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3-11 15: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六下全册知识点整理
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 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 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21、物理变化的特点: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了新物质。
22、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3、 第一个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叫(阿姆斯特朗)。
24、 第一个进入宇宙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25、 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中国)
26、 我的载人飞船是(神舟5号和神舟6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又发射成功
27、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8、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9、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30、 (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利用大熊座能很快找到北极星。
31、 (天津四、织女星、牛郎星)三个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星属于(天鹰座)。
32、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3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3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剩余饭菜、果皮和蔬菜茎叶等厨房垃圾。
可回收垃圾:各种金属、纸、塑料、玻璃、橡胶、布等制品。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
35、(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36、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 焚烧) 两种。
37、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38、(垃圾分类、分装)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
39、污水的处理包括三步:初步处理(物理方法)、再处理(生物方法)、追加处理(化学方法)
40、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建立了保护区。
42、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3、 《北京宣言》强调:我们确保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判断题。
1、 生活中的垃圾都是无用的,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2、北斗七星离我们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3、月相变化是在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过程形成的.(√) 4、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公认为是陨石的撞击形成的.√)
5、垃圾被填埋了对人类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6、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7、圆柱形透明体的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8、八大行星都分别有自己的卫星。(×)
9、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膨胀之中。(√) 10、恒星不会消亡 ,太阳也不会消亡。(×)
三、选择题。
1、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 B )
A、月球、地球、太阳。 B、地球、月球、太阳 C、地球、太阳、月球
4、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 A )
A、月球、地球、太阳。 B、地球、月球、太阳 C、地球、太阳、月球
5、填埋场在填垃圾后,可以在上面( C、D )
A、种植庄稼 B、建筑房屋 C、修建公园 D、修建体育场
6、银河系大约由( C )亿到( D )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 A )万光年。
A、10 B、100 C、1000 D、2000
7、( B )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斗七星是( A )星座的明显标志。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8、发生的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星座是( C ) 9、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是( D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D、猎犬座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加加林 D、罗伯特•胡克
10、下列天体,( A )离地球最近 11、( C )地形的最大特点就是颁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2、下列工具中,有放大图像功能的是( C ) 13、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B )
A、汽车的后视镜 B、近视镜 C、装水的烧瓶 A、巴斯德 B、列方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4、( B )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 15、银河系的直径有( B )万光年。
A、月球 B、太阳 C、火星 A、120 B、10 C、100
四、观察实践活动。
(一)垃圾填埋场在雨水浸泡下发生变化的模拟实验中:
1、细石子、沙模拟土层;2、清水模拟地下水;3、 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被填埋的垃圾;
4、墨水模拟污水 5、慢慢往上面喷水模拟天下雨;
瓶底的清水最后变成墨水色了,这说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东西仍会浸滤出来污染地下水。
(二)、日食、月食模拟实验中:
1、用玻璃球代表月球;2、乒乓球代表地球;3、电筒代表太阳。
玻璃球转到乒乓球与电筒之间,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形成日食。(地球——月球——太阳)
乒乓球转到玻璃球与电筒之间,在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形成月食。(月球——地球——太阳)
(三)、探索垃圾的最终终处理方法
1、第一种方法:采取清洁填埋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但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潜在危害依然存在,同时要永久性地占用大量土地,不能用来种植庄稼和建筑房屋(地基不稳固和土壤里可能有毒)。
2、第二种方法:焚烧法。焚烧法的特点是减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产生的热量还能发电;最大的问题是要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产生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四)、根据月食的模拟实验,试述月食的形成过程或画图加以说明。
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一定区域内,只能看到月球的部分或全部看不到,就形成了月食。
画图注意顺序:月球——地球——太阳
五、说一说。
1、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答案在科学书下册第2页下面的两种观察方法)
2、放大镜有什么特点?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答:放大镜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凸度越大的放大镜倍数越大。例如玻璃球、装满水的烧瓶。
3、用眼睛看和放大镜看,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答:图像放大了,看到了图像是由许多点组成的。
4、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步骤是什么?(答案在科学书下册第13页)
5、展示画的洋葱表皮细胞,我们发现了什么?
答:细胞被放大了,是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方格中间有一个小黑点,还看到一个大液泡。
6、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答: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进行的。
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什么变化?
答:冒出大量气泡,产生大量气体,听到嗤嗤声。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现象是什么?
答: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有铜被置换出来,同时浅蓝色的溶液颜色逐渐变得更浅了。
9、探索铁生锈什么因素有关?(答案在科学书下册第38页)
10、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慢铁生锈的速度?
答;尽可能把空气和水进行隔绝,达到防止铁生锈的目的。例如:刷漆、镀保护层、涂油、搪瓷利用了隔绝空气和水的方法;把物体放在干燥处利用隔绝水的方法。
11、给月相排序
答:上半月:月亮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亮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朔月,亮面在左侧。
12、八大行星的排序是怎样的?
答:离太阳距离从小到大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我们发现了些什么?(具体答案在科学书下册第56页表格里)
答: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最小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自转的最快的是木星,最慢的是金星;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最长的是海王星。
14、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一些方法呢?
答;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分类和回收利用垃圾。
15、给商品的生产厂家减少包装浪费的建议有哪些?
答:简包装、大包装、包装回收重复使用、容器重装、尽量少用塑料包装。
16、回收垃圾的好处有哪些?
答:能够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取玻璃便宜;回收利用废金属,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还能卖到许多钱。
17、我的节水计划有哪些?(科学书下册第80页)
18、不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答;农业(杀虫剂、肥料)、工业(废水、油污)、家庭(洗涤剂、人的排泄物)、动物的尸体。
20、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地球臭氧层受到破坏、水资源缺乏……
21、白色污染是什么污染?有什么办法解决?
答:白色污染指的是塑料制品的污染。减少传统塑料制品的生产,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治理种污染。
22、全球变暖是什么原由引起的?
答:全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效应异常引起的,由于煤碳、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再加上滥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把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所以有甜味了。
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
3、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
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
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
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
32、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
2、目前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但填埋、焚烧的方法同样会污染环境。
3、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有:(1)散发恶臭,污染空气(2)滋生蚊蝇,引发疾病(3)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4、焚烧垃圾的优点:(1)占地小,使垃圾减量(2)避免污染地下水(3)产生的热量可用来发电;缺点:(1)消耗大量电能(2)留下残余物(3)造成二次污染
5、(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减少垃圾)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是(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7、日常生活中以下垃圾是可以减少的:(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8、(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9、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10、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
11、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12、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汞)、(铅)、(镉)。
1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4、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5、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6、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目前60%的大陆面临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7、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18、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
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20、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21、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2、(减少废气和废物排放)是控制大气污染最根本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23、减少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的方法有:(1)用纸袋和布袋(2)提菜篮子上菜市(3)减少塑料包装(4)用可降解塑料袋。
24、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和(海洋环境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2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26、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