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观察蜗牛》教学方案
1、 学习任务分析
1. 本节内容的教学任务
本堂课取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生物和非生物”共一个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有:
(1)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熟悉的物体。
(2) 观察蜗牛的身体各部分。
(3) 进行实验,了解蜗牛所具有的知觉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
2. 本节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教学模块中的作用及地位
(1)本课时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课时主要包括放大镜使用的学习以及对蜗牛的观察和简单实验等,且开始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操作,初步接触实验及其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后,进行大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教育,让学生形成保护小动物,维护大自然的意识。
(2)本课时内容在教学模块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时是《生物与非生物》中的第一课时,是初中生第一次学习生物,学会使用放大镜,开始接触生物,并进行简单的实验,为今后接触更多生物及辨别非生物与生物的差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放大镜的使用,观察蜗牛各种感觉的小实验
教学难点: 观察蜗牛的各种感觉的实验
2、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学和认知能力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科学》教材中的生物与非生物内容,在小学,学生曾学习过小学科学的部分生物非生物的简单知识,因此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往往具有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的思维特点,记忆力、想象力较强,动手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较弱。
(2)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放大镜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工具,学生可以比较熟练的练习使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但七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对于观察蜗牛的各种感觉的实验,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演示和仔细讲解。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熟练地练习使用放大镜按照一定次序观察身边的物体。
2. 能说出蜗牛具有眼、口、壳、足、触角等外部结构,并作图标明。
3. 知道蜗牛的各种知觉,明白蜗牛能对一定的刺激作出反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使用放大镜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各部分,并能作图标明。
2. 在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下,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事实→得出结论,进行简单的实验,知道观察蜗牛的知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小组实验活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
2. 鼓励学生亲近、关注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激发珍爱生命的情感;激发科学兴趣,感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学会观察我们身边的动物。
4、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器具:放大镜,纸条,盛放蜗牛的器皿,蜗牛,玻璃片,醋,蔗糖溶液,蔬菜丝,苹果皮等。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本,记录本
5、 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采用随堂实验的实验教学策略,利用学生对于实验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感官刺激的敏感性等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调动课堂气氛。)
【成语引入 增加兴趣】
师:新课开始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个迷,成语“显而易见”是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什么工具呢?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放大镜”,向每组学生发放大镜)
师:放大镜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工具,它的作用浓缩下就是“显而易见”了,就是让微小的物体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趣味任务 初次观察】
师:那么老师就有一个任务了,以四人为一组,每个同学学习拿放大镜观察老师发给小组的四张纸中的一张,然后把纸上的字合成一组词。最后把结果告诉老师。
(发事先准备好的纸条,上印有4号小字)
生:是“观”“察”“蜗”“牛” !
师:对了,今天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就是观察我们的小客人们蜗牛。
(播放幻灯片,展示蜗牛的可爱图片,并配上歌曲《蜗牛》,半分钟左右)
师:看了我们可爱的客人—蜗牛,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它来自哪里呢?
生:草丛中。石缝里。下雨过后路边……
师:对了,这些都是我们小蜗牛常存在的地方,那么,你们有没有观察过蜗牛呢?你现在所知的蜗牛的信息有哪些?
生:蜗牛背上有壳,它受到攻击会把头缩进去。蜗牛的身体很软,还湿湿的……
师:看来你们对蜗牛有了一定的观察,那么我们今天就在此基础之上,仔仔细细的观察它。它的身体有哪些部分呢?分别是社么特征呢?这时就该用上我们的工具了,放大镜。大家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把观察到的写在老师的练习纸上,并试着写你所观察到的蜗牛身体部分的特征。在观察之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观察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发蜗牛,及练习纸。教师在教室来回走动,适时指导学生观察蜗牛)
【操作实验 加深认识】
师:大家对蜗牛的观察很认真仔细,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表面,我们应该有更深一步的观察。你们对蜗牛的什么有很大的兴趣观察呢?
生:蜗牛喜欢吃什么?为什么叫蜗牛?蜗牛怎样养?蜗牛可以吃吗?蜗牛的眼睛能看见吗?蜗牛怎么排除粪便的?……
师:看来大家很想好好的了解我们的小客人。不过,我们得从基础慢慢的研究,今天我们先要研究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力吗?做这些研究,叫做“探究性实验”。
(板书)
师:你们觉得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力吗?
生:(七嘴八舌)……
师:首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关于蜗牛视觉的实验。同学们都觉得蜗牛是视觉的,那我们假定蜗牛有视觉。
(板书:蜗牛的视觉;(换行)蜗牛有视觉)
师:我们如何设计实验呢?对,我们可以按书中的黑暗与光明设计实验。
(板书:按书中的实验简单写)
进行实验。(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助进行实验,另一位同学在附近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教师适时提问。并板书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
【进行探究 深入学习】
师(总结):蜗牛爬向了黑暗的一侧。说明蜗牛是有视觉的,而且还说明了蜗牛喜欢黑暗的地方。
(板书:(换行)蜗牛有视觉,且蜗牛喜欢黑暗)
师:实验结束了,但现在让我们看黑板上的板书。探究性实验不同于一般的实验。那么应该如何做呢?回忆我们刚才的实验,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究性实验。
第一步,我们提出问题:蜗牛有视觉吗?(板书于(蜗牛有无视觉),以下相同)。第二步,我们假设蜗牛有视觉,就是“建立假设”。第三步,我们着手设计实验并进行,就是“实验探究”。接下来,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好多的现象,我们记录。属于“收集和处理数据”。在实验结束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蜗牛有视觉而且喜欢黑暗的地方。这就是最后一步“得出结论”。
师:探究性实验就是这样设计完成的,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事实→得出结论。接下来,我们同学们也要像刚才的步骤开始书中的其他实验,如触觉、味觉、听觉等,同时,同学们需要在练习纸上将实验如何进行一步步写好。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教室走动,适时指导。(实验中嗅觉,味觉实验增加苹果皮、蔬菜碎叶等)
实验结束,有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巩固新知 加强意识】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蜗牛的触觉、听觉、味觉等简单的知觉,大家对于探究性实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还有同学在上课时提出的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蜗牛喜欢吃什么?它生活的环境,它是如何成长的?它可以吃吗,如何养殖等各类问题,大家可以再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实验,也可以来问老师等各种途径扩充知识面。也可以以蜗牛为代表掌握观察的方法,对蚯蚓,蚂蚁等一些生物体的观察。
师:我也要感谢大家,通过你们的参与让我对蜗牛也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那么这个蜗牛就作为小礼物奖励给你们每个小组吧!不过我还有两个要求:1、把它养好,比一比,哪一小组养得最好。2、继续做一个有关蜗牛的探究实验。最后,希望大家将蜗牛放回大自然,它是属于大自然的,和很多很多的生物一样,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他们能在大自然更好的生活。
6、 板书设计
观察蜗牛
1、 放大镜
2、 探究性实验:
1. 蜗牛的视觉
提出问题 蜗牛有视觉?
建立假设 蜗牛有视觉
实验探究 黑暗与光明
收集和处理事实 蜗牛爬向了黑暗的一侧
得出结论 蜗牛有视觉,且蜗牛喜欢黑暗
2. 蜗牛的触觉
3. 蜗牛的味觉
4. 蜗牛的听觉
7、 习题设计
1. 设计一个蜗牛的探究性实验。从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实验探究 收集和处理事实 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