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谈
——生物部分东阳市吴宁二中 孙超群2011年生物部分考点解读区别洋葱鳞茎表皮、人体口腔上皮等动植物细胞
(光学显微镜水平) b 学会使用显微镜、能制作简单装片 c 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生理、心里变化 b 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b 通过对植物种子萌发及生长旺盛时期
的探究 来了解呼吸作用的特点 b 通过叶在光照下合成淀粉和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氧
气的实验,概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义b
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b 2011年生物部分命题重点显微镜及细胞 生态系统看看中考怎么考(08金华)3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该生态系统中有大白菜、蝗虫、油莱、兔子和真菌等生物,其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
(2)图中a过程表示生产者新陈代谢中的 作用。
(3)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
流动生态系统考点:
(1)生态系统成分
(2)呼吸作用
(3)物质和能量流动看看中考怎么考(09金华)35.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植物及土壤生物固定太阳能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乔木层固定的太阳能 ▲ (填“等于”或“大于”或“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固定的太阳能,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2)科学工作者从森林里取了一些肥沃的土壤样本。经观察发现其中有许多生物。据图分析,这些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哪两种成分? ▲ 生态系统考点: (1)能量流动
(2)生态因素
(3)生态系统成分看看中考怎么考(10金华)35.据报道,北京孔庙内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淆的已有700多年树龄,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饱经风霜的树干随处可见被害虫侵蚀的痕迹。据调查,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食物同简图表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的红蜘蛛、蚜虫是危害古树的害虫,它们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 条。
(3)请你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生态系统考点:
(1)生态系统成分
(2)食物链[2010.台州]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芦苇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问题:
(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功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提高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成分(2)食物链(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容的考试重点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含物质和能量的流动)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构建知识网络(面)生态系统内容的教学策略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3.物质和能量的流动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夯实知识原理(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最高消费者物质流动:循环、全球性
能量流动:单向、递减
有毒有害物质:富集作用自动调节能力三、拓展分析能力变式训练基本题: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 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B. 阳光→草→兔→蛇
C. 兔→猫头鹰→细菌 D. 草→兔→蛇→细菌变式一:右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构成。
(2)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 。
(3)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 。
(4)猫头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______
进行的 作用。
(5)如果当地有人开办工厂,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中 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变式二:如图所示为一自然区域内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 (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甲→乙→丁→丙
变式训练变式三: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变式四: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亦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l)图中B是指 ,D是指 。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②] 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
(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 。变式训练1.[2010.南通]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请据图回答:
(1)图中【A】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图中【③】________和
【④】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
【①】________和
【②】_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看看中考怎么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产物、器官
2.(2009.嘉兴)某研究人员曾经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作过以下研究。
实验一:将某绿色植物放在黑暗装置中,分别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对氧气的吸收量,如图1所示.a、b分别表示10℃和20℃时植物吸收氧气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实验二: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黄豆种子呼吸作用和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实验。
请分析回答:
(1)分析实验一可知,温度越高植物吸收氧气越 。
(2)由实验一结果可推知:在实验二中,当广口瓶内黄豆种子温度适当 时.就会促进玻璃罩内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3)联系本实验,试分析吐鲁番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考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看看中考怎么考3.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用打孔器从叶片中获得许多叶圆片,抽取其中空气,将等量的叶圆片和水倒入3个烧杯中,按下表所示的条件进行实验: (说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叶圆片光合作用放出的O2在细胞间隙积累,能使叶圆片上浮,叶圆片平均上浮所需要的时间可作为光合作用强弱的比较依据)该实验在研究何种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
A. CO2和温度 B.温度 C.CO2 D. 光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2010.济宁]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1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下列选项中变成蓝色的是 _____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3)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乙叶和丁叶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甲叶和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考点:光合作用的实验看看中考怎么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考试重点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光叶绿体贮藏能量6CO2+6H2O C6H12O6+6O2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知识原理呼吸作用酶释放能量C6H12O6+6O2 6CO2+6H2O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在活细胞内进行知识原理知识原理在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时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原 理:淀粉遇碘变蓝色。
实验前:应对绿叶进行暗处理,目的是消耗叶片中原
有的 淀粉;
实验过程:应对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实验;验 证:应先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以溶
解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放
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
观察:清水冲洗碘液,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下图表示叶片在阳光下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⑴若A表示二氧化碳,则B表示__,
则该过程表示____ (2)若A表示氧气,则B表示__,
则该过程表示____ 氧气二氧化碳复习教学切入点从叶开始1.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
2.小涛同学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下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3.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的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此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中的哪一项?( )
A、 CO2 B、H2O C、光照 D、叶绿体 空气入口浓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浇水充分
的植物透明玻璃瓶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4.科学上常用光合作用强度(CO2吸收量表示)减去呼吸作用强度(用CO2释放量表示)来说明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多少,下图是某种植物在某晴天各时间段吸收或释放CO2量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可以用CO2吸收量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是因为CO2是光合
作用的_______________,吸收CO2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2)图中有_____________个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3)夏天清晨6点之前,棉花释放CO2而不是吸收CO2,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天中,棉花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_______点钟。 拓展提升下图中曲线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随机抽测4500到1万名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不关注学科知识的考查。试题着重于知识的应用及情境化。
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2006年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PISA测评,含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等。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请你关注PISA介绍一PISA介绍二PISA被誉为是“教育界的世界杯” 。PISA是当前最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它立足于终身学习和关键能力。
具有的特点:
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评价内容注重与社会生活需要密切关联;
评价方法设计严谨;
评价结果具有政策导向作用。
PISA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情景,强调真实的社会生活或生产活动的情景;
二是运用,强调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或解决问题;
三是思维,强调进行有效分析、推论、交流等思维能力。
请你关注PISA要求的科学素养科学能力的定义:使用科学知识的能力、辨认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科学观点的能力。
PISA从三个角度考察科学能力:
科学概念:有助于人们联系新旧知识、理解新经验的知识。
科学方法:确定可研究问题、确定科学论据、得出评价结论、宣传有效结论、论证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情境:在现实生活中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题目须达到两个标准:
一是尽量反映现实生活的复杂性
二是尽可能在一个情境中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
它通过让学生解决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请你关注 PISA科学素养评估框架包含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情境、知识、态度和能力,即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评价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能力,了解其应对现实生活挑战的能力。
图 PISA2006科学评估框架
PISA与以往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增加了对科学态度的评估,60%的评估单元包含一或两道关于态度的题目。PISA以单元的方式评估学生,每一单元包含了一组与日常生活情境相关的若干题目,这样节省了学生熟悉每个问题的材料的时间。评估中用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材料,包含短文、表格、曲线、图表,经常会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PISA要求的科学素养请你关注诚望批评指正!东阳市吴宁二中 孙超群邮箱:sun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