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十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一: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定律实质:构成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数目、种类、质量都没有改变,只是组合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中组成各物质的元素种类、质量也不发生任何变化。
定律推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关系一定,即质量呈一定比例关系。
知识点二: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高温、点燃、催化剂等。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主要有: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2)求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及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离子数目比;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判断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或其他反应类型等。
知识点三: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洞察考向]
1、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中考的热点,要求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宏观上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上,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原子的质量不变,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围绕理解这一考点,中考在这部分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或批驳某些观点,揭批“伪科学“的荒谬言论;
(2)运用元素质量守恒、粒子个数守恒去解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等;
(3)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探究题;
(4)以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为内容的跨学科试题,如气体压力、浮力、天平平衡等;
(5)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质量的计算。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此是历年中考的重要内容。其命题趋势为:
(1)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2)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3)提供生产、生活、科技等客观事实和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
(4)运用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及物质的组成元素。
[真题剖析]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例题1、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N2 B.H2 C.O2 D.CO
【解析】该题目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根据反应方程式的左右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发现方程右边少了6个氮原子,因X前的系数是3,故X为N2。
【答案】 A
举一反三
【变式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解析】由表可以发现反应后乙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9 g,丙物质的质量减少了36 g,而丁物质的质量也增加了21 g。即:36 g的丙物质参与了反应生成了19 g乙和21 g丁。但是36 g<19 g+21g,于是推出还有物质参与了反应。根据题意可知是4 g的甲参加了反应。于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质量为1︰9。本反应虽然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物质,但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可以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B
【变式2】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
A.4:9 B.8:11 C.10:11 D.31:4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得出质量比为:先设生成C的质量为x
2A + 5B= 2C + 4D
2X9 4 X22
x 8.8g 解得x =1.8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B的质量:8.8+1.8-2.6=8g
B:D=8:8.8=10:11 故答案:C
【答案】C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含义
例题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Cl=MgCl2+H2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CaO+H2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解析】该题目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首先看物质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再看是否配平,最后看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符号是否标注。B中没有配平;C中生成物之一二氧化碳错误写成水;D中产物氯化亚铁错误写成氯化铁。
【答案】A
举一反三
【变式3】若分别用和代表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这两种元素分别组成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11—1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A代表、B代表,请用A、B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题中是给定了不同的原子,由其构成的物质的微粒回答化学变化的有关问题。同种的原子构成了分子,不同的分子通过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由于生成物是不同的原子构成的,所以属于化合物。
【答案】(1)化合物 (2)A2+B22AB(或A2+B22BA)
【变式4】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11—2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11—2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刘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
小李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
③你认为________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______和_________(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活动探究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学生需明确在做质量守恒实验时,若反应有气体产生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小刘的实验没有气体产生,在敞口容器中进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而小李的实验有CO2生成,故反应后烧杯的总质量会减小,导致小李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的原因是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质量守恒的实质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问题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属于开放性题,所选药品应满足反应后无气体产生,如NaCl与AgNO3、NaOH与H2SO4等
【答案】
①BaCl2+Na2S04=BaS04↓+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小刘 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意思正确也给分)
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意思正确也给分)
⑤NaCl AgNO3(与顺序无关;写名称不给分;含有BaCl2、Na2SO4、Na2CO3、HCl中的任一种不给分;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备考技法]
1、要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
“五个不变”:①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种类不变,③原子种类不变,④原子质量不变,⑤原子数目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①物质种类一定改变,②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关键,主要有:
(1)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2)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推断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质量比等;
(4)判断化学方程式写得是否正确等,随着学习的深入,表现形式更加丰富。
同时应注意: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解释物理变化;
②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③“质量守恒”指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错误。
(1)错写物质的化学式;
(2)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如对复分解发生的条件理解不透,写出一些不能进行的反应;
(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
(4)错标或遗漏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物(↓);
(5)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3、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及应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质的方面: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②表示反应物的一种性质;③生成物的一种制法。
(2)量的方面: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粒子数之比;②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是化学方程式应用的依据。
[真题演练]
1.工业上常用乙炔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来切割金属。若用R表示乙炔,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则乙炔的化学式是
A.C2H4 B.C2H2 C.CH3COOH D.C2H6
2.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2AB2 + B2 == 2C B.3AB2 + B2 == 2C
C.4AB2 + B2 == 2C D.AB2 + 4B2 == 2C
3.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A. 1 B.2 C.3 D.4
4.对反应X+3NaOH=3Y+Fe(OH)3↓的分析,错误的是( )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2(SO4)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3
5.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 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 B.2∶1 C.5∶l D.4∶l
6.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7.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8.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研制和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2O 2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C.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D. TiO2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9.有关2 CuO + C 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0.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示例中错误的是
A.阴影1:C+O2CO2
B.阴影2:2H2O2H2↑+O2↑
C.阴影3:Mg(OH)2+2HCl=MgCl2+2H2O
D.阴影4:Fe+CuSO4=FeSO4+Cu
11.有一种新型的“即热饭盒”,其饭盒底部分为两层,一层盛有水,另一层盛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反应:Mg+2H2O=Mg(OH)2+X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物质X属于( )
A.单质 B.化合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12.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用适量的稀盐酸除铁锈 Fe2O3 + 6HCl =2FeCl2 + 3H2O
B.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CO+O2CO2
C.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CaCO3 CaO+CO2 ↑
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S + O2 SO2
13.根据下列图示实验,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 ( )
②_________________ ( )
③_________________ ( )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黑_________________;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含碳元素。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5. 右下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16.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2),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试回答:
(1)ClO2 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氯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差很小,但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别加热,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却远远小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答案:
[真题演练]
1.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来确定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共有4个C,4个H和10个O,则可推断出R为C2H2。
【答案】B
2.
