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文档属性

名称 运动和力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3-07 11: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中考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力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运动和力 要点考点聚焦 力的概念的理解、作力的图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重力的方向及 大小的计算、摩擦的识别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从中考命题看,上述考点常以填空、选 择、作图和实验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记忆、理解和应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热身1.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施力物体是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
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包含的物理道理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手用力鼓掌,双手都会
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
3.质量为1kg的铅球,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为______,
当它 受到其他力作用时,其重力 ____(填“变”或“不变”),
当它最后静止在 地面上时,其重力为____.电灯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的 作用电线 相互的9.8N不变9.8N课前热身4.当你用铅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 ,笔尖与纸面间的摩擦是____摩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 面的_________和____的大小有关.
5.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__和 ______,因为它们都与力的作用效果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6.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是否对准_________,还应当观察____和__________.若在一次测量 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4-1-1所示,则所测得的拉力大小为_____N.滑动粗糙程度方向图4-1-1滚动压力作用点 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3.40课前热身7.质量是500 g的一袋食盐放在斜面上,如图4-1-2所示,它所受到的重力为_____,方向是________,请你在图中画出重力的图示.
8.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B.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高速向前运动,是因为在空中仍受推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水平面向下
D.磁性黑板上的小铁片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它受到磁性黑板的吸引力
4.9 N竖直向下C
图4-1-28课前热身9.关于力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B.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10.下列做法中增大摩擦的是( )
A.鞋底和轮胎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减小皮带与皮带轮接触时的压力
C.在衣服的拉链上涂上蜡
D.在运动的木箱底部装上圆轮
C A 典型例题解析【例1】关于力的概念,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我们通常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还有一个施力物体,
只不过省略不谈而已
D.物体间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例2】如图4-1-3所示,将质量为1kg的铁球用绳悬挂起来,
做成一个钟摆 ,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铁球在摆动时所受到的
重力.D图4-1-3
图4-1-4典型例题解析【例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并且应使指针指在________位置.如图4-1-5所 示,则所测得力的大小为_____N
【例4】普通自行车上,捏紧车闸,车闸与车轮的钢圈是______ 摩擦,它是通过________方法来增大摩擦;在前后轮 中的轴上安装了滚动轴承,这是为了__________量程增大压力图4-1-5(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 零刻度线 3.2 滑动减小摩擦方法小结一个物体不能对自己产生力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至少存在两个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的三要素可以用图示的 方法表示出来,这也是用几何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将几何作图能力运用到物理学中,作图时 应注意图示的规范化.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前要首先观察量程和最小分度 值,校零后才能使用,测力时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重力的方向竖 直向下即与水平面垂直向下,它与质量的联系G=m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对于质量分 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物体间要相互接触 (接触面不光滑)、互相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可分为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和静摩擦.摩擦 有利有弊,日常生活中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 触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的速度的变化无关.课时训练1.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水也就对人的手和脚施加一个使人前进的力,这说明物体 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
2.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时,球由____变为____, 这是由于发球员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飞来的足球,把球射入 球门,由此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用手拉或压弹簧,弹簧变 长或变短,由此可见,力可以使物体____.
3.运动员向斜上方推出的铅球,主要受____的作用,使铅球不能做直线运 动.
4.质量为5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为__ N,当受到40 N 竖直向上的拉力时,则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N.静止相互的运动0运动状态形变重力49课时训练5.用如图4-1-6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首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N ,最小分度值是___ N,测力时,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 方向与_______方向在一直线上,再读出指针所指的示数为____N.
6.手托一本书,静止时,书受到__力和____力的作 用,前者的施力物体是____,后者的施力物体是__.
7.一块重为9.8 N的石块,它的质量是__kg,把它 带到月球上去,它的质量为__kg,重力为_____ N(月球的吸引力为地球的 ). 0-5所测力0.22.6重1图4-1-6
支持地球手11 .63课时训练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C.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动时,第一次做直线运动,第二次做圆
周运动,这两次摩擦力 分别为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D.树上的苹果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到地面上静止后就不再受到重 力作用
9.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钟摆来回摆动
B.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
C.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地球绕着太阳运动BC 课时训练10.质量为20 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物体对
斜面的压力为物重的0.5倍,在 图4-1-7中作出物体对斜面
压力的图示.
