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 5.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课件 (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修4 5.5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课件 (8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0 19:2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0张PPT。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学习要求
1、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2、感受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生平简介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在美国颇有影响力,《时代》周刊也是世界知名的品牌。这是1976年1月19日的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看来美国已经看出邓小平将对中国的未来影响巨大,那么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是美国的朋友,还是敌人?  这一期的时间是1978年12月25日。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吉米·卡特,标题是:与中国邓小平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看来这是卡特的外交方向。  这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这是1979年2月5日的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写着:邓来了。是说邓小平访美一事非同小可。  这是1983年9月26日,标题是:邓小平排除了毛的错误影响)。   1985年9月23日,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他有大海般的胸襟。历史上,世界上,有哪一位像小平一样,三起三伏,三进三出呢?66年被第二次打倒时,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了。第二次复出时,已是七十一岁高龄了。试问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够不顾自己的年龄、身体,不计较以前被打倒时的恩爱情仇,大刀阔斧的改革,无怨无悔的奋斗。尤其从1973年第二次被起用到第三次被打倒(1976年4月)短短三年后又起波澜,我们不得不佩服邓小平的举重若轻,在困境和饱受侮辱、批判时仍然对共产主义、对党的信念矢志不移,确实难得。这位东方巨人的历史在《时代》周刊的记录里经历了
“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挽狂澜于既倒,斯郡天宝蕴物华。治于秀山,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邓家老宅子正屋门前的长联上写道:扶大厦之将倾,此处地灵生人杰。解危济困,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邓小平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二、建国初期与文革岁月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贡献邓小平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90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指挥部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主政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留法生涯:
1.勤工俭学的人生体验,使其树立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思想
2.从参加旅欧少年共产党(相当于青年团)到成为中共旅欧支部的一名正式党员
3.离开法国时,已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和职业革命家 我在法国呆了五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四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我来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邓小平图为1921年邓小平在法国的留影邓小平和叔叔邓绍圣1921年3月在法国的合影 邓小平旅法时的“居留登记卡” 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领导广西百色、龙州起义,创立红七、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遭到党内“左”倾领导批判和打击。
参加长征和1935年的遵义会议。红七军部分干部在延安的合影红军时期的邓小平 1934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他参加了遵义会议。 图为遵义会议会址张闻天(上左)、毛泽东(上右)、周恩来(中)、王稼祥(下)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8年初,邓小平和张锡瑗结婚1938年起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开始了与刘伯承的长期合作。
创建并发展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邓小平(左三坐者)和朱德(举望远镜者)等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 (左起:李达、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 立马太行 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刘邓不可分” 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相





友1939年秋,邓小平和卓琳(浦琼英)在大别山。1945年10月,刘邓指挥了配合重庆谈判的上党等战役,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同蒋介石的谈判。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8年,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担任总前委书记。
1949年4月,参与部署并指挥了渡江战役。1945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发动上党战役解放战争时期逐鹿中原:1947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千里跃进大别山 左上图为刘伯承与战士一起艰苦行军  右上图为邓小平在光山县干部大会上讲话 下图为刘邓大军涉过黄泛区 1948年11月,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上图: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谈判 下图:1949年4月20日午夜,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发起渡江战役  邓小平一生崇尚简朴,反对讲排场,反对烦琐哲学。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指挥千军万马,他始终没有私人秘书。解放后直到“文革”前的17年间,他也只有一个秘书。对邓小平来说,人不在多,有效率就行;话不在多,管用就行。解放西南,和平解放西藏。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20世纪50年代初期,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建国初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合影,右起:邓小平、贺龙、熊克武、龙云、王维舟、刘文辉。1951年4月,邓小平和重庆各界群众欢迎以阿沛·阿旺晋美(前左一)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途经重庆前往北京。 建国初期,邓小平就用90万、6000万和60万三个数字概括了西南地区的形势和任务。1950年1月8日,第二野战军举行完进入成都的入城仪式后,邓小平就感到部队的思想、主要是团以上干部的思想,有必要加以提高。部队打了胜仗,进了城,建立了政权,是不是就可以放心睡大觉、尽情享受胜利果实了呢?会议一开始,他就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西南的仗打完了没有?”干部们面面相觑,不知邓政委此问何意。西南已经解放,敌人已经被消灭,只剩下零零星星的若干土匪,难道政委是指这个仗还没完吗?在这些南征北战的军人们看来,对付这些土匪,等于牛刀杀鸡,不好意思说是什么打仗了。就在干部们的思索中,邓小平分析道,西南现在面临着90万、6000万和60万三大任务。90万,是指要把战争中投诚和俘虏的90万国民党部队改造成人民的军队;6000万,是指西南地区7000多万人口中,有6000多万是我们要依靠的人民群众,要组织他们实行土改,发展经济;60万,是指在西南的60万人民解放军,要把战斗队变为工作队,创造和建设一个新的大西南。面临着这样重大的任务,怎么能说仗打完了呢? 三个数字,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西南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给干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后,有些干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二、建国初期与文革岁月