【解析】在选项中代入C的化学式,看是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
【答案】C
3.
【解析】依据反应前后各原子个数相等,得x=3。
【答案】 C
4.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是含铁的化合物,根据碱的化学性质X可以是FeCl3、Fe(NO3)3,所以Fe的化合价是+3价,Y可能是NaNO3、NaCl;从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来看,X不能是Fe2(SO4)3 。
【答案】 B
5.
【解析】该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中考的重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5:1。
【答案】C
6.
【解析】物质间的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题分析,三种物质化合只生成了30 g新物质D说明反应物没有完全用完;根据第二句中阐述若增加, 10 g A,反应停止,说明在第一次反应后A完全反应掉了,由此列出了第二次反应后C有剩余,说明A B反应完,由此列出A B的比例式求第一次反应消耗B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守恒求出.设第一次反应B的质量为X 第二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
Y A + B + C =D
25 15
15 x x=9g
反应的C物质的质量为:30-15-9=6g
第一次反应后,B剩余6 g 反应的 A C质量比:
25:Y =15:6 Y=10g 所以第二次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25+15+10=50g
反应的A:B=25:15=5:3 A:C =15:6=5:2故选B D.
【答案】B D
7.
【解析】反应后c的质量增加3.2g,是生成物,b质量减少0.64g,是反应物,d质量不变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a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0.64g=2.56g,a、b反应的质量比为:4:1,因此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选B。
【答案】B
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作用的理解,以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等等。对于催化剂的理解应抓住其特征“一变两不变”,一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本题该反应中TiO2是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故本题不正确的选D。
【答案】D
9.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知识,从题可知,是碳还原氧化铜的题,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而碳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发生了改变。故选A C。
【答案】AC
10.
【解析】由图阴影1表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相交部分,表示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CO2是化合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C的化合价由 0价变为 +4价,O 的化合价由0 价变为 -2价,是氧化还原反应;阴影2 表示该反应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2H2O2H2↑+O2↑是分解反应,同时反应中的 H、O元素由化合物变为单质,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阴影3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Mg(OH)2+2HCl=MgCl2+2H2O中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阴影4既是置换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Fe+CuSO4=FeSO4+Cu是置换反应,Fe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Cu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11.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计算,X中含有2个H原子,由此推测X的化学式为H2,H2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答案】A
12.
【解析】 A中生成的铁的化合物其化合价发生变化了,复分解反应前后化合价是不变的;B没有配平;D中给定的物质是红磷,而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硫。故答案C。
【答案】C
13.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要正确,还要正确的标上反应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
【答案】①3Fe+2O2Fe3O4 化合反应
②2H2O2H2↑+O2↑ 分解反应
③ HCl+NaOH==NaCl+H2O 复分解反应
14.
【解析】(1)书写方程式时不要漏掉反应条件和“↑”,(2)根据所给反应的文字信息,先找出反应物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氧化镁和炭黑,反应条件是点燃,再吧方程式书写完整即可;究竟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干扰了固体粉末是否含有碳元素的鉴定。
【答案】(1) 2H2O22H2O+O2↑
(2)2Mg+CO2 ==== 2MgO+C 不正确 酒精燃烧也产生CO2
15.
【解析】由图示可知,每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都不变,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2CO+ O2===2CO2 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或分子发生了变化)
16.
【解析】化合价依据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来确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首先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发生的条件,然后注意配平。
【答案】+4;TiO2 + 2C + 2Cl2 TiCl4 + 2CO 2Mg + TiCl4 2MgCl2 + Ti
17.
【解析】本题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理解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微观意义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答案】(1)二氧化氯 +4 (2)Cl2 +2NaClO2==2ClO2+2NaCl
18.
【解析】等质量的高锰酸钾与氯酸钾中所含的氧元素的质量相近,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但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在反应后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氧气,而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答案】见解析
[中考探究]
1.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震后灾区要特别注意环境淆毒,防止疫情发生。次氯酸钠(NaClO)是灾区使用的消毒剂之一,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H2O==NaOH+X,反应生成的x具有强杀菌作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
2. 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分别表示N2、H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若空气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中考探究答案]
1.
【解析】根据题中的方程式NaClO+H2O==NaOH+X,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由此可计算X的化学式为HCl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16=52.5。
【答案】52.5
2.
【解析】此题考查的内容之一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条件的确立,同时给定了微观的反应模型,确定反应的步骤。这部分的内容就是先确定开始时不同的分子,然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之二给定了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在空气中存在有水蒸气,与二氧化碳起反应生成的水膜成酸性即形成了酸。之三是汽车尾气的如何净化,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N2 + 3 H2 2 NH3
(2)⑤④①②③
(3)H2O + CO2 = H2CO3 2 CO + 2 NON2 + 2 CO2
3.
【解析】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黄金(Au)是一种单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
【答案】见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