图4-1-7
第二部分 机 械 运 动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涉及的考点有:会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 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直线运动.从中考命题看, 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取、运动的相对性、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单位换算、匀速 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常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平均速度的测量可能会以填空 或实验题型出现.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建立运动图景来解 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热身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由于
选择参照物 可以是任意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
飞机做俯冲飞行时,驾驶员说: “大地迎面而来,”
这是以_____作参照物的.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物理学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是主单位是___,1 m/s=___ k m/h.
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机械运动中最简单的
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 m/s选作为标准相对的飞机相同时间比路程和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3.6匀速直线运动课前热身5.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快慢程度可以用_______来衡量,它的计 算公式是 =
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
A.一定都不相等
B.不一定都相等
C.一定相等
D.三种情况都不正确.
7.小华用18 s跑完100 m,小明骑自行车,1h行驶18 km,他们相比较,则( )
A.小华的速度大
B.小明的速度大
C.两人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CA平均速度课前热身8.由匀速度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 m路程,接着又以20 m/s的 速度匀速行驶300 m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A. 13 m/s B. 15 m/s
C. 16 m/s D. 18 m/s
C C课前热身
10.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4 ,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 8∶9 B. 9∶8
C. 2∶9 D. 9∶2B典型例题解析【例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 ,该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树木 B.地面
C.天空中的云 D.该同学乘坐的汽车
【例2】甲、乙两物体分别以3 m/s和5 m/s的速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自南向 北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乙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大小和方向是( )
A. 3 m/s,向南 B. 5 m/s,向北
C. 2 m/s,向南 D. 2 m/s向北
【例3】甲、乙两辆汽车,车长分别为L1和L2,甲车以v1向 西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v2向东匀速行驶,则甲、乙两辆汽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的时 间为
______________D C 典型例题解析【例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为600 m, 第2分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600 m,第3分钟内通过的路程还是600 m,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个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这个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不能确定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5】小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估测出他在前一半路 程的平均速度为2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 m/s,那么他在回家的全路程中的平均速 度为_____.C 2.4 m/s 典型例题解析【例6】一辆卡车以36 km/h的速度闯红灯,卡车开出2 s后,交警以20 m/s 的速度追击.不计卡车长度,则交警需要多长时间可追上违反交通规则的卡车?图4-2-1答案: 2 s 方法小结 参照物可以选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它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 和方便而定.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速度在数值上等 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公式为v= ,公式的v 与s、t无关,不能理解成v与s成正比,v与t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在相 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但不能根据特点去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应根据定 义去判断.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 以总时间,而不能盲目地求速度的平均值,因为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路程中速度 的平均值.解决运动中的相遇、追赶类计算题时,首先确定参照物,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建立 运动图景(即运动线路图),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由此可见,通过方程求解问题也是 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课时训练1.船上的人看到岸边的树木向后退,这是用___作参照物;若船匀速行 驶的速度是5 m/s,则0.5 h内船运动的路程是__km.
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加油机给空中战斗机进行空中 加油时,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则战斗机是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若战斗机以300 m/s的速度向前飞行,则加油机2 min内飞行的路程为___ km.
3.如图4-2-2所示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 京,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min.船936静止图4-2-2
18课时训练4.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2 m/s,v乙=3
m/s,它们通过相同 路程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____;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之比s甲∶s乙=_____.
