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关雎(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诗经二首-关雎(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20 19:09:14

文档简介

12《诗经二首—关雎》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新知预习】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二、《诗经》 中的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预习检查】
一、字词过关
1.给加点字注音:
窈窕( )( ) 淑女( ) 褶皱( )
好逑( ) 寤寐( )( ) 琴瑟( )
芼之(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洲:
窈窕:
逑:
寤寐:
芼:
【课堂探究】
探究1: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探究2: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探究:3: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呢?
【优化训练】
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 《关雎》中“起兴” 的句子是 , 。
2. 《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3. 《关雎》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
二、阅读《关雎》,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学完《关雎 》一诗,请写一首新体诗,字数不限,句式长短不作要求,只要有诗味就行。至于押韵,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自评:☆ ☆ ☆ ☆ ☆
师评:☆ ☆ ☆ ☆ ☆
参考答案
【预习检查】
一、字词过关
1. yǎo tiǎo shū zhě hǎo wùmèi sè mào
2.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挑选
【优化训练】
一、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阅读《关雎》,思考下面的问题。
1. 窈窕淑女
2.《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3.《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经二首——关雎》当堂达标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关雎( ) 荇菜( ) 好qiú( )
溯洄( ) 窈tiǎo( )参差 ( )( )
寤寐( )( ) 左右mào( )之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窈窕淑女
⑵寤寐求之
⑶君子好逑
⑷左右流之
⑸钟鼓乐之
⑹左右芼之
三、根据要求填空。
⑴《诗经》是我国 总集,收录了从 到 时期的诗歌 篇。这些诗歌分为 、 、 三个部分,写法上有 、 、 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 ”。
⑵《关雎》开篇的四句诗是: , 。
, 。
⑶《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 。
四、下列词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D.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五、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组是( )
A.琴瑟友之
B.寤寐求之
C.在河之洲
D. 钟鼓乐之
六、从下面的句子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⑷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七、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以下问题。
关 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八、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2.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风”价值最大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3.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附:参考答案
一、jū xìng 逑 sù 窕 cēn cī wùmèi

二、⑴文静美好的样子 ⑵这里指日日夜夜 ⑶配偶 ⑷捞取 ⑸使……快乐 ⑹挑选
三、⑴最早的一部诗歌 西周 春秋 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C
五、C
六、⑴投桃报李⑵逃之夭夭⑶他山之石⑷人言可畏
七、1.比兴、重章叠句。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4.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八、1.B男主人公更喜欢荑草。
2.B
3.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12《诗经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朗读背诵。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情感,朗读背诵。
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关雎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欣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内容
教学《关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就不懂怎么说话。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那么同学们读过《诗经》吗?
二、七嘴八舌话《诗经》
1.请学生谈谈对《诗经》的认识、了解
(PPT展示《诗经》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②《诗经》六义:
作品分类:《风》、《雅》、《颂》
表现手法:赋、比、兴
三、反复吟读——叹《关雎》
1.全班齐读(明确字音)
窈窕yǎo tiǎo 淑shū女 好hǎo逑 寤寐wù mèi
琴瑟sè芼mào之
2.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
4.男女和读
四、译读,解诗意
1.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①学生想读诗歌,展开想象以文译读
②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文。
明确:
那在水中的陆地上不停地鸣叫的雎鸠鸟,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恭敬相处相似。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对象)。
长短不一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文静美丽的女子,就应当醒着梦着都要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梦中,小伙子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小伙子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
2.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明确: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内容小结:
《关雎》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忧思)和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悦。它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五、赏读,品手法
1.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呢?
1)起“兴”。本诗主要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它先写雎鸠鸟的互相鸣叫的样子,以此来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
2)“重章叠句”。即一首诗中常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各章中往往只改变几个字,具有一定的范式,极具民歌特点。
六、再读,背诵诗歌
1.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背诵诗歌;
2.小组多形式展示背诵。
七、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本诗情感突出,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12《诗经》二首
关雎
爱慕——思念——愿望
教学反思:
课件16张PPT。《诗经》二首关 雎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五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知识诗经六艺体制表现手法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赋

兴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
周南. 召南. 邶风. 鄘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jūjiūqiúxìngwù mèisèmào反复吟读,叹《关雎》
1.全班齐读(明确字音)yǎotiǎohǎo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读准、体会节奏——四言二字一顿
3.学生个读、评读4.男女和读 (合)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男)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男)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女)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男)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女)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男)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读《关雎》,解诗意 1.再次朗读诗歌,理解诗中表述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将诗歌内容描述一遍。
2.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描述画面 那在水中的陆地上不停地鸣叫的雎鸠鸟,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恭敬相处相似。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对象)。
长短不一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文静美丽的女子,就应当醒着梦着都要念念不忘、执着追求。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在梦中,小伙子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小伙子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 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内容小结 《关雎》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忧思)和想象求得的喜悦。它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赏读,品手法1.本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什么呢?1)起“兴”。本诗主要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它先写雎鸠鸟的互相鸣叫的样子,以此来引起读者联想,酝酿气氛。2)“重章叠句”。即一首诗中常用反复咏叹的手法,各章中往往只改变几个字,具有一定的范式,极具民歌特点。再读,背诵诗歌 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背诵诗歌;
小组多形式展示背诵。作业练习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本诗情感突出,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并写一段赏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