  ⒈新中国成立初期
   担任政务院副总理等职务
  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⑴1956.9,在八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⑵八届一中全会上,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⑶1961年初,与其他领导人一起制定了八字方针,力图纠正“大跃进”所犯的“左”倾错误,对出现的包产到户的现象给予了支持。1954年9月,邓小平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图为毛泽东签署的任命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通知书。50年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部分赞赏评语:
  “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
  “邓小平政治性很强,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很有发展前途。”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时的邓小平二、建国初期与文革岁月
  ⒈新中国成立初期
  ⒉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⒊文革期间
   ⑴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
   ⑵1969年,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劳动;
   ⑶1973.3,恢复职务;
   ⑷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⑸1976年天安门事件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学习了邓小平的革命经历,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想一想一落:
一起:
二落:
二起:
三落:
三起: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文革”初期,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1969年被下放。
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代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天安门事件”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四人帮”倒台后再次复出。邓小平的三落三起史海漫游邓小平沉默风雨几十年淡淡几个字
  很多时候他都是沉默的。风雨几十年,在他口中也只是几个字。沉默,不只是他的天性,也许更是一种选择。在沉默的外表下,一定还蕴含着更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使他变得更为沉默寡言。
长征中“跟着走”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邓小平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撤职、处分。事隔多年,有一次毛毛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用短短的三个字回答了女儿:“跟着走!”史海漫游七年的“等待”
  1969年月10月,65岁的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监督劳动。冬去春来,邓小平回了北京。1973年3月2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约见了邓小平。这是自1966年9月以后,他们相隔了7年后的第一次会面。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邓小平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等待”。
秘诀是“忍耐”
  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时,邓小平心情愉快地陪他游览了桂林山水。6年后,特鲁多再次来华访问,他探究似地问邓小平重返政坛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的回答是:“忍耐。”
——摘自《小平您好》 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前几年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度过那个时候,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 1973年周恩来总理病重,把我从江西“牛棚”接回来,开始时我代替周总理管一部分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触怒了“四人帮”。他们又一次把我轰下台。 ——邓小平  1969年,邓小平被下放到南昌市郊的一个拖拉机厂接受劳动改造。他的住地与工厂有一段距离,邓小平每天早晨从住地出发,沿着山坡上的小道步行到工厂劳动,中午下班后沿原路返回,从未间断。后来,人们称这条小路为“邓小平小道”。
  此外,邓小平在晚饭后总是围绕着住地的小院子散步一小时,天长日久,地上被踩出了一条细细的小路,被人们称为第二条“邓小平小道”。就是在这两条“小道”上,邓小平思索着中国的过去,也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想一想:
  在已经被打倒的情况下,邓小平为什么仍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邓小平一生经受了众多磨难,在三次大落之后,又能三次重新崛起,最后走向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临危不惧和善于斗争的智慧,有不屈不挠的坚韧意志,有毫不妥协和顽强进取的奋斗精神。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大贡献
  
⒈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⒉1977年秋,主持恢复高考,开始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⒊1978年5月,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⒋1978年11月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中国开辟改革开放新道路的宣言书。
  ⒌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实际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⒍1984年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
  ⒎1992年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是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⒏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7年2月7日,华国锋公开提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以《学好文件抓住纲》为题发表社论,首次在全国公开提出“两个凡是”。“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一次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案例:“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这是一首客家山歌,在上世纪60年代的宝安县(现为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老百姓中广为传唱。在那个年代,数以百万计的大陆人前赴后继,在港深边界掀起一股股汹涌的“逃港潮”。
1977年11月,邓小平把广东作为复出后首次视察全国的第一站。因为深圳边防部队对当时愈演愈烈的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广东省主要领导把这作为恶性政治事件捅到了邓小平的面前。对此,邓小平却出奇的沉默,他连吸了几根烟,然后转过身来对广东的官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管得了的。”经济思维定势:公有制、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①理论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实践上:a.20世纪80年代起,在农村和城市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圳经济特区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敬爱的小平同志:
您好!我们是安徽芜湖“傻子瓜子”的经营者,今年年初,您在南巡中讲到了我们“傻子瓜子”,我们感到好温暖、好激动。您是对全国人民讲的,但对我们更是极大鼓舞。光是今年下半年,我们“傻子瓜子”就新建了13家分厂,生产了700多万公斤瓜子。这都是由于您的支持和您的政策好!从经营“傻子瓜子”以来,我们已向国家交纳了200多万元的税,向社会提供了40多万元的捐赠。
敬爱的小平同志,我们时时铭记着您的恩情,在这新春佳节快要到来的时候,特地寄上几斤瓜子给您尝尝。这是非常微薄的礼物,却代表了我们对您的深深的敬意,希望您能喜欢。
  衷心祝愿您新春快乐!健康长寿!
