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2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4-21 13:36:04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东半球的其他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和出口状况,了解单一商品经济的成因及其后果。
2.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
【重难点】
1.单一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原因、弊端及解决措施和出路。
2.理解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内容、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快速发展的经济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宝库:种类___,储量___。_______、_____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丰富的生物资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原产地。
2.经济特点:出口_________产品,进口___________,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地位。进入21世纪,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如_______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
3.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长期受___________占领和掠夺。
学习活动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1.人口自然增长率:非洲居世界各大洲_____,撒哈拉以南非洲则更高。
2.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_________的增长速度远低于______增长速度。_____________成为该地区普遍遇到的问题。
3.生态环境
合作探究
1.本区兼有“富饶大陆”和“贫穷大陆”的称谓,你怎么理解?
2.结合本节内容,总结人口、粮食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延伸
非洲比我们想象中繁荣。在工业化和经济规模化进程中,非洲已成为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大陆。当前非洲城市人口占1/3,但非洲城市产值占非洲GDP80%。在未来30年中,非洲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0%。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外因,如外贸因素,特别是来自中国的贸易需求不断增长。2004—2008年5年内,非洲与中国的商品贸易总额由250亿增长至930亿美元,中国已取代欧盟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额下降20%的2008年,海外直接投资流入非洲数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6%,达到619亿美元。
四、知识构建
优化训练
读“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
?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大洋是______________,B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结合图中B区域某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判断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茅草屋是非洲典型的民居,分布广泛,一般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
4.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原材料仓库”之称,试分析原因。
?
5.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摆脱贫穷,你认为该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出两点)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一:
1.(1)多 大 黄金 金刚石(2)咖啡 椰枣 油棕
2.初级农矿 加工制成品 不利 肯尼亚
3.殖民主义者
学习活动二:
1.首位
2.粮食产量 人口 粮食供应不足
3.森林 土地肥力 水土流失
二、合作探究
1.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黄金、金刚石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且生物资源也很丰富,是咖啡、椰枣、油棕的原产地,所以称它为“富饶大陆”。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低,粮食增长速度远低于人口增长速度,粮食供应不足成为这里普遍遇到的问题,所以称它为“饥饿大陆”。
2.由于这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五、优化训练
1.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2.大西洋 热带草原 终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3.撒哈拉以南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总体气候炎热干燥,植被以草原为主,为当地民居的建造提供了建筑材料,且当地民居有利于通风散热。
4.自然资源丰富:①矿产资源的宝库,种类多,储量大,尤其是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②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
5.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引进人才和技术等。(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当堂达标】
读非洲西部海岸国家加纳进出口贸易额图,完成下列1—2题。
1.加纳的经济特点是( )
A. 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B. 工矿业为主的经济 C. 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D.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2.加纳为改变这种局面,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 B. 努力发展民族工业 C. 提高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 D. 大力推销外国的产品
3.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
A.进口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B.出口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C.出口、进口均为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
D.出口、进口均为工业制成品
4.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粮食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产量低且逐年下降 B.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恶劣
C.耕地太少,粮食总产量少 D.人口增长速度太快
5.目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还比较落后,如果让你帮非洲摆脱贫困,那么不应该做的是( )
A.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
B. 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C. 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纷争和部落冲突 D. 大力开采矿产换取外汇
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资源丰富,哪两种矿产品居世界首位( )
A. 金刚石、黄金 B. 金刚石、铝土
C. 黄金、铀 D. 金刚石、磷灰石
7. 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从长远角度看,需要解决的是( )
A. 土地沙漠化的问题 B. 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C. 肉类缺乏的问题 D. 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8.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哪三项生物资源的原产地( )
A.咖啡、椰枣、油棕 B.咖啡、椰枣、剑麻
C.咖啡、大豆、油棕 D.可可、椰枣、油棕
9.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②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种植庄稼③在草原上过度放牧④大量开采矿石,破坏了土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0.读“非洲主要物产分布图”、“非洲草原景观图”
(1)非洲北临______ 海,东临_______洋,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_____带。
(2)你认为A,B两条河流中流量较大的是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非洲国家大多是________国家,经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非合作互惠互利,非洲在合作上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但也面临众多问题,主要是_______,粮食和环境。
(5)右图的景观主要位于___________气候区,该景观地区经常遭受____灾威胁。
参考答案
1—5ABBDD 6—9ADAC
(1)地中 印度 热
B 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沛
发展中 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
资源丰富 人口
热带草原 旱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2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知识
技能
1.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并分析解决途径。
2.认识本区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理解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过程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主要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2.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情感
目标
1.通过本地快速发展的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2.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撒哈拉以南非洲快速发展的经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6分钟)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和自热环境,引出我们这节课学习内容人文环境。
回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以及居民生活特征。
快速发展的经济(约17分钟)
互动(一)
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经济作物分布图,找出该地区主要矿产和生物资源、经济作物。
互动(二)
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曾经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为了满足自已的需要,根据自然条件,“指定”,这个国家生产可可、那个国家生产咖啡,这里就逐渐发展成为单一商品经济模式
1.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请同学分析本地区主要进出口那些产品?
2.阅读材料,以加纳为例,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努力摆脱全球“原材料仓库”境遇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加纳的主要出口产品是什么?
(2)为什么进口额远远高于出口额?
(3)这种外贸结构对国家经济有利还是不利?为什么?
(4)结合加纳的例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提出建议
【自主学习】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生物资源丰富,是咖啡、椰枣、油棕的原产地。

【合作探究】加纳主要依靠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条件,出口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农矿产品,价格较低。而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较高,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合作探究】单一的商品经济受国际市场上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收入很不稳定。只有大力努力发展民族工业,致力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才是本国经济的真正出路。
人口、粮食与环境(约15分钟)
互动(三)
1.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最快的大洲是非洲,增长率为2.3%。
2. 教师出示非洲饥饿的难民图,通过出示具体的数据,让同学们认识到非洲存在的严重问题——粮食短缺。
3. 出示非洲退化的草原和荒漠图,引导学生答出非洲存在的环境问题。
4.怎么解决撒哈拉以南非洲这种人地关系问题?学生完成p66页活动。
在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问题是最主要矛盾。
【自主学习】对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比较感性的认识。
【自主学习】粮食供应不足,除了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以外,本区旱灾十分严重,粮食产量非常不稳定。粮食供应不足是该地区普遍遇到的问题。
【合作探究】在不向现代科技求助的情况下,只能扩大耕地面积了。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导致土地贫瘠、荒漠化。
【合作探究】应该控制人口增长、科学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归纳总结(2分钟)
通过板书,归纳总结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思考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达标测评(5分钟)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