5.某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8 km/h,若他骑自行车到
相距3 km的学校上学,为了不迟 到,他至少要在上课前
____ min出发才行.
6.甲物体的速度是72 km/h,乙物体在1 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2 km,丙物体的速度是20 m /s,则( )
A.甲同学运动得快
B.乙同学运动得快
C.丙同学运动得快
D.一样快3∶22∶310D课时训练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越长
B.运动时间越短的物体,速度越大
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越长,所需的时间越长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时,那么它在第15 s时的速度为( )
A. 0.5 m/s B. 0.75 m/s
C. 1.5 m/s D.无法确定
DC课时训练9.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
以v2的速度走完剩 下的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
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10.甲、乙汽车同时从相距20 km的两地出发,相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5 m/s ,乙车的速度为36 km/h,
当他们相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车少走2 km
C.甲车运动的时间比乙车多 h
D.甲车比乙车多走4 kmBD课时训练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①实验原理是_____;②在实验中除了图4-2-3所示的实验器材,还缺少_____; ③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 秒表每格为1s),测出s1=160 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___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 m/s,在s1、s2、s3、三段路程中__段路程运动 快,原因是___________.(小车长忽略不计)刻度尺s3=0.320.4 平均速度最大图4-2-3课时训练12.某地的道路如图4-2-4所示,AB=15 cm,BC=10 m,BD=60 m,一歹徒在A处作案后 ,跑到B处时,被C处的小明发现,歹徒以6 m/s的速度向D处逃跑,小明迅速追击歹徒,最后 在D处将歹徒抓获,小明从发现到抓住歹徒用了多少秒?小明追歹徒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图4-2-4
【答案】 10 s 7 m/s 课时训练13.一列火车长310 m,用13 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1min 10s的时间,求隧道的长 度.
1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6 km/h,后一半路程中 的平均速度为20 m/s,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5.在平直的公路上停有两辆汽车,同时启动,均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 s, 则车之间的距离可能是多少?【答案】600 m
【答案】13.33 m/s
【答案】
①同向同地点,s=0
②反向同地点,s=200 m
③同向不同地点,s=s′(s′为两车启动前相距的距离)
④反向不同地点,s=s′+200 m(s′同上)
第三部分 力和物体运动状态 的变化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本课时涉及的考点有: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怎样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的理 解,认识惯性并会用惯性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物体在非平衡力 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从中考命题看,上述考点多以填空、选择题型出现.同一直线二力 合 成可能会作图题型出现,例如作出某物体复合力的图示.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可能会以实验 题出现.本课时重点将物体受力情况与其运动情况联系起来,会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会判断 其运动情况,反之会根据物体运动情况会判断其受力情况.课前热身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____状态或________
_____状态.
2.如图4-3-1所示中的物体,能处于静止状态是图中的__.
3.质量为50 kg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静止不动,他受到__
力 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和
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匀速直线C支持静止运动图4-3-1重地球地面一对平衡力课前热身4.某人用40 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着一重为100 N的重物在水平面上做匀速 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 N,方向 是____;当重物在同一水平面上以0.5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重物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 N,方向是向左, 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N.
5.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F1=15 N和F2=20 N,若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同,则合力大小为__ N;若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为__N,方向与___力的方向相同.40040向左355F2课前热身6.用手提起100 N的物体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拉力大小是___ N;如果改为沿水平方向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__ N,则所需拉力大小为 20 N;若该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而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 这两个力______是平衡力(填“一定”、“一定不”若“可能”).
7.两辆吊车,吊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上升,吊绳的拉力为F1,另一重物以2 m/s的速度上升,吊绳的拉力为F2,则F1与F2的关系是( )
A. F1=
B. F1=F2
C. F1=2F2
D.无法确定20一定不B100课前热身8.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时,有惯性,受外力时没有惯性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9.用细线拴住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如果细线断开的同时一切外力都消失,小 球将会( )
A.静止
B.仍做圆周运动
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DC课前热身10.如图4-3-2所示,用10 N的水平方向力F将重为6 N的物体紧紧压在竖直墙面上,请 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所受力的图示.