傻子:年广九
小傻子:年金宝、年强
1992年12月30日政治思维定势:要嘛战争,要嘛不平等条约?英国新任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的声明中称赞,香港回归10年来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香港是“21世纪伟大的城市之一”。声明认为,“香港实现了‘一国两制’”,“香港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6月30日一期刊登文章说,香港回归祖国后仍能保留其独特生活方式,这一史无前例的试验迄今可以说是成功的。在香港回归的10年间,香港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网络企业泡沫的破灭和禽流感及非典疫情暴发等严峻挑战,但香港经受住了考验,香港经济现在正处于20年来的最好时期。
香港在2004年结束了绵延六年的通货紧缩,步入经济的高速反弹;至2007年,它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经济发展高点,GDP增速在6%以上,通胀率仍然可控,证券市场尤为繁荣 中共领导核心平稳过渡“ 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   1997年2月19日,正当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香港也即将回到中国人民怀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他的角膜贡献出来了,遗体也捐作医学研究,最后,骨灰也撒到祖国的大海里去。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世纪伟人邓小平溘然离去。第二天凌晨,全世界都知道了。播音员在电台和电视上哀声宣告,一遍又一遍,上千个城市里哀乐一刻不停,公共汽车全都披着白花和黑色丝带。一列火车从香港九龙出发驶往广州,忽然汽笛长鸣。噩耗传出,神州震惊,世界震撼。大江南北哀思不尽,长城内外万民同悲。一个伟大的人物,推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邓小平,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名字,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 众人心中的邓小平家人眼中的邓小平 邓小平是人,不是神,他对我们来说是普通的父亲。他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他爱他的孩子,关心他们的教育,哪怕是在身陷囹圄的时候。他说可以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他还说,“我想,既然是共产党员,就不能只做官,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有别的选择。”这是他的真实想法,他就是这样想的 。 ------长女邓林  在日常生活中,小平同志对情感婚姻的赤诚与坚贞,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对继母夏伯根老人的孝顺与尊敬,对子女家人的至性至情等等,既有对传统价值的坚守,也不乏对现代理念的融汇,同时也表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人民心中的邓小平人民的心声  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醒目横幅,引起现场群众的一片欢腾。大学生们簇拥在横幅的周围,兴奋地摇花束,挥彩带,抛纱巾。这个闪光瞬间被摄影师捕捉住,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学生的愿望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再道 一声 ,小平您好 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毛泽东   1997年2月,惊悉邓小平逝世,薄一波十分沉痛,挥笔写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挽联,表达对这位二十世纪中国伟人的崇高敬意和评价。 中共领导人的评价  邓小平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他是中国能有辉煌今天的一位历史性的设计师。他的历史性的作用有两个层面:一是他改变了中国,二是改变了中国的对外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
  邓小平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敏锐的洞察力,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人之一。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政治顾问巴兹国际政要的评价海外著名华裔人士的评价  (邓小平)以扭转乾坤的魄力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解放了12亿人民的生产力,创建了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未来。他是20世纪各国领袖中数一数二的真正伟人。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
  邓小平是划地缘划时空的伟人。未来世界发展有赖中国的改革开放,所以邓小平不仅对中国人民做出贡献,其功绩惠及整个世界。
——美国柏克莱大学校长田长霖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追忆伟人  新浪网友 (香港)真正的伟人是人民的儿子, 不是人民的老子。真正的伟人把人民承担在肩上, 而不是把人民践踏在脚下。? 
新浪网友 kc8277143(广东东莞) 小平,十 年啦! 你让我们有太多的怀念,有太多的思念.下一个十年,我们依然高举你的旗帜,你的风采依旧, 魄力依旧.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给我们的永远力量.
新浪网友 I(辽宁沈阳)真正的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不玩虚的,让人能够实实在在的过日子,过人过的日子,有人的尊严,永远怀念邓小 平爷爷。?
新浪网友(广东珠海)因为你,中国人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中国人从此在世界的东方站起来.你不愧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一个永远值 得我们怀念的人. 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1997年2月26日(节选)
  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中国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建国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横扫阴霾千万里,力挽狂澜出神奇,
科学春天任普照,实事求是治妖邪。
香港回归整十年,祖国统一告慰您,
科学发展继旗帜,富强和谐铸固基。 邓小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小平语录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重点: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的体现①初级阶段理论: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
②“南方谈话”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两个“不等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③其他理论内容:两大文明的关系+科技地位+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外交思想-两大主题;和平外交;扩大开放等。单元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一、基本线索:
  本单元主要叙述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以来,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领导本国人民进行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业绩。
二、两条主线:
  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
  ⒉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演进和深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⒈马克思主义
⒉列宁主义: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⒊毛泽东思想:
  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⒋邓小平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历史人物评价⒈马克思: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⒉恩格斯: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⒊列宁: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俄国共产党和苏俄国家的创始人。
⒋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⒌邓小平: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概述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战略步骤的理论: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社会主义建设所依靠的力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等等。这一理论还需要我们在实践检验中丰富和完善。指导意义: 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③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
     专题四
 必修Ⅰ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诞生
     专题八 巴黎公社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实践
     专题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内容、意义
 必修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特点
     专题七: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影响
 必修Ⅲ     毛泽东思想内容、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专题四
         邓小平理论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