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4-22 18: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唐】《金刚经》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
雕版印刷品 材料一: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以后,当时的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请你算一下,要刻完我们这本历史课本(12万多字),按每天刻50字算需要几年时间?
材料二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 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雕版印刷术的缺点是什么?120000÷50=2400天(大概等于6年半)雕刻版费工费时利用率低毕昇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




版 (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制版步骤胶泥
刻字烧制
字模排字
固版印刷
拆版 沈括,北宋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印刷刻板省工省时两个变:红线处有对毕昇发明活字版的记载北宋泥活字木制活字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元中期
铜制活字元 代2.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传播过程: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人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人欧洲。3.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及传播过程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
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
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活字印刷术的贡献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历史与现在的对接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激光照排印刷 工匠雕版激光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在指南针应用之前,我们怎样识别方向?北斗星太阳大树1.指南针的发明与发展(二)指南针的应用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称为“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3.指南针应用的意义两段材料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
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新航路的开辟和发现新大陆(北美洲)郑和下西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指南针应用的意义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乡,火药是由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三)火药的发明与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孙思邈在《伏硫磺法》中最早记载了黑火药的三组分(硝酸钾、硫磺和木炭)。 南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窠类似子弹性质,用石子、铁块等制成))。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
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铜火炮是装置在木架上发射的,木架的形状似一条长板凳。将铳筒嵌装在板凳上。因为在炮筒的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2厘米的方孔,这样通过方孔在尾部穿一根铁栓,就可以 使炮筒固定在木架上。为使火炮高低俯仰,炮筒下加垫木楔,赋予不同的射角,以求达到需要的射击距离。`        (4)火药的外传及影响1.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2.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火药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人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火药和火器传入的影响?1.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2.经济发展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4.对外交往发展;
5.民族交融加强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提高。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合作探究造纸术 13世纪阿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1.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三、发达的中外交通①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2.陆路交通发展 ①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②驿站: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目的),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③元代陆路交通范围更广: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材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3.海路交通发达(1)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2)宋代形成多条航线。(3)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外国中国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农业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手工业生产技术天文历法药物数学发达的中外交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4.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 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指南针:
司南—罗盘火药:宋突火枪—元火铳本课小结科技陆路:陆上丝绸之路,驿站海陆: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