图4-3-2典型例题解析【例1】一个墨水瓶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 是( )
A.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
D.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
【例2】如图4-3-3所示,一辆放在水平地面、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 着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m1<m2)的小球.当小车突然由静止起向左运动时, 两个小球( )
A.相对小车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速度,两球靠拢
B.相对小车向右运动,且m2速度大于m1速度,两球靠拢
C.相对小车向右运动,且m1、m2速度相等
D.相对小车静止,随小车一起向左运动CD图4-3-3典型例题解析【例3】如图4-3-4所示,用水平拉力拉着木块在光滑的桌面上向右运动, 当拉力F逐渐变小时,木块运动的速度将(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例4】重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位同学用40 N的力竖直向上 提木箱,则木箱受到的合力为__N,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 ___N.B0图4-3-4
60典型例题解析【例5】质量为1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如图4-3-5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木 块的受力图示.图4-3-5
图4-3-6 典型例题解析
【例6】连同载重共为2000 N的气球,在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浮 力为1900 N,则它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为多大?当气球以同样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时,必须抛出质量为多大的物体?(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空气浮力和阻力大小不变,g =10 N/kg)
【答案】 100 N 20 kg 方法小结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合 力为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者缺一不同,合力为零.已知一个 分力,便可求另一个分力,因为F1=F2.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时,先判断清 楚两 个分力的方向关系,然后再进行运算,当分力方向相同时,F合=F1+F2,合力方 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当分力方向相反时,F合=F1-F2(F1>F2 ),合力方 向与大的分力方向相同.根据物体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具体规律是:当物体受平 衡力或不受外 力作用时,原来是静止的仍保持静止,原来是运动的,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非平衡 力 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如果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合 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直线上,物体做 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方法小结具体规律是: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物体可能不受外力,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F合=0;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 ,一定受非平衡力作用.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惯性依然存 在,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与质量有关.正因为惯性,物体总是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要使物 体运动状态改变,必然要受到非平衡力作用.课时训练1.重为10 N的铁块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__ N,它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 N.
2.如图4-3-7,重为5 N的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左的力为F1,水平向右 的力为F2,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合力的大小为___ N,方向________,在竖直方向受到合力大小为__ N.
100010水平向右图4-3-7课时训练3.在行驶的汽车里 ,悬挂着一个小球,如果小球向行驶的方向摆动,说明汽车前进的速度 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小球向右方向摆动,说明汽 车向__方向转弯.
4.将质量为1 kg的物体吊在弹簧测力计的钩子处,当物体静止不动时,读出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为 ___N;如提着弹簧测力计以0.1 m/s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 线运动,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 N;如果弹簧测力计以0.2 m/ s的速度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 N.
5.用20 N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加到30 N,则手与油瓶 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将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变小左9.89.89.8不变课时训练
6.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为2 N ,若将拉力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__N,此时木块将做加速直线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D2课时训练
8.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9.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 kg,降落伞的质量为5 kg,运动
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下降 ,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
气阻力的大小为(g=10 N/kg)( )
A. 650 N B. 56 N C. 700 N D. 70 N
CA课时训练10.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共同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某一个高度时 ,绳子突然断开,这个重物将( )
A.继续上升一段,然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外力全部同时消失,那么( )
A.物体继续做曲线运动
B.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将做变速直线运动
D.物体将保持静止AB课时训练12.已知F1=30 N、F2=40 N,它们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则它们的合力可 能是( )
A.大小为70 N,方向与F1相反
B.大小为70 N,方向与F2相反
C.大小为10 N,方向与F1相反
D.大小为10 N,方向与F2相反C课时训练13.伽利略等科学家曾做过如图4-3-8所示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观察、比 较 小车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①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平面 时具有相同的____.②在分析现象时,一般人常注意的是: 小车在毛巾上 运动时所受的____大,所以运动距离短.而科学家们却注意到:小车在较 平滑的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并由此推想,运动着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定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 上总结和推理得到.图4-3-8速度阻力一直匀速运动下去牛顿第一课时训练14.质量是3 kg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木块重力的0.2倍,要使木 块在此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需对木块施加多大的水平拉力?(g=10 N/kg)【答案】6 N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