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兜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用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个漂亮、合身的小兜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设计兜肚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用剪贴的方法设计小兜肚。
教学准备:大屏幕投影、实物展台、彩纸、剪刀、胶棒;将学生每六人分成一组围坐方桌前,每人一袋各色彩纸,一把剪刀,一个胶棒。
教学过程:
1、请幼儿欣赏《哪吒传奇》,初步引起幼儿兴趣。
哪吒是哪个国家的孩子?他穿得什么?(兜兜、肚兜)肚兜上面有什么?还见过什么人穿肚兜?孩子们联想到红孩儿、沉香都穿过肚兜,了解肚兜的历史久远。
2、幼儿欣赏自己小时候穿肚兜的照片,了解肚兜的意义。
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介绍和交流,加深对肚兜的认识,进一步探讨爸爸妈妈给我们穿肚兜的意义:红色在中国代表吉祥、喜庆、欢乐,爸爸妈妈给我们穿红肚兜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3、欣赏肚兜展板,进一步感受肚兜的色彩、图案。
展板上的肚兜颜色各异,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肚兜上的花纹也各具特点,有花开富贵、有吉祥如意、长命百岁……孩子们在展板前流连忘返,不断和同伴之间讲解自己喜欢的肚兜,尤其是带有奥运福娃的肚兜和带小猪贝贝的肚兜最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知道今年是猪年,还知道明年世界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召开,福娃是吉祥物,我们的参观活动充满了浓浓的传统风情,我们大家都被感染了。
4、幼儿自己设计自己的肚兜,幼儿分组(绘画、剪纸、粘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环境卫生。
5、音乐活动。
(1)、孩子们戴上自己设计得漂亮肚兜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表现小朋友健康活泼、可爱的样子。
(2)、随着欢快的音乐自由的舞蹈,跟着音乐一起跳。
活动结束:
让幼儿回家继续搜集中国的传统服装、饰品、挂件及孩子们自制的肚兜等放在区角内,通过表演或探索认识,让幼儿对祖国的一些传统文化、传统知识和传统习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课件15张PPT。
中国传统
——————————————— 小肚兜○肚兜文化⊙肚兜欣赏◎肚兜的制作● 学生作品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 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肚兜文化
————————————————————花开富贵纹肚兜肚兜文化
———————————————————— 关于肚兜,其来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 麒麟送子纹肚兜金蟾五毒纹肚兜肚兜文化
———————————————————— 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 。报马纹葫芦形肚兜富平喜鹊谭梅纹肚兜肚兜欣赏
————————————————————肚兜的制作
————————————————————————第一步●准备好彩纸和工具肚兜的制作
————————————————————————第二步●剪裁纸张肚兜的制作
————————————————————————第三步●粘贴、组合肚兜的制作
————————————————————————第四步●完成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
————————————————————谢谢欣赏肚兜介绍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 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简介
肚兜(dù dōu ),古称兜肚,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关于肚兜的名称,历代皆有不同。除了肚兜,还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兜、兜子、诃子、衵服等称谓。
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
妇女只为情人、丈夫或儿子绣肚兜;她们自用的肚兜一般只以纯色(多为红色)布料做成,略加花边装饰而已。绣给情人的肚兜多以戏曲、神话、传说中之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示意;为儿童绣的则以虎、虎吃五毒、莲(连)生贵子等护生、繁衍主题为内容。
如果以肚兜作为专题,那将是美不胜收的艺术系列。特别是新婚陪嫁的刺绣品,在怀孕生育时为新生儿改制的肚兜,或是姥姥舅家为外甥制作的祝贺礼品,都是对新生命最直接的保佑与赞颂。肚兜、虎头鞋、虎头帽、虎形围嘴、各种神灵的护生耳枕和布玩具,构成了围绕生命生殖繁衍主题的配套艺术表现。也可以说是围绕新生命的成长,或者说是围绕人生三大礼仪——生、婚、丧中第一个大项目而创作,在民间艺术中形成特殊的领域,很值得继续研究。
释义
1.贴身遮护胸腹的布片。菱形,有的有袋,用以贮物。 明刘若愚《酌中志·
大内规制纪略》:“像金铸者,曾经盗去鎔使,惟像首屡销不化。盗藏之肚兜,日夜随身。”《恨海》第二回:“车夫一面说着,放下了马鞭子,把银子放在肚兜里。”茅盾《林家铺子》四:“ 寿生一面说,一面撩起衣服,从肚兜里掏出一个手巾包来递给了 林先生 。”按,罩在衣外炊事用者,亦有此名, 沪语名为“饭单”, 湖湘间名曰“围裙”。
2.旧时妇女或小儿用的抹胸。 清 吴珠泉 《续板桥杂记·雅游》:“至于抹胸,俗称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小儿用者,今仍常见,惟一般无袋。 湖湘 间名“兜肚”,睡眠时以免风吹肚脐。
起源
关于肚兜,说来话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它的起源最由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后来的肚兜。先秦称“膺”,汉谓之“抱腹”,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亦有一说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和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发明的。民间亦有一说肚兜起于汉时,独身女子因怕被粗鲁汉子欺负,所以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至背后,称之为“缚胸”。
课件6张PPT。肚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