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极地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学习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准备】了解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以南,包括_______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以北,包括_______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____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南极大陆素有“_______”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3.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4.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______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_________》。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__________》。
【导入新课】
播放两极地区的景观图片。
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
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学习一:描述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活动:在课本地图上描出南北极圈,圈画出两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阅读教材图10.1南极地区和图10.2北极地区,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范围。
【过渡】两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异常寒冷,终年冰天雪地。但由于两极地区海陆情况和地势高低不同,因此气候有所差异。
学习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读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比较两极的气温差异并探究两极地区气候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差异
1.读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2.课件展示资料,学生思考并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南极地区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8.3℃。
(2)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50毫米,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到5毫米,南极点仅有3毫米,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
(3)在南极地区,12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
3.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
4.阅读教材,说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5.拓展延伸
辩论:南极大陆是不是一块干燥的大陆。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学习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1.学生阅读教材96-98页内容,说出极地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2.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图中找出中国的科学考察站。
3.合作探究:讨论我国对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1)读图“南极地区”,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想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2)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阅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极地科考的价值。
(3)在图“北极地区”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搜集有关材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学习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极地捕杀鲸鱼、猎杀海豹的资料。
教师:两极地区具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两极地区的鲸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拓展延伸:为什么南极考察队员把一些生活垃圾如水果皮、酒瓶、罐头盒装进袋子封好带回本国处理
为了使南极地区这块净土不受到污染,保护南极地区的环境。
【知识构建】
【合作探究】
下图是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极地上空观察,图示地区地球呈_____时针方向自转。
(2)图中A地区大洋名称是_____。
(3)图示地区C地和D地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时间更长的是_____地,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
(2)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_____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_____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化训练】
1.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寒冷
B.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区
C.南极大陆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因此降水比北极地区多
D.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2.下列关于我国南极考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山站位于大西洋沿岸
B.长城站和中山站建站时间都选择在南极洲的暖季
C.我国已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D.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南极考察队员正进行南极考察
3.为了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加入的条约是( )
A.《和平利用南极条约》 B.《南极条约》
C.《共同开发条约》 D.《南极共同体条约》
4.我国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
A.5~9月 B.11月~次年3月
C.6~9月 D.10~12月
5.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极地区都非常寒冷
B.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D.两极地区都没有常住人口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南极圈 南极洲 北极圈 北冰洋 2.暖 冰雪高原 3.白色荒漠 风库 4.矿产 淡水 5.南极条约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学习一:描述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学习二: 独特的自然环境
1.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为-88.3℃;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66.7℃。由此可以看出极地地区为寒冷地区,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为严寒。
2.(1)酷寒 (2)干燥 (3)烈风
3. 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北极,风速小于南极。
4.北极代表动物:北极熊;南极代表动物:企鹅。
5.正方观点:南极大陆是一块干燥的大陆。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反方观点:南极不是一块干燥的大陆。冰雪世界,厚厚的冰层是人类的淡水宝库。
学习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1.丰富的煤、铁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大量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2. 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黄河站。
3.(1)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回升,所以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2)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面对资源紧张的局面,此外,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学习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为了使南极地区这块净土不受到污染,保护南极地区的环境。
【合作探究】(1)逆 (2)北冰洋 (3)D 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
【拓展延伸】(1)a (2)大西 长城 正北 (3)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开展建站工作。
【优化训练】
1.B【解析】南北极地区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南北两极相比,南极被冰雪覆盖,海拔高,更加寒冷;南极大陆降水比北极少,蒸发量更少,日积月累,形成厚厚的冰盖;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2.A【解析】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
3.B【解析】我国在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4.B【解析】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和我国季节相反,因此我国的冬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5.D第十章极地地区【当堂达标题】
