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 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5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修4 4.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件(5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0 17: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中国孙中山
印度甘地
土耳其凯末尔
亚洲的觉醒
“觉醒”的含义是什么?
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
不再是本能的反抗(民族独立),
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
Sun zhong shan
革命先驱
Ge Ming Xian Qu
1、概述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
2、评价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贡献。
评价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三次巨变:
第一次:辛亥革命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从层面上看
学习西方技术
学习西方制度
学习西方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造器物
仿行制度
(从层面上看)
思想解放
(从社会实践看)
马克思主义
(以俄为师)
新文化运动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 --列宁
他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
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 --贾卡尔(印度国大党领袖)
名人眼中的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
弃医从政,走向共和
创立政党,构想共和
领导革命,建立共和
继续斗争,捍卫共和
晚年绝唱,国共合作
孙中山革命一生
一、弃医从政,走向共和
材料三:“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二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 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材P58正文第二段
思考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早年人生道路上的两次重要转变是什么?
从行医到从政;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
追踪问题1:结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和孙中山的早年生活经历指出其转变的原因?
追踪问题2:请联系现实,谈谈青年的职业选择?
(1)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2)孙中山早年到国外学习,接受西式教育;
(3)民族责任心的驱使;
(4)上书李鸿章的失败,使他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
青年职业选择要与服务祖国、国家民族未来联系起来
二、创立政党,构想共和
兴中会 同盟会
时间 1894年 1905年
地点 檀香山 东京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后归结为三民主义
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标志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三、领导革命,建立共和
阅读教材第三目(P60):
问题1: 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判断这场革命的领导组织是 进一步指出这个组织在革命爆发之前作了哪些准备活动 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什么作用
标志:武昌起义
领导组织:中国同盟会
准备活动:与保皇派论战;策划组织一系列武装起义
作用:为辛亥革命做了重要准备
时间 事件 影响
1911年底 当选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退位 结束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912年3月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912年4月1日 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革命果实被窃取
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问题2:归纳孙中山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活动
问题3: (对辛亥革命意义的探讨)
南京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是“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匆匆过客”吗?
意义归纳:
政治: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 时约法》;
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社会风气: 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重大改变,促进社会进步(见P61《学思之窗》)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人民英雄纪念碑----武昌起义
孙中山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
材料一: “今满清退位,民族民权两主义具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
材料二:1912年8月,应袁世凯一再邀请,孙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共商国事,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假情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做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以统一中国。
——P62历史纵横
根据材料,结合当时中国实际,分析民族和民权主义真的实现了吗 为什么
没有实现
① 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② 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四、继续斗争,捍卫共和
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
名称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刺杀宋教仁“善后大借款”
袁世凯复辟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1920年底,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1922年5月北伐
因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散而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遭到滇、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问题: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作出的种种努力斗争,结局如何?
造成这种结局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具体原因
纲领
农民
政党
军队
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要建立一个组织性、纪律
性严密的政党
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
山穷水尽疑无路!
敢问路在何方?
五、晚年绝唱,国共合作
材料一:“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材料二: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1) 孙中山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
(2)十月革命的影响
(3)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力量的突显
(4)中共的帮助
(5)共产国际的促成
变化:
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
由幻想帝国主义支持到主张推翻帝国主义
原因:
(1)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方针政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
(2)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民族主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解读
民权主义
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解读
民生主义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解读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 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联俄
联共
扶助
农工
扶助
农工
“新”在反帝
“新”在强调
普遍平等的
民权
“新”在更关
注农民
和工人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侵略;对内: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其余努力
(1)创办黄埔军校
(2)抱病北上,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
蒋介石 校长
廖仲恺 党代表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
如何评价孙中山
功绩:
局限:
总评:
①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促成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走向高潮.
③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前期革命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对中国和世界革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
从孙中山先生身上你认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高尚品质?(归纳“孙中山精神”)
① 毕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 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孙中山一生的几次转变
1.从“医人”到“医国”
2.从“改良”到“革命”
3.从“旧民主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5.从“依靠军阀打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
6.从“以美为师”到学习俄国
【巩固练习】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不对。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
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
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
无民国之实。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
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总
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
联的帮助。
2.“国父”的英文为Pater Patriae,来自拉丁文国父也就是国家之父,指为缔造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人。孙中山和华盛顿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两人都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国政体确立的原则是什么?立国的法律依据各是什么?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三权分立。中国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美国是《联邦宪法》(1787年宪法)。
孙中山的努力: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第一次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华盛顿的努力:创立总统否决制度、创立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
(3)各自努力的结果如何?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的努力失败,华盛顿的努力成功。
中国的社会性质;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当发展、
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用革命手段推
翻清王朝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核定地价,
增价归公
前提
核心
发展补充
追踪问题:
江泽民:“从他开始,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打破清朝统治的稳定,为民主革命开拓了道路。”
据此指出,为什么说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统一领导,统一纲领,统一旗帜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 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副署之。
1、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2、约法确立了什么政体?
3、约法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