,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为了( )
A、把热吹散可以降温; B、加快空气的流动,加速了水的蒸发可以吸热降温;
C、吹过去的是冷空气,可以降温 D、吹过去的冷空气把水中的热量带走了;
11、在物态变化中,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雪是由水蒸汽凝固而成的 B、雾是由水蒸汽汽化而成的
C、露水是由水蒸汽液化而成的 D、霜是由水蒸汽凝华而成的
12、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固体吸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D、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13、“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雪后寒”,它说明了,雪后,由于__________导致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14、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感到冷,其原因是由于:_____水________时吸热致冷。
15、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废铁块化成铁水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_____;(3)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______。(4)冬天,我呼出的“白气”_____。
16、擦玻璃时,有时往玻璃上呵气,玻璃上会出一层水雾,这是因为口中呵出温度较___的水蒸汽遇到温度较____的玻璃后放出热量,_______形成雾状小水珠蒙在玻璃上形成的。
17、家中烧开水时,喷出的热蒸汽比(同温度)开水烫伤人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细小的_____,由__________形成的;用酒精给盛水的纸盒加热,水能沸腾,纸盒不燃烧,且纸盒中的水温_____,所以纸盒完好无损。
18、夏天,用湿毛巾包裹牛奶瓶,可以降低牛奶的温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比喝凉水解热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9、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_____中的水蒸汽______而形成的现象,这是个_____过程。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汽水瓶,不一会儿在瓶外侧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_____现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石油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人们常用干冰升华时要_______,来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21、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酒精沸腾”的图像,观察图像,并回答:
(1)在这两个图像中,____图是合金加热变成液态的图像,_____图是酒精沸腾的图像。(2)从图像判断,这种合金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3)从图像中判断,这种合金的熔点是_______;想一想,_______________叫熔点。酒精的沸点是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沸点。
(4)若这位同学测出这种合金的温度现在是210℃,请你帮这位同学判断这时这块合金是________态。
22、水的“自白”: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_____℃,我正在______(填“熔化”或“凝固”)
23、炎夏酷暑,在屋内地上洒些水便觉得凉爽些,为什么?
24、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认为是他家的水管破了,向外渗水,你认为这种解释对吗?如果不对,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25、洗好的湿衣服,采取哪些方法才能使湿衣服它干的更快?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能使衣服干的更快?
26、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