1. 从纬度位置看,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 )
A.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 B.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
C.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北 D.南、北两极地区主要位于极圈以内
近几年,“极地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读“北极地区略图”,完成2~3题。
2.北极地区旅游通常选择北冰洋周围的陆地为起点,图中字母A、B、C代表的大洲依次是( )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北美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3.去北极地区旅游7、8月最好,其原因是此时段( )
①为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
②北极地区处于极夜时期,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
③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期,游览时间长
④北极地区冰层厚,旅行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南极地区的年均温比北极地区低得多,其原因是( )
①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南极地区低 ②南极地区地势比北极地区高 ③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5.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在考察时不可能经历的现象是( )
A.“冰雪高原” B.“白色荒漠” C.崇山峻岭 D.酷寒、干燥和烈风
6.“我有流线型的躯体……像身穿燕尾服的绅士”和“我住在寒冷的北半球……最有资格代表本地区的生物群体”分别描述的是哪两种动物?( )
A.企鹅和北极熊 B.袋鼠和鸸鹋 C.企鹅和桉树熊 D.鸭嘴兽和北极熊
7.我国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建站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2月,与此无关的是( )
A.正值南半球暖季 B.白昼时间较长
C.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 D.陆地露出,易于行走
8.中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黄河站 D.昆仑站
9.为了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生活垃圾妥善处理 B.禁止滥杀海豹、海象等
C.保护极地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D.建立军事基地
10.《南极条约》的签订,极大地说明了全世界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视,下列不属于极地地区正确使用目的的是( )
A.和平使用 B.科学考察 C.据为己有 D.环境保护
11. 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
(2)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_____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_____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解析】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A
3.C
4.C【解析】南北极地区年均温的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和地势影响。
5.C【解析】南极地区纬度极高,“酷寒、干燥和烈风”是气候的基本特征;尽管降水量很小,但蒸发量几乎为“零”,天长日久大部分地区覆盖了厚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之称。
6.A【解析】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
7.D【解析】每年二月正值南极暖季,并且白昼时间长,各国几乎都选择这个时候去南极活动,科考队较多,易形成互应。
8.C【解析】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9.D【解析】“保护地球最后一片净土”是指我们要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军事基地违背了对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的原则,而且无益于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0.C【解析】南极地区仅限于“和平使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
11. (1)a (2)大西 长城 正北 (3)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开展建站工作。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极地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以南,包括_______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以北,包括_______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____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南极大陆素有“_______”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3.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4.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______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_________》。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__________》。
答案:1.南极圈 南极洲 北极圈 北冰洋 2.暖 冰雪高原 3.白色荒漠 风库 4.矿产 淡水 5.南极条约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导入新课】
播放两极地区的景观图片。
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
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学习一:描述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阅读教材图10.1南极地区和图10.2北极地区,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范围。
学生活动:在课本地图上描出南北极圈,圈画出两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教师:请学生描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范围。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过渡】两极地区都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异常寒冷,终年冰天雪地。但由于两极地区海陆情况和地势高低不同,因此气候有所差异。
学习二:独特的自然环境
读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比较两极的气温差异并探究两极地区气候和自然景观有什么差异
1.读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学生小组合作。
归纳: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为-88.3℃;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66.7℃。由此可以看出极地地区为寒冷地区,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为严寒。
2.课件展示资料,学生思考并归纳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南极地区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8.3℃。(酷寒)
(2)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50毫米,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到5毫米,南极点仅有3毫米,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干燥)
(3)在南极地区,12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烈风)
3.学生阅读教材,比较两极地区气候的差异。
小组合作讨论。
归纳: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北极,风速小于南极。
【过渡】尽管两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
4.阅读教材,说出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学生阅读思考。
归纳:北极代表动物:北极熊;南极代表动物:企鹅。
5.拓展延伸
辩论:南极大陆是不是一块干燥的大陆。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展示:正方观点:南极大陆是一块干燥的大陆。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反方观点:南极不是一块干燥的大陆。冰雪世界,厚厚的冰层是人类的淡水宝库。
【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这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学习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1.学生阅读教材96-98页内容,说出极地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
归纳:丰富的煤、铁资源,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大量海洋生物,原始的自然环境。
2.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图中找出中国的科学考察站。
学生自主学习。
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北极:黄河站。
课件展示:考察队员在极地进行考察的图片,了解“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 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3.合作探究:讨论我国对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1)读图“南极地区”,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想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回升,所以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2)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阅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极地科考的价值。
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在图“北极地区”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搜集有关材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面对资源紧张的局面,此外,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学习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极地捕杀鲸鱼、猎杀海豹的资料。
教师:两极地区具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两极地区的鲸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拓展延伸:为什么南极考察队员把一些生活垃圾如水果皮、酒瓶、罐头盒装进袋子封好带回本国处理
为了使南极地区这块净土不受到污染,保护南极地区的环境。
【合作探究】
下图是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极地上空观察,图示地区地球呈_____时针方向自转。
(2)图中A地区大洋名称是_____。
(3)图示地区C地和D地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时间更长的是_____地,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
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
(2)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_____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_____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逆 (2)北冰洋 (3)D 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
【拓展延伸】(1)a (2)大西 长城 正北 (3)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为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开展建站工作。(共36张PPT)
第十章 极地地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
纬度位置
包括北冰洋大部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海陆位置
亚 洲
北 美 洲
欧 洲
描述北极地区的位置
气候寒冷
冰天雪地
得到的太
阳光热少
北极地区地理位置对环境的影响
纬度高
南极圈以南
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描述南极地区的位置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冰
盖
(平均
1720
米)
四大洲海拔对比
非洲
南极洲
亚洲
欧洲
海拔高
气候寒冷
冰雪高原
北极地区地理位置对环境的影响
A
B
C
F
E
D
写出南极洲濒临的大洋名称:
A: B: C: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写出南极洲相邻的大洲名称:
D: E: F:
南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泼水成冰
酷寒
泼水成冰
干燥
烈风
白色荒漠
杀人风
合作探究
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最低气温-88.3℃
平均降水量仅55mm
最高风速92.5米/秒,是12级风的3倍。
南极地区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8.3℃。
酷寒
干燥
烈风
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0~50毫米,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到5毫米,南极点仅有3毫米,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差不多。
在南极地区,12级以上的暴风是家常便饭。
极地地区的气候比较
南极:
北极: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暖季:每年11月~次年3月。
气温较南极高,风力较南极弱,降水比南极多。
冰雪高原
白色荒漠
风库
苔藓
地衣
北极地区的植物
可爱的
动物
北极地区的海洋生物相当丰富,以靠近陆地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则越少。邻近大西洋边缘地区有范围辽阔的渔区,遍布繁茂的藻类(绿藻、褐藻和红藻)。海洋里有白熊、海象、海豹、鲸、鲱、鳕等生物。苔原中多皮毛贵重的雪兔、北极狐。此外还有驯鹿、极犬等。
你知道吗
驯 鹿
北极的主宰
——北极熊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身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800千克,一次就要吃40千克的东西,也就是说,一头驯鹿还填不饱肚子;北极熊个个都是游泳能手,它们可以在北冰洋那冰冷刺骨的海水里自由自在地连续畅游四、五十千米。
你知道吗
南极地区的企鹅
“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
你知道吗
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
北极地区平均气温
南极地区平均气温
成因
结论
两极地区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18℃
-50℃
南极地区更寒冷
地形?
海陆?
南极中心是陆地,四周是海洋;北极中心是海洋,四周是陆地。南极大陆号称高原大陆,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因此南极气温更低。
分析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1. 读图“南极地区”和图“北极地区”,说出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环绕北冰洋各大洲的名称。
2. 读图“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
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包围,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低气温为-88.3℃;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8℃,极端最低气温为-66.7℃。由此可以看出极地地区为寒冷地区,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更为严寒。
南极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
合作探究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冰缝
暴风雪
坠机
高风险的南极科学考察
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钻取冰芯
收集陨石
气象观测
科学考察的宝地
中国南极考察船
极
地
号
雪龙号
中国南极长城站
1985年2月14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耸立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土地上。
中国南极中山站
1989年2月26日,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经过不懈努力,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规模壮观的中山站。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2014年2月8日,历时45天,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成
北极黄河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于2004年7月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建立,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讨论我国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
1. 读图“南极地区”,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想想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回升,所以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2.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院士是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成员。他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有一段形象的比喻。阅读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极地科考的价值。
在地球这个大系统内的一切要素变化的迹象,如气候变化、火山喷发、厄尔尼诺现象、人类活动甚至太阳活动等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记录”在南极冰盖的积雪和冰川冰里。这样,我们从南极的冰盖上取雪样,或者钻冰芯,就如同医生从人的耳朵上取一滴血一样。医生化验血样来判断人是否健康,我们就化验雪样来判断地球的健康情况,而深层的冰芯则会告诉我们地球的历史状况。
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 在图“北极地区”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搜集有关材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也越来越频繁,开发北极地区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面对资源紧张的局面,此外,极地考察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消失的家园
全球变暖 冰川融化
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
南极上空
臭氧层空洞
SOS!!!
滥捕滥杀
北极地区的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同样遭到人们的滥杀。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如图为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
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极熊